刘铁明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盘古创世神话的HR解读
刘铁明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有关盘古创世神话的研究有多种视角,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度进行解读,可以将盘古创世神话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概括为“两大精神”,即创新创业精神和牺牲奉献精神,“三种意识”,即安全意识、数据意识和情结意识。
盘古;创世神话;HR;精神;意识
有关盘古创世神话的研究有多种视角,如历史学、哲学、文艺学、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管理学等都从本学科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但鲜有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进行解读。笔者认为,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保存最原始、最完整、最古老的盘古创世神话蕴含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
盘古创世神话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原吴国太常卿徐整编著的《三五历纪》及姊妹篇《五运历年纪》。其中,唐代欧阳询撰的《艺文类聚》卷一转述《三五历纪》如下:“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1]明代董斯张撰的《广博物志》卷九则转述《五运历年纪》如下:“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肠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同时还说:“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2]
其他文献对此也有类似记载,如南朝梁人任昉撰写的《述异记》记载:“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南海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昉按: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然则生物始于盘古。”[3]
如何解读上述文字?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研究视角,笔者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度来进行解读,并将盘古创世神话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概括为“两大精神”“三种意识”,具体阐述如下:
尽管“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是近年来提出的热门话题之一,但在盘古创世神话中确实蕴含着浓厚的“双创”精神,具体体现在“开天辟地”或“地辟天开”这四个字中。根据盘古神话,天地是如何来的?天地是盘古用他巨大的身躯支撑的,具体来说,天地未开之际,天体混沌如鸡子,“盘古”孕其中;经历了漫长的18000年后,盘古终于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创举,清阳之气上升为天,阴浊之气下降为地。正是有了盘古的开天辟地,才从鸿荒太初之时进入到天朗气清的乾坤之日。所以后来常以“开天辟地”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行为或事件,即有史以来第一次。[4]另据历代盘古画像,盘古手持巨斧,说天地是盘古用巨斧劈出来的,其中一些轻而清的东西,慢慢上升变成了天;而另一些重而混沌的东西,则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天地刚分时,盘古怕它们再合拢上,于是就站在天与地之间,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不敢挪身一步。1978年4月青墩出土的一把带柄穿孔陶斧,为破译盘古神话传说提供了新的佐证,说明石斧在早期人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在早期人类的宇宙观中很容易使人们幻想出一位巨神挥动巨斧开天辟地的原始神话,也意味着带柄穿孔陶斧实现了从石斧到陶斧的演变过程,即由实际劳动工具上升到图腾崇拜,成为人类原始神话的最初“范本”。[5]因此,作为有史以来第一次的盘古开天辟地,既是一个系统的创新工程,更是一次创建家园的创世事件或创业活动。这种创新创业精神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践中永不枯竭的源泉,它鼓励开拓创新,它倡导敢为人先,它追求史无前例。用江泽民的话来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6]所以说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无论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还是“企业自主创新”与“企业内创业”,都是近年来业界与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初至2015年底,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共密集颁布了63份支持“双创”的政策性文件,其中国务院出台的文件20件(含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务院相关部委出台的文件43件(含国务院相关部委办公厅文件)。[7]特别是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标志着2015年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元年,“双创”成为中国管理模式的最大创新,成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关注的焦点。
