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茯苓炮制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2016-03-15 03:23许凤清金传山刘梦迪
广州化工 2016年14期
关键词:饮片茯苓炮制

方 毅,许凤清,金传山,2,刘梦迪,胡 雨

(1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2 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协同创新中心,安徽 合肥 230012)



中药材茯苓炮制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方毅1,许凤清1,金传山1,2,刘梦迪1,胡雨1

(1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12;2 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合肥230012)

茯苓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其应用历史悠久,为中国传统的常用大宗类中药材之一。本研究对近年来国内外期刊中有关茯苓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和综述,总结了炮制历史沿革、现代研究及对其化学成分影响、茯苓多糖提取纯化方法等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茯苓在炮制、提取纯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茯苓价值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茯苓;炮制;历史沿革;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作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其味淡,性平,入心、脾、肾经,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明,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抑菌、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及降低血糖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脾胃气虚、食少便塘、体倦乏力及心神不宁、心悸、失眠等症[1-3]。茯苓多糖、三帖类化合物(茯苓酸、茯苓素)等为茯苓的主要有效物质,其中茯苓多糖含量约占茯苓干燥菌核的93%[4]。由于质量控制指标与炮制工艺较为粗陋简单,且全国范围内尚无统一标准,导致不同批次不同规格之间的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研究将茯苓早期到近期,特别是近5年来对茯苓炮制及提取纯化研究进行分类总结,主要包括炮制历史沿革、炮制方法对茯苓药材化学成分、有效成分溶出率以及药效的影响、茯苓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等,指出目前茯苓炮制、提取及纯化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茯苓提供理论基础。

1 茯苓加工炮制历史沿革

炮制是中药材在应用或制成剂型前,必须要经过的加工处理环节[5]。目前各产地茯苓的炮制多为作坊式分散加工,虽根据市场需求,加工成多种需求、剂型及规格,但存在不规范,饮片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

1.1古代本早记录

茯苓炮制历史久远,其炮制方法最早可追溯至《雷公炮制论》,其载有:“茯苓去皮、心,捣细,于水盆中搅浊,浮者滤去之”[6]。梁代《本草经集注》载:“削除黑皮”。唐代的《千金翼方》、《新修本草》分别对茯苓的切制规格及煮制方法做了初步规定。宋代,在沿用前人炮制方法基础上,在炮制工艺、辅料应用及剂型规格等方面做了较为大的改进与创新。《普济本事方》中新增:“切,微炒”炒制方法。同时《太平惠民和济局方》、《传信适用方》及《洪代经验集成》分别新增“剉”、“水飞”、“木臼粉粹”等切制方法。《校注妇人良方》有记载,辅料制法包括猪苓制和乳制两种。金元时期,则出现焙制(《世医得效方》)、酒制(《汤液本草》)、煨制(《卫生宝鉴》)、蒸制(《儒门事亲》)等炮制方法。明清在历代炮制沿革基础上,茯苓的炮制工艺及辅料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创制了天花粉制(明·《普济方》)、砂仁制(明·《外科正宗》)、(清·《时病论》)、姜汁制(清·《幼幼集成》)、土炒制(清·《妇科玉尺》)等方法。同时乳法和酒制法也得到了丰富[7]。

1.2茯苓加工炮制的现代研究

现行2010版药典的炮制方法为:取茯苓1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去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8]。目前,常用的是经“发汗”后切制,近来有不少关于“发汗”过程量化指标的报道。李明显等先后对茯苓的采收及炮制方法进行研究,认为茯苓采收以7月至次年3月为好,采收后经过“发汗”处理后才能切制[9]。许腊英等以茯苓多糖为主要考察目标,确定了茯苓的最佳炮制工艺:发汗2次,加12培量水,洗2次,每次洗3 min,蒸20 min,趁热去皮切成大小约为0.5 cm×0.5 cm×0.5 cm的茯苓丁于60烘8 h,其间翻动2次[10]。贺海花等以多糖和总糖为指标,确定了茯苓的最佳炮制工艺:取发汗后的茯苓个,加水浸泡24 h,取出置适当容器内,用湿布盖上,再取其质量30%的水撒在布上,待水分完全吸收后,将茯苓个放置在蒸锅内蒸40 min,趁热取出切制成不同规格,最后将茯苓片放置于60 ℃烘箱内干燥[11-12]。王海燕等[13]通过正交实验获得了茯苓炮制的最佳工艺:趁鲜去皮,切制成厚片或丁,于70 ℃烘干。毛维伦等[14]通过薄层色层析法分析比较茯苓神和茯苓所含成分的差异,认为茯神块炮制规格不宜过大,每个重量差异应控制在6 g左右。刘秀英等通过浸泡、蒸煮的小实验认为茯苓片的切制规格应为2 mm以下的薄片[15]。

