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康
武汉外国语学校
武汉城市建设之桥梁综述
熊康
武汉外国语学校
由于地处两江交汇点,再加之以东湖为代表的众多湖泊,武汉素来享有“江城”和“百湖之市”的美誉。在武汉,长江和汉江交叉纵横,众多湖泊星罗棋布,使得武汉市的桥梁建设势在必行。近年来,武汉市桥梁建设成绩斐然,迄今为止已建成了八座长江大桥和八座汉江大桥,另外还有三座长江大桥正在修建之中。这些桥梁可谓是各具特色,别具一格,成为了武汉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武汉也因此被誉之为“桥梁博物馆”。本文着重对武汉市已经建成的主要桥梁进行综述,包括长江桥、汉江桥、楚河桥和东湖桥。
武汉;建设;桥梁;发展
身为“九省通衢”的武汉,依托于强大的水陆空综合交通优势,成就了武汉华中地区中心城市的位置。同时,武汉两江交汇分隔,形成了武汉两江三镇的局面,三镇交通的连接,基本依赖于桥梁的支撑,可见,桥梁对武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我国第一座长江大桥落户武汉,到现在武汉的第八座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武汉市在桥梁建设方面的成就突出,现在的武汉因桥而通,因桥而兴,桥梁不仅使得武汉三镇的交通连在一起,同时也将武汉三镇的经济融为一体,是我国名副其实的“桥城”。
目前,在武汉长江之上已经建成了八座长江大桥,而且,还有三座长江大桥正在积极的修建当中,分别是第9座沌口长江公路大桥,第10座杨泗港长江大桥以及第11座青山长江大桥。其中,鹦鹉洲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共同构成了武汉的新内环线回路,杨泗港长江大桥与武汉二七长江大桥共同构成武汉的二环线回路,天兴洲大桥与白沙洲大桥共同构成了武汉三环线的回路,沌口长江公路大桥和青山长江大桥共同构成武汉四环线的回路。下面主要对已建成的八座长江大桥作简单的介绍。
1)武汉长江大桥
作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天堑上修筑的第一座大桥,是一座公铁两用的钢桁架多孔桥,始于武昌蛇山,止于汉阳龟山。武汉长江大桥先后历经了五次规划,最终于1955年开始动工建设,在苏联桥梁专家的技术指导下,由茅以升担任总设计师,并于1957年建成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0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4车道公路桥,桥面宽度为22.5米,其中两侧各设有2.25米宽的人行通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正桥部分通过8个桥墩支撑,形成9个桥孔,每孔跨度128米,以便巨型轮船的顺利通过。上层公路桥设有人行道,两旁通过铸铁栏杆围绕形成防护,栏杆上雕刻有装饰图案,大桥栏杆通过菱形祥云纹饰形成间隔单元,平均分布于两侧,中间部分雕刻的是浮雕麦穗纹饰,嵌于矩形钢板的上面,主体部分选用48种纹饰图案进行装饰,其中包括8种纯花卉纹饰,26种花鸟纹饰和14种民俗类纹饰,为大桥融入了浓浓的艺术气息和民族特色。同时,为了纪念建桥英雄的丰功伟绩,在正桥的两端也建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桥头堡,内部陈列着大桥建设人员的泥塑,使游客在感受万里长江第一桥宏伟气势的同时,也能够对大桥背后的建设者多一份了解。大桥的附属部分建设有6米高的纪念碑以及游客观光台,其中纪念碑上雕刻有碑文,详细记录了大桥的建设历史和精神。大桥的设计在当时使用了创新性的基础结构和施工技术,即大型管柱基础和管柱钻孔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大桥的承载设计,同时也方便了桥墩的修建。
毛主席曾对武汉长江大桥给予了高度评价“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大桥势不可挡的气势尽现眼前,同时也肯定了大桥在国内交通上的重要地位。大桥的建成通车,一方面将京广铁路直接连接在了一起,是我国南北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使得武汉三镇融为一体,为未来武汉地区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在我国桥梁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武汉长江二桥
武汉长江二桥,是武汉长江上第2座大桥,其建成缓解了武汉三镇交通一线牵的局面,与长江一桥共同组成了三镇的交通内环线。长江二桥修建在长江一桥下游6.8公里的位置,始于汉口黄浦路,止于武昌徐东路。大桥在1991年开始动工建设,由中铁大桥工程局勘测设计院设计,并于1995年建成通车。
武汉长江二桥全长3971.4米,不同于长江一桥,武汉长江二桥是一座6车道公路桥,是长江上首座特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桥面宽度为26.5米,正桥两侧分别设有1.75米宽的人行过道,并以栏杆作为防护结构。大桥以400米跨度的斜拉桥为中心,由双塔双索面混凝土斜拉桥、不等跨单腿连续钢构和连续梁三部分组成,其中斜拉桥为大桥的主体部分。大桥整体采用曲线设计,斜拉桥中心为桥体的最高点,两侧部分高度逐渐降低,形成了彩虹式的结构。斜拉桥采用400米双塔结构,是大桥的主通航孔,并由392根缆索为桥体提供拉力,配合以17个桥墩,共同组成了长江二桥的支撑体系,同时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在主体部分两侧分别设计了跨径为125米+130米+83米的不等跨单腿连续钢构;在大桥北侧浅滩上则采用了7个跨径为60米的连续梁,使得大桥形成了多个大小不一的通航孔,大型轮船过大孔,小型船只过小孔,各行其道。其中主塔基础施工采用大型双壁钢围堰,基础钻孔桩直径2.5米,钻入砾岩层深度达到27米。