传说盘古死后化育为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矿藏等世间万有之物,具体来说,盘古的呼吸变成了风云,声音变成了雷霆,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四肢化成了擎天之柱,五体变成了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土地,头发和髭须变成了天上的星星,皮肤上的汗毛变成了草和树木,牙齿和骨头变成了金属和岩石,精液和骨髓变成珍珠和美玉,汗流变成了雨露与湖泊,身上的各种虫子,受风的感召,变成了盘古后裔。盘古这种以身撑天、以命创世、化育万物的牺牲奉献精神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践中同样值得挖掘、认同和弘扬。
据考证,“奉”在金文中是象形文字,像一双手捧着玉,古代可以和“捧”通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奉,承也”,是敬承的意思;《辞海》中解释为“奉即捧”,有三重意思:进献、进献的东西、进贡。“献”字采用“犬”作偏旁,“鬳”作声旁,如在《说文·犬部》中被理解为“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将这句话解释为“献,本祭祀奉犬牲之称”;在《辞海》中“献”的第一层涵义是“祭献”,即恭敬的交付或呈献的东西,意同贡献;第二层涵义是“奉献”,即进物以表敬意。[8]
具体来说,奉献有四大特征:一是奉献主体的自愿性,即自愿付出,不求回报,具有高度自觉性和不求等价交换的特征,尽管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奉献是讲回报的,这是因为奉献者奉献后都有一个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客观价值,这实际上就是回报;二是奉献的客体或对象主要包括他人、组织、民族、国家、社会等,据此可以将奉献分为:为他人奉献、为组织奉献、为民族奉献、为国家奉献、为社会奉献等,但最重要、最基础的奉献就是每个人服务的组织即工作岗位,可称之为岗位奉献,有三大指标:①首先是敬业,这是奉献的基础;其次是乐业,这是奉献的前提;再次是勤业,这是奉献的根本;三是奉献的核心是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即在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关系时,能够自觉让渡或舍弃个人利益;②四是奉献的内容,显然,不同年代、不同层次、不同标准,奉献的内容是不同的,盘古奉献的是自己的全部身心,哪怕是一呼吸、一毛发、一滴血,这是一种大无畏的“无私奉献”,也是最高层次的一种奉献,而爱岗敬业是第二层次的奉献,这是全体职场人士必须奉行的一种精神,助人为乐则是基本层次的奉献,是全体公民的一种责任,因而不同层次的奉献精神,适合在不同的人群中倡导,使奉献精神成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动力,这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大利器和有效工具。
当然,在不同的社会体制和时代条件下,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扬奉献精神还需要我们把它与这个体制和时代的相关动力因素结合起来,构建奉献精神赖以发扬的制度载体。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构建奉献精神的制度载体?最关键的就是要用契约关系明确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边界,这是因为奉献本身涉及到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利益让渡问题。刘智在《培养员工献身精神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用》一文中还强调拥有献身精神的员工是现代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途径或“葵花宝典”。[9]官志则通过案例分析具体探讨了培养高素质员工献身精神的解决措施和解决方法。[10]
正如詹石窗、张永宏在《盘古神话的平安精神发秘》中所发现的,不论从名称看,还是从情节内容看,盘古神话都寄托着先民“平安”的愿望。[11]
如果从“盘古”的名称来看,“盘”字系上下结构,其繁体写作“盤”,即上面由“舟”和“殳”组成,其中“舟”就是作为水中交通工具“船”,事实上,“舟”的造型就是一支船,两边像船帮,中间三条线分别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殳”在甲骨文中的写法,就像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它是一种古老的武器,后作为祭神礼仪的“庆典操舞”即设置“殳仗队”,手持“殳”器,翩翩起舞,目的是祈求平安。因此,“殳”与“舟”结合有两种功能:一是把“殳”作为划船工具、控制平衡;二是保护行舟安全。换句话说,“盤”字的上部主要是蕴藏着先民渴求“平安”的意愿。“盤”字的下部“皿”字,按照《说文解字》解释是“与豆同意”,这里所说的“豆”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其下部均有喇叭形足,上有圜底浅盘形象,意思是用来盛放干食或调好的汤汁;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豆”作为祭祀礼器之一,是向神灵供献牺牲食品的最后一道器具,因而可以肯定的是“皿”与“豆”同意,说明“皿”的用途也与“豆”相似,应该也是一种祭祀用品。再看“古”字,它是“十”与“口”的结合,其基本内涵是“固”,即固守或坚固的意思,具有“镇慑保安”的功能。因此,无论是“盤”字所带的“殳”和“皿”合在一起,表示船只出行前通过举行宗教仪式确保出行安全,具有“持正平稳”意涵,还是“十”与“口”相合而构成的“古”字具有“镇守安宁”意涵,都说明合起来的“盘古”二字,实质上是先民们祈求“平安”的一种心灵寄托。