2 不同炮制方法对茯苓化学成分的影响

通过检索文献发现,目前针对炮制方法对茯苓化学成分研究的相关文献研究较少。雷高明等[16]通过以浸出物、多糖和总糖含量、HPLC色谱图等手段来考察茯苓趁鲜加工与发汗后对其自身化学成分的影响,认为趁鲜处理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较发汗后处理的饮片含量要高,数据显示:趁鲜与发汗后处理的茯苓丁(1.0 cm×1.0 cm×1.0 cm)、片(厚0.2 cm)水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分别为2.46%,2.29%,2.15%,2.28%;对碱溶性浸出物影响不明显,数据表明:趁鲜与发汗后处理的茯苓丁(1.0 cm×1.0 cmx l.0 cm)、片(厚0.2 cm)的碱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分别为92.11%,93.10%,93.83%,92.79%;趁鲜处理的茯苓片总糖和多糖含量较发汗后的茯苓片均高,然而茯苓丁则刚好相反,数据显示:趁鲜与发汗后处理的茯苓片(厚0.2 cm)总糖与多糖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37%,1.13%,0.89%,0.85%,趁鲜与发汗后处理的茯苓丁(1.0 cm×1.0 cm×1.0 cm)总糖与多糖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3%,0.12%,0.88%,0.87%;炮制前后茯苓饮片HPLC色谱图主要峰群的整体图貌基本一致,但化学成分含量存在一定范围的差异。鲁战会等[17]分别以0.9%NaCl水溶液、120 ℃热水、0.5 mol/L NaOH水溶液及88%甲酸溶液提取出了6种茯苓多糖,得出结论:茯苓多糖组分含量的多少受到炮制方法不同的影响,同产地、同菌种、同一栽培条件下,晒制茯苓的多糖含量要低于烤制茯苓的多糖含量。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对茯苓和茯苓皮分别入切,显示茯苓皮中Zn、Mn的含量均高于茯苓和赤茯苓,且含有后两者没有的Ca和Se[18]。

3 不同炮制方法对茯苓饮片有效成分溶出的影响

茯苓饮片规格类型不同,对其有效成分的溶出及药用效果的发挥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石延榜等[19]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于490 nm处测定茯苓多糖、总糖的含量,提示:不同时间的水煎液中,茯苓块和茯苓片的多糖、总糖含量明显低于茯苓粉,表明茯苓在临床入药时最好粉碎或切制薄片。黄培基等[20]将4 mm茯苓丁,2 mm厚片,10目、20目及50目左右的茯苓颗粒进行煎煮,比较溶出率,发现20目的茯苓颗粒不仅溶出率而且还不易焦糊;李习平等[21]以茯苓酸为考察指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种茯苓炮制加工品中茯苓酸的含量,结果显示:茯苓皮茯苓酸的含量>茯苓,且经蒸制后两者的含量均明显降低,其中生切品>传统法蒸品>高压蒸品。魏有良等[22]考查了不同规格的茯苓饮片对水煎液中所含成分的影响,认为茯苓颗粒和茯苓粉的各项指标都明显高于茯苓块和茯苓皮,建议在茯苓使用前应先将其研成粉末,这样利于其有效成分的溶出。陈华等[23]建议茯苓应研粉冲服。许腊英等[10]在对茯苓进行炮制工艺系统化研究后发现:长度为0.5 cm的茯苓丁,因其在茯苓多糖的煎出率、外观形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剂型,建议在临床运用中推广。

