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我最喜欢吃的食物是家乡特有的“天下第一粥”——“菜妈糊”。它的食材简单,只有黄豆、胡萝卜、青菜;制作过程也不复杂:将大豆浸泡半天左右,混合洗净的胡萝卜、青菜捣碎,最后将糊状混合物加入适量的水,盛入电饭煲中熬熟即可。当然,熬好的“菜妈糊”仅是“原粥”,细心的妈妈总会为喜欢甜食的我在糊中加入芝麻、砂糖,让它吃起来更为香甜。
“菜妈糊”“天下第一粥”的称号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楚汉相争时,刘邦曾避难于睢宁一户人家,向主人讨吃的。主人家正好煮着“菜妈糊”,便随手舀了一大碗给刘邦。饥肠辘辘的刘邦狼吞虎咽地吃下后,觉得它的美味远胜于那些山珍海味,成为皇帝后便赐了“菜妈糊”“天下第一粥”的美名!从此,“菜妈糊”便声名远播了。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三年级指导教师 朱向明)
马晋阳:@陈利 和你不一样,我是个土生土长的湖北佬,我的最爱却是山西的豆角蒸面。从我名字中的这个“晋”字,你也许能猜到八九分——我的奶奶是个地地道道的山西人。“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这话一点儿不假。我是跟着奶奶长大的,为了让我吃得健康,奶奶经常变着花样地给我做各种面食。一道豆角蒸面看似简单,可每次总要让奶奶忙活半天。和面、醒面、揉面、擀面、切面,一道又一道工序,麻烦着哩!擀好的面条上还要抹油,才能和新鲜的豆角、辣椒一起上蒸锅。这个最考验手上的功夫:油抹少了,面条会粘连;抹太多,吃着又嫌油腻。“一个山西人就是一个醋坛子。”奶奶说吃面没有醋,就像人丢了魂儿。蒸好的面条拌上奶奶用醋调配的秘制酱料后馨香扑鼻、油而不腻、酸而不厌、嚼劲十足,让我吃得停不下筷子。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实验小学五年级 指导教师 王海蓉)
姜春祺:@马晋阳@陈利 你们说的都是主食,来尝尝我们怀宁的小甜点——贡糕吧!它可是怀宁传统名点,至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了,具有“薄如纸、捻如牌、白如雪、燃如烛”的特点。怀宁贡糕采用麻油、白糖、桂花、橘饼、核桃仁、青梅、红绿丝等原料,经精炒、制粉、化糖、拌料、上芯、压糕、润潮、切片等近二十道工序制成。
贡糕是吉庆的象征,以前每逢过年时,家家户户的果盒里总会出现它雪白的身影。人们馈赠朋友时,贡糕也是最具怀宁特色的首选礼品。可随着社会的发展,贡糕那传统的口感很难吸引我们了,果盒里面的贡糕被新鲜的水果、昂贵的坚果和高档的巧克力等取而代之,现在已经难觅它的踪影了。真希望怀宁的贡糕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像自己的寓意一样步步高升!
(安徽省怀宁县马庙中心学校五年级 指导教师 姜红)
赵永轩:@姜春祺
说起小吃,就不能不提我们沧州的名吃——羊肠汤,那可是远近闻名、妇孺皆爱呀!白白的汤汁、红红的血豆腐、浅灰色的羊肠、亮晶晶的粉条,再加上一些绿油油的香菜,一碗羊肠汤端上桌,便会立刻吸引住你的目光——哇,一幅绝妙的水墨画出现在眼前了。夹一段羊肠放到嘴里,肉嫩嫩的,满口都是香;喝一口汤汁,咸淡适中,羊肠的肉香融入其中,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膻味;咬一口血豆腐,松松的,软软的,密密的“蜂窝”内早已灌满了美味的汤汁。香浓可口的羊肠汤和香酥薄脆的烧饼,简直就是绝配。无论是赶时间上班的工人,还是过路的行人,只要闻到羊汤的香味,都会情不自禁地深吸几口香气。有些禁不住诱惑的,就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喝上一碗。
这就是我们沧州的羊肠汤,堪称人间美味。如果你有机会来沧州,我一定会请你吃个够!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树人学校六年级 指导教师周红霞)
司岳:@姜春祺@马晋阳@陈利@赵永轩 我的最爱,你们一定都吃过,但是你们吃的不一定正宗。我们兰州牛肉面是扬名世界的美食,它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即牛肉汤色清气香,萝卜片洁白纯净,辣椒油鲜红漂浮,香菜、蒜苗新鲜翠绿。一碗浓香四溢的牛肉面,加上一点儿醋,抿一口汤,酸酸辣辣,鲜香关味,回味无穷。兰州牛肉面不光配料有讲究,主角——面条也是大有来头。一份正宗的兰州牛肉面,可以按照顾客的喜好,“定制”宽窄粗细:毛细、二细、三棱子、二柱子、韭叶、大宽……牛肉有嚼劲,面条筋道,萝卜软糯,再配上精美的凉菜、鸡蛋,吃到嘴里,全身立刻暖暖的。怎么样,你流口水了吗?
(甘肃省兰州市静宁路小学四年级)
结语:美食美在滋味,美在蕴藏其间的情惑和回忆。那吃在嘴里、醉在舌尖、甜在心头的是食物,是思念,是亲情,是乡愁,是我们身上不灭的烙印,是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