如果从盘古神话的情节内容看,也隐喻先民们对“平安”的渴望:首先是以拓展的空间隐喻平安境地,认为无论是事物的存在状态还是人,都离不开空间,离开空间,一切状态都是不可能的,人也无法存在。通读盘古神话,故事虽然不长,但却给人一种强烈的空间拓展感受。其次是以对举的事物隐喻平安节律,比如说:“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在这里“阴阳”、“清浊”、“天地”,一一对应,井井有条;又比如说:“天数极髙,地数极深,盘古极长”,这是三个排比句,并且都用了一个“极”字来形容,因而尽管相当夸张,但并没有破坏比例与平衡,这说明有比例就有谐调,有谐调就有平安。再次是以自然的数字隐喻平安发展,这是因为符合常规的数字给人秩序感,有了秩序感也就有了安全感,盘古神话实质上就是一组有秩序的数字逐步展开,比如“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这种平安意愿或安全意识,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践中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内容,正如陈少华在《“安全”离我们有多远——对国企与民企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静态分析》一文中所强调的,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员工,那种一劳永逸的“安全”感将不复存在。[12]同时安全管理也不仅仅是指劳动安全或生产安全,还包括人力资源的安全与组织机构的安全,“安全”是组织机构和员工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丁洪涛在《企业安全管理“成长上限”系统基模研究》一文中还以彼得·圣吉的系统思考及其“成长上限”系统基模为理论依据,基于安全绩效的影响因素建构了一个企业安全管理“成长上限”系统基模。[13]
盘古神话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一大堆的数据,如“万八千岁”、“一日九变”、“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等。这些数据主要包含如下几层涵义:
一是两个“万八千岁”,即盘古开天辟地“万八千岁”与天地变化“万八千岁”,合计3.6万年,说明盘古开天地在时间地质年代角度分析更加接近于现实,而不是像西方创世神话那样,只用了6天时间就创造了世界及万事万物和人类,充分显示了中国先民们“注重细节、务实求真、勤劳勇敢、敢于牺牲”的民族精神。盘古创世可以说是历尽艰辛,花费了很长的时间,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垂死化身”)才为后代创造了世界,也说明中国人注重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细节,并对事物的发展持保守谨慎的态度。[14]
二是盘古的“一日九变”,描述的是盘古体型的变化,由于天地之初“混沌如鸡子”,盘古在混沌黑暗的环境中生活了漫长的岁月;后来随着天地的形成,周围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人的体型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剧变,以至于达到“一日九变”的程度,这说明盘古创世神话较之西方的创世说,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更能反映历史事件及其背景。[15]
三是“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与“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揭示了天地与盘古变化的过程,即每日一丈,1.8万年后,达到极致,即“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三个“极”字充分说明已经高到尽头、深到尽头、长到尽头,天高地厚都达到尽头,标志着天地最终形成。[16]
四是“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意思是说:数字开始于一,建立于三,成就于五,壮盛于七,终止于九。这里有五个不同的数字:1、3、5、7、9,其中:“一”代表着万物的开始,在这里是指盘古;“三”起“立”的作用,因而很关键,至于怎样“立”,必须依据方位空间分布来“立”;“五”更重要,这是因为除了“数生于手”的探索即“5”指握拳力量倍增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对原始“五行”的探讨,前者说明数字“5”代表万物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后者说明事物的变化及其相互影响,1、2、3、4、5为一系,6、7、8、9、10为另一系,后者是数字“5”的合成数,称之为“成数”,所以说“成于五”;特别是“九”,说明达到了极限,即“九而阳数极”。盘古阐述神话正是通过这样的自然数的推演与布列,呈现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自然逻辑。
五是“天去地九万里”,如上所述,“9”是数字的极限,是最大的自然数,“终止于九”,因而这里的“九万里”并不是实指,而是用来表示天地之间的极为遥远、广阔。事实上,如果按照天地开辟后的1.8万年中,天每日增高一丈的情形推算,天高应该为4.3万多里,不可能是“九万里”。
因此,数字是非常奇妙的,用数字说话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手段或境界。
