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草盘地镇中心幼儿园 肖 良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但这一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初中学生正是由少年步入青年,身心发育(展)也较以前有突出变化,日渐趋向成人,渴望自立,厌烦家长和老师管教,逆反心理尤为严重。同时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因素。这些不健康的因素,会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若家长和老师不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严重后果。由于农村初中生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学生的心理辅导与教育的需要更为迫切,更为重要。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个人的生理健康如何,有比较客观的标准,也很容易测定和把握。但一个人心理健康如何,其标准就难以测定。许多心理现象往往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般把心理健康的人所具有的心理特点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分析,我认为农村中学生的健康心理表现大致如下。
学习上刻苦、自觉、能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关心集体,愿与他人交流。
热爱劳动,能帮助父母从事简单生产劳动。
遵守社会公德,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富有同情心,自觉帮助他人。
有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能听从老师、长辈的教导。
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这是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最重要原因。农村学生的家长特别关注孩子的身体发展,不能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更不能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由于认识上的局限,一些行为甚至促使学生心理的不健康。
农村文化环境的恶劣是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又一重要原因。网吧,游戏厅缺乏有效监管。农村学生家长对孩子管理不力,而多数学生零花钱较多。缺钱又能轻易从家长手中要(骗)到。沉迷网络及游戏的学生多,仅靠学校与老师劝阻教育取不到最佳效果。各种腐朽思想也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不健康影视传媒、电子游戏、敲诈勒索、封建迷信等。滋长了学生盲目从众心理,虚荣妒忌心理。
从小学到中学,身体发育趋向成人、环境改变、课程增多、难度增大,导致学生内心发生变化,产生许多烦恼、困惑,也造成了一定不健康心理。同时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大,条件也不十分成熟,应试教育下的繁忙学业、激烈竞争,也是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学校要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鉴于农村实际,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能依靠教师。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加强教师培训学习,提高教师教育能力,特别是学生心理辅导、健康教育的能力。这是农村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保证。
其次,营造健康的班级心理氛围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创设育人情境,更好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加强班级环境卫生管理,班级文化建设。
再次,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的实施者。他们与学生接触多,了解学生,对学生心理变化体察早,引起变化的原因了解更清楚,便于“对症下药”,有的放失,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健康教育。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老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观察应该在学生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学生的行为。在平常的教学过程、课外活动、学生的交往过程直至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注意观察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行为动作、兴趣爱好、待人接物的表现。
二是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有经验的老师,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
三是用远大理想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中学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来源于成绩的不理想和同学相处不好。老师要对学生的挫折心理给以正确的指导,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初一入学时,很多学生一时不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心理受到严重的挫折。针对这种情况,就要用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学生。并要及时地告诫学生,有了远大的理想是好事,但理想和现实有很遥远的路途,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汗水。
四是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艺术的基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老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在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最后,要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教育功能。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才能发挥教育功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针对农村实际,
充分发挥“三位一体”教育功能,学校应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特别加强“家、校”联系,教给家长(监护人)基础的、简单的、必需的心理学知识,基本的、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教师多与家长交流,了解情况,沟通意见,寻求最佳、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共同组织实施教育,以求取得最佳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