武汉长江二桥的建成刷新了多个世界记录,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在桥梁建设方面的实力。大桥的竣工通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长江一桥的交通压力,是武汉南北通道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了武汉市的经济发展。
3)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是武汉长江上第3座大桥,修建在长江一桥上游8.6公里的位置,始于洪山区青菱乡,止于汉阳江堤乡。大桥在1997年开始动工建设,同样是由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设计,并于2000年建成通车。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全长3 586.38 m,桥面宽度30.2米,同长江二桥一样,是一座6车道公路桥,大桥是我国第一次在长江深水区域选择大面积的自浮式钢吊箱围堰钻孔桩基础方案。大桥以618米跨度的斜拉桥为中心,由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以及跨度分别为50米和40米的简支T梁组成。由于主跨的跨度很大,大桥建设的关键点在于主塔的设计,最终确定采用钻石型的结构设计,主要由底座、塔柱和横梁组成,其中主梁采用了重量较轻的钢箱梁,使得主梁部分结构相对较小,从而让整个主塔部分看起来较为纤细,该设计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缩短了工期。边跨87米处采用PC箱梁,从而提升了锚跨的钢度。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是由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桥与PC箱梁共同组合而成的斜拉桥,是武汉市三环线的过江通道之一,大桥的建成通车将武汉市两个国家级的开发区连在了一起,从而带动了两岸经济的共同的繁荣。
4)武汉军山长江大桥
武汉军山长江大桥是武汉长江上第4座大桥,始于蔡甸区军山,止于江夏区金口,大桥在1998年开始动工建设,由中交二航局设计,并于2001年建成通车。
武汉军山长江大桥全长4881米,宽38.8米,是一座双向6车道公路桥,也是当前我国最宽的特大公路桥。大桥分别由引道、引桥和正桥所构成,其中正桥部分设计为连续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并采用了异型双壁钢围堰高桩承台的基础方案,使得大桥的建设速度得到明显的提高。大桥主跨为460米,桥塔采用了分离式的倒Y型设计。军山大桥凭借其出色的设计获得了詹天佑奖和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武汉军山长江大桥是沪蓉和京珠国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武汉环线规划中的重大工程,其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不仅贯通了南北国道,同时也使得武汉三镇的连接更加密切。
5)武汉阳逻长江大桥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是武汉长江上第5座大桥,大桥将新洲区和青山区连接在一起,在2003年开始动工建设,由中交二航局设计,并在2007年建成通车。大桥全长10公里,桥面宽33米,是一座双向6车道公路桥。大桥是一跨过江双塔单跨悬索桥,主跨达到了1280米,是世界第八大悬索桥。大桥的设计施工攻克了诸多的世界性难题,并研发出了众多的创新技术,主塔采用了剪刀撑的结构,并使用了全新的油脂防腐预应力锚固系统,桥面采用环氧沥青的技术工艺,并配合以现代化的监控系统、供电系统和照明系统,使得了我国建桥技术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再次验证了武汉“中国建桥之都”的地位。
6)天兴洲长江大桥
天兴洲长江大桥,是武汉长江上第6座大桥,也是武汉市第二座公铁两用桥,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公铁两用桥,大桥将汉口和武昌连在一起,在2004年开始动工建设,由武汉市与中铁大桥局共同建设,并于2009年建成通车。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正桥全长4657米,通过91个桥墩支撑,主跨504米。上层为6车道公路桥,宽27米,下层为4车道铁路桥。大桥的设计采用了创新性的“三索面三主桁公铁两用斜拉桥建造技术”。天兴洲大桥也是中国第一座可以满足高铁行驶的大跨度斜拉桥,建设过程中克服了众多的难点,研发出多项关键技术,并创下了跨度、荷载、速度和宽度4项世界第一,大桥的建成显示出了我国强大的科技实力,代表了当时中国桥梁建设的新水平。另外,天兴洲大桥是京广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天兴洲大桥与白沙洲大桥共同构成了武汉三环线的闭环回路,主要用于货运车辆的疏通。