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其人员不被待见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不重要,恰恰相反,它是所有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而是因为缺乏数据意识,没有做到让人力资源管理用数据说话,这就是人力资源效益计量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有许多财务数据可以告诉你财务部在做什么,但你能够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数据像财务数据一样有影响力吗?这就必须有数据意识,掌握一门数据语言,学会用数据说话。特别是目前流行的“互联网+”、“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技术”等热门关键词,都强调人力资源管理要基于数据并善于用数据说话,且日益成熟的数据分析技术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基于数据并用数据说话的决策方式成为可能。
情结(complex)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意为心中的感情纠葛或深藏心底的感情。按照荣格的理解,可以将“情结”看成是一群无意识感觉、观念、情感与信念形成的“结”,这个“结”可以间接侦测,而表现的行为则很难理解。在荣格看来,人的心理就是由好几种情结构成的,而且许多情结彼此形成二元对立。但弗洛伊德在《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中则强调个人“情结”是经常把事物与个人重要内容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心理。因此,通俗地讲,情结就是对某事物有特殊的感情。这种情结既然作为一个具有整体性、内在自组织性、自主性、情结黏结性和动力性特征的存在,就必然对人的意识与行为发生作用和影响。
盘古神话中的情结意识突出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本原情结。即追问事物的本原,就是盘根问底,追根求源的意识。[17][18]盘古创世神话回答了天地有始的问题,认为盘古是万物的本原和起因,是第一创世大神,充分体现了人类的初极关怀。初极关怀常常以宇宙初始的具体问题表现出来,在形式上具体表现为宇宙的时间起点或空间起点。它强调任何事物都必然也必须有一个开头,没有开端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盘古创世神话的本原情结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天人合一”,盘古“垂死化身”为世界万物,实际上就是肯定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其价值就是教化人类要认清自然规律,并遵循自然规律,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是英雄情结。其显著特征就是具有为达目的不惜赴汤蹈火、死而后已的大无畏精神,并建立了为人所称道的丰功伟绩。[19]盘古创世神话不仅塑造了一个穷其一生都在辛勤劳作、垂死化身的英雄形象,而且盘古主要靠自己的亲手劳动来完成自己的英雄业绩,在此过程中付出了自己不少的艰辛和努力,并献出了自己的全部身心,创建了一个已经初具规模的大千世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尽管原始先民们面临恶劣的困境,但作为英雄的盘古始终表现出必胜的信念和永不退却的决心,这对实现民族腾飞的“中国梦”至关重要。用习近平的话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英雄,更需要英雄精神。
三是死亡情结。这是因为“死亡”是任何生命体不可回避的一种归宿,意味着生命的消失或结束,但并不是所有的生命物种都能够深入地去思考生死存亡的价值这一问题,只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具有这种能力,并纠结于“死亡”问题,形成了死亡情结,试图寻找超越有限、追求无限以达到永恒的人生种种实践性的终极价值。换句话说,死亡在人类行为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驱动力的角色,人性和死亡常常以某种微妙的形式联系着并在不同的人群中得以体现。盘古垂死化身,把自己的身躯幻化成世上万物,对人类的终极关怀问题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借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可以说盘古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综上所述,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度来解读盘古创世神话,可以将盘古创世神话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可概括为“两大精神”即创新创业精神、牺牲奉献精神和“三种意识”即安全意识、数据意识、情结意识。
【注 释】
① 岗位奉献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关注的重要问题,国外学者称之为“工作奉献”(job dedication),指的是诸如遵守规则、努力工作、完成工作任务和主动解决问题这样的自律行为,一般具有自律性、对成功的预期和目标导向的特征。美国学者西蒙斯在《组织设计杠杆》一书中清晰地说明了如何创建一种能积极影响人们的工作方式、注意力焦点,以及将人们的活动与为整个战略目标做贡献结合起来的组织结构和责任体系,目的是为了解决管理者如何利用责任体系增进绩效和奉献精神的问题。参见:(美)罗伯特·西蒙斯著,吴雯芳译:《组织设计杠杆:管理者如何利用责任体系增进绩效和奉献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4月版。
② 2003年4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任仲平的文章《论奉献》,在干部群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许多读者给编辑部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谈感想、谈思考。基于此,《人民日报》从5月26日起开展《弘扬奉献精神大家谈》专题讨论,发动各界读者投稿,围绕大力弘扬奉献精神,交流思想,提出见解,澄清认识。这个专题一经推出,就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在3个月的讨论中,共收到来稿4879件,最高峰时每天来稿达100多篇,编辑们从中选用了约200 篇稿件,共约12万字。主题讨论包括六大部分:一是奉献的含义;二是奉献的层次与标准;三是奉献精神与党员干部;四是奉献与管理;五是奉献与价值观;六是其它相关的主题。该专题文章参见:人民网.“弘扬奉献精神大家谈”[EB/OL].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10797/index.html,2016-07-08.