4 茯苓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4.1茯苓多糖提取工艺

茯苓多糖是近年来茯苓研究中最为广泛的一种真菌多糖,主要存在于茯苓细胞壁中,其化学结构为(1→ 3)-β-D-葡聚糖[24]。按照溶解度的差异可将其划分为水溶性与碱溶性茯苓多糖两种[25]。依据多糖的溶解性能可采用乙醇-水溶液、冷水或热水、中性盐溶液、酸和碱液、超声波或微波等方法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各种提取方法各有千秋,在实际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交叉或联合方法。现简要介绍几种方法如下:

(1)普通水提醇沉法[26]:称取一定重量的茯苓粉末,以热水为介质浸提有效成分,对浸提液进行抽滤处理,将滤液按浸提液:浓缩液 =10:1的比例进行浓缩,浓缩液用 95%乙醇沉淀(含醇量达80%),于冰箱中静置过夜,对静置液离心,用无水乙醇、丙酮、乙醚洗涤沉淀物,最后真空干燥,即得到茯苓多糖粗品。该工艺简便易行,但是耗时较长。

(2)稀碱浸提法[27]:取脱脂后的茯苓皮或粉末,加入碱性溶液(如NaOH),常温或微热均可,并搅拌至粘稠,过夜,抽滤,滤液加酸液中和,再加入等量乙醇,滤去沉淀即可得多糖粗品。因茯苓中含有较多的酸性多糖,该方法提取率可达茯苓干重的50%左右。

(3)超声波或微波辅助提取[28]:一般将脱脂后的茯苓粉末置于一定体积的提取液(常为水)中,辅以超声波或微波,利用微波或者超声波的能量,破坏细胞壁,快速提取多糖。该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以速度快、选择性好、提取率高、溶剂需要量少、操作简便等优点著称。

4.2茯苓多糖纯化工艺[29]

根据以上方法提取出来的多糖中常含有游离蛋白质等杂质。剔除蛋白质的方法主要包括Sevage法、三氯乙酸法、木瓜蛋白酶法、鞣酸沉淀法等,或联合运用以上方法,现做简要介绍:

(1) Sevage 法:Sevage法较为常见,采用氯仿和正丁醇的混合液与多糖溶液一起混匀并剧烈震荡,然后用分液漏斗分离移出含有蛋白质的氯仿和正丁醇混合液。该方法较为温和,可避免多糖的降解,但分离率不高,一般要进行多次。

(2)三氯乙酸法:向多糖粗品溶液加入1/5体积10%的三氯乙酸溶液,磁力搅拌30 min,离心去除沉淀,用3倍体积的95%的乙醇沉淀,3000 r/min离心15 min,沉淀加原多糖溶液体积的1/5的水溶解,再加入1/5体积10%三氯乙酸溶液,方法同上,重复处理3次,所得溶液用95%乙醇沉淀。

(3)木瓜蛋白酶法:木瓜蛋白酶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分解蛋白质,产生氨基酸或者多肽链,这些新产生的小分子可以用醇沉法去除,从而达到去除蛋白质的效果。

(4)鞣酸沉淀法[24]:利用鞣酸与蛋白中和产生沉淀的原理去除蛋白质。孔祥辉等在微沸状态下,向多糖溶液中滴加1%的鞣酸溶液,直至无沉淀产生为止。离心取上清液,再滴加1%的鞣酸溶液,直至无沉淀产生为止,取上清液,浓缩,醇沉。

5 结 语

目前,茯苓的现代炮制研究在沿用传统方法基础上有所变革和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究竟采用何种炮制方法,饮片规格选用何种为宜,以何种成为作为质控指标,饮片质量如何控制,均应在结合现代研究的基础上,加强茯苓炮制方法对其化学成分、有效成分溶出率及药效学的研究;关于茯苓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应用研究较多,但是关于其他有效成分(如茯苓酸、三萜类物质)提取纯化研究鲜有报道,仍有待进一步加强该方面研究。

[1]张敏,高晓红,孙晓萌,等.茯苓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9(1):64-67.

