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习惯是人生的财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学习习惯出发,探索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学习习惯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55-01
一、好习惯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育家孔子对习惯作了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论述优良习惯时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都享受着它的利息。”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二、农村学生学习历史行为习惯现状及问题原因
第一、山区农村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依赖,不爱思考问题的习惯。从历史学科为例,学生常常是靠死记硬背来识记历史知识,而且是准备考试的前一段时间才开始疯狂识记,这样习惯,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第二、学习主动性不足,存在偏科现象。
学生对历史科有偏科思想,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将课后的时间基本上用在了语数英上。对历史大都采取突击记忆的方式,效果不高,成绩差。
第三、从生理特点来看,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一定局限,表现为记得慢,忘得快,易混淆。历史是着重记忆的科目,无形中给学生造成压力,产生厌烦心理,造成成绩不理想。
三、以课题为引领,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纵观我县历史教学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基本处于缺乏系统性、可持续性状态;为改变被动的局面,我们开展了《农村初中学生历史学习中良好习惯养成》的课题研究,注意从理论和实践上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
首先,明确目标,提升教师的理论高度,让教师们明白良好习惯养成对学生的重要作用,以便在教学中能够自觉地实施和坚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不应该只看到学生成绩,还应从学生人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进行课题研究之前,教师们上课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如旧知识的复习环节,有时因为时间的关系忽略不进行。开始课题之后,才发现习惯是要靠坚持才能养成的。于是,上课前预习和复习旧知的习惯就成为上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知道老师上课要提问,所以会自觉地复习已学的知识,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也养成了坚持的习惯。
其次,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找出原因,分析原因,对症下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学习方式单一,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一系列针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去实践。例如:各种记忆法、提出问题法、网格知识构建法等。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促成学生养成习惯,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目的。
第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良好习惯的培养提供了前提。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历史科识记的知识很多,由于初中生理解能力和空间思维的不足,对知识的识记会觉得很难,从而产生放弃心理。笔者在带班级时,教学生尽量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合适自己的语言去识记问题的答案。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们慢慢地养成了用自己语言去识记答案的习惯。学生们觉得学起来轻松了,有位学生曾对我说:“老师,我觉得现在学习历史容易多了,不用像以前那样背那么多了,记得住了。” 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提出问题法,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对完成教学任务是有必要的。但对学情来说,不一定有针对性。学生的水平是不一样的,我们有必要看看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因此,上课前,通过学生预习,让他们提出问题,然后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在上课时解答,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在上课的时候得到老师的赞赏,就会提高他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另外还有图表法,谐音记忆法等等,教会学生运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达到养成习惯的目的。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实施课题的班级在考试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全县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可见,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是极大的。
农村初中学生历史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学生对好习惯的养成还是不太重视,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能自觉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努力方向。
作者简介:
雷美琪(1970年6月-),女,壮族,广西百色田林县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历史学科中考指导和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