[1](唐)欧阳询. 艺文类聚(附索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3.
[2](明)董斯张. 广博物志[M].长沙:岳麓书社,1991.185.
[3]马俊良. 汉魏小说采珍(下册)[M].上海:中央书店,1937.94.
[4]宋永培,端木黎明. 汉语成语词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1.409.
[5]张贵驰. 青墩陶斧与盘古神话传说[J].江苏地方志,2005,(3):46-47.
[6]江泽民.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7.
[7]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 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选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6.
[8]贺 萌. 新疆大学生奉献精神培育研究[D].乌鲁桥: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6.
[9]刘 智. 培养员工献身精神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用[D].贵阳: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2.
[10]官 志. 《案例》:盛唐广告公司——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培养献身精神,实现企业成长[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19.
[11] 詹石窗,张永宏. 盘古神话的平安精神发秘[J].中华文化论坛,2015,(10):15-18.
[12]陈少华. “安全”离我们有多远——对国企与民企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静态分析[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8-11.
[13]丁洪涛. 企业安全管理“成长上限”系统基模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10):111-113.
[14]孙 静. 中西创世神话对比意蕴探微[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4):120-123,150.
[15]李道圭. 关于盘古开天与上帝创世的异同研究[J].文学教育,2008,(3):34-35.
[16]杨建军. 《三五历纪》中的盘古神话考释[J].西北民族研究,2007,(4):159-163.
[17]张应斌. 本原意识与中国上古精神史(上篇)[J].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9,(1):39-44.
[18]张应斌. 本原意识与中国上古精神史(下篇)[J].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9,(2):1-6.
[19]侯晓艳. 从神话英雄行为看中国和希腊民族性格的不同[J].宜宾学院学报,2003,(5):40-42.
(编辑:余华;校对:蔡玲)
HR Interpretation of Pangu Creation Myths
LIU Tie-ming
(Huna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ChangshaHunan410205)
Research a variety of perspectives about the Pangu creation myths, interpre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Pangu creation myths can be a wealth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concepts can be summed up as "two spirit"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spirit of sacrifice, "three kinds of consciousness" that security awareness, awareness, awareness of complex data.
Pangu; creation myths; HR; spirit; consciousness
2016-07-2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组织视角的创新创业人才职业生涯开发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2BGL066)、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与模型:我省创新人才的OCD研究”(项目编号:12JL01)
刘铁明(1964- ),男,湖南邵阳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式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0.16546/j.cnki.cn43-1510/f.2016.05.017
C93-09;D523.2
A
2095-1361(2016)05-01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