[2]沈思,李孚杰,梅光明,等.茯苓皮三帖类物质含量的测定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J].食品科学, 2009,30(1):96-98.

[3]徐斌,於小波,苏玮,等.全国20个主要产地茯苓质量分析比较研究[J].中药研究与开发, 2010,17(8):34-36.

[4]许甜甜,金传山,吴德玲,等.茯苓不同要用部位化学成分分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 32(1):77-79.

[5]彭芳.肉苁蓉属药材加工炮制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5,17(4):407-409.

[6]雷默.雷公炮炙论(南北朝)[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31.

[7]王孝涛.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古代)[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80.

[8]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辞海(第二卷).1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6:1272-1278.

[9]李明显,胡珂.茯苓的收获与产地加工[J].中药通报,1987,12(10):22.

[10]许腊英,付文强,万芳,等.茯苓炮制工艺的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9(1):44-45.

[11]贺海花,杨云,肖功胜,等.茯苓加工工艺研究[A]. 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248-250.

[12]贺海花,杨云,孙维英,等.茯苓趁鲜加工工艺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2):360-361.

[13]王海燕,杨俊杰,梁利香,等.茯苓最佳炮制工艺的综合评分法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5, 47(9):64-65.

[14]毛维伦,夏险峰,田连起,等.茯苓饮片的紫外光谱分析[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 8(1):37-38.

[15]刘秀英,潘静,王玉丽,等.茯苓切片厚度需改进[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7):391.

[16]雷高明,李晓坤,杨云,等.炮制加工对茯苓饮片中的化学成分的影响[J].河南科学,2009, 27(4):430-432.

[17]鲁战会,吴生文,唐健,等.茯苓多糖与产地及炮制方法的关联性研究[J].食品科技, 2006(11):107-111.

[18]赵娟.茯苓饮片炮制规范化及其质量研究[D].郑州:河南中医学院,2008.

[19]石延榜,赵娟,贺海花,等.茯苓饮片规格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2):200-201.

[20]黄培基.茯苓饮片切制规格初探[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3):32.

[21]李习平,庞雪,周逸群,等.不同加工方法对茯苓及茯苓皮中茯苓酸含量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5,18(9):1453-1455.

[22]魏有良.茯苓饮片规格的研究[J].中成药,1996,8(4):19.

[23]金惠,赵英博,江维,等.茯苓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4):59-60.

[24]张晓娟,唐洁,梁引库,等.茯苓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应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8, 19(12):2946-2949.

[25]金勇.不同茯苓菌丝体的多糖结构和生物活性[D].武汉:武汉大学硕士论文, 2004.

[26]陈莉,郁建平.茯苓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J].食品科学,2007,28(05):136-139.

[27]郑汉光,陈金林.生态环境对茯苓优质高产的影响[J].时珍国药研究,1992,3(2):81-82.

[28]中国药材公司.中国常用中药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076.

[29]屈贺幂.茯苓多糖提取纯化及指纹图谱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Research Progress on Processing and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Poria Pieces*

FANG Yi1, XU Feng-qing1, JIN Chuan-shan1,2, LIU Meng-di1, HU Yu1

(1 School of Pharmacy,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nhui Hefei 230012;2SynergeticInnovationCenterofAnhuiAuthenticChineseMedicineQuality,AnhuiHefei230012,China)

Poria has good medicinal value and its applic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it is on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commonly used in class. Literatures which relate to the study of poriacocos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journals in recent years were included and summarized. The processing history, modern research and its effects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the method of poriacocos polysaccharides of extraction and utilization were summarized.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main problems of poria processing,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currently provided reference for bett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poria.

poriacocos(schw)Wolf; processing; processing history;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ess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507002-18)。

方毅,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药加工工艺与中药质量控制研究。

金传山,男,教授,研究方向:中药加工工艺与中药质量控制研究。

R932

A

1001-9677(2016)014-0007-03

猜你喜欢
饮片茯苓炮制
Antihepatofibrotic effect of Guizhifuling pill (桂枝茯苓丸)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健脾安神话茯苓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茯苓健脾 孩子健康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探讨常用藏药材的炮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