7)武汉二七长江大桥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是武汉长江上第7座大桥,同时也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三塔斜拉桥和结合梁斜拉桥,始于江岸区,止于青山区。大桥于2008年动工建设,由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设计,并于2011年建成通车。大桥全长6507米,桥面宽度为29.5米,为双向8车道公路桥,同时在解放大道以及和平大道分别修建了一座互通立交桥。二七长江大桥凭借616米的双主孔跨度在世界同类桥梁中实现了跨度最大,同时建设工期也为世界最短。
三塔斜拉桥的设计,在一方面使得二七长江大桥拥有了流线型的唯美外观,另一方面,高度一致的三塔也是武汉三镇的象征。作为武汉二环线的节点工程,二七长江大桥的通车使得武汉市二环线汉口段通车,同时为两岸地区增加了一条快速的过江通道,极大地缓解了内环线的过江交通。
8)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是武汉长江上第8座大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主缆连续的三塔四跨悬索桥,同时也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桥,大桥始于汉阳的鹦鹉大道,止于武昌的复兴路。大桥在2010年动工建设,由中铁大桥局设计,并于2014年建成通车。
鹦鹉洲长江大桥全长3.42公里,桥面宽38米,为双向8车道公路桥,大桥850米的主跨度在世界同类桥梁中处于第一。三塔四跨的设计不仅赋予了大桥美丽的桥体,同时矗立的三塔也代表了武汉三镇鼎立的格局。鹦鹉洲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共同构成了武汉的内环线,从而极大地缓解了长江一桥的交通压力。
1)江汉一桥
江汉一桥是武汉汉江上的第1座大型桥梁,始于汉口汉正街,止于汉阳古琴台。江汉一桥是一座6车道公路桥,桥全长322.37米,桥面度宽25.5米。江汉一桥由砼T梁和正桥两部分构成,其中正桥部分是跨度为54米+88米+54米,通过连续钢板梁和拱式钢桁梁复合而成,正桥两侧各分布着2个跨径为20米的砼T梁。汉水一桥于1956年建成通车,并在1988年启动了大桥的改造项目,包括将行车道宽度增加至21.5米,同时将人行道宽度减少至2.25米,并加固了人行道的托架和增加了托架的总体数量。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江汉一桥和武汉长江一桥共同承担了武汉三镇的过桥交通,使得武汉三镇融为一体,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2)知音桥
知音桥是汉江上的第2座大型桥梁,是当时武汉主跨和承载力最大、桥面最宽的钢筋混凝土桥梁,也被称之为江汉二桥。始于汉口区建一路,止于汉阳区郭茨口。知音桥是一座4车道公路桥,桥全长580.1米,宽25.5米,主跨径135米,正桥部分采用PCT型钢构,于1978年建成通车。由于过桥交通压力的增大,知音桥于2014年下半年启动了改造工程,即在汉口宗关引桥的两边,重新修建了两条长为两百米慢行道,用于行人以及非机动车辆的进出,同时,把桥面原有的人行道拓宽到3米,改造成了慢行道。知音桥是武汉二环线的过江通道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江汉一桥的交通压力。
3)月湖桥
月湖桥是武汉在汉江上修筑的第3座大型公路桥,是一座独塔PC混凝土斜拉桥,也被称之为江汉四桥。月湖桥将汉阳古琴台路和汉口硚口路连为一起,并与1998年建成通车。桥面设计为4车道,全长1055.52米,净宽18.5米,两边各设有1.75米宽的人行道,主跨跨径232米,一跨过江。桥塔被设计为A形结构,高度110.5米,全桥设计有26对拉索。月湖桥是武汉首个通过企业投资建设管理的工程,并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肯定和支持。
月湖桥的建设通车舒缓了江汉一桥和二桥的交通压力,同样是连接汉江两岸的重要通道之一。
4)晴川桥
晴川桥是武汉第4座汉江大型公路桥,被称为江汉三桥,由于桥拱的颜色为红色,因此也称之为彩虹桥。晴川桥将汉口汉正街和汉阳南岸嘴连为一体,并于2001年建成通车。桥面设计为4车道,全长989.75米,桥面宽27米,净跨280米,一跨过江,是当时国内跨度最大的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大桥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桥体的流线型弧形曲线形状,远远望去,就像天边的一道彩虹,绚丽多彩,引人注目。
晴川桥的通车同样为汉口和汉阳两地的交通带来了便利,由于其毗邻汉正街等旧城区,大桥的建设也给汉正街等老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再加上其位于龟山附近,也会极大地推动着龟山一代风景区的发展。
5)长丰桥
长丰桥是武汉的第5座汉江大型公路桥,长丰桥是一座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也被称之为江汉五桥。长丰桥用于连接汉阳黄金口和汉口舵落口,设计为双向6车道,全长1130米,桥宽27米,正桥跨度252米,是当时国内同类桥梁中跨度最大的桥梁,边拱跨度60米。主桥采用三跨过江,大桥外观被设计为蓝色,与汉水融为一体,桥体外形犹如一只飞雁,极具审美价值和观赏性。
长丰桥是武汉市三环线上用于穿越汉江的大桥,其把107和318两个国道与武汉市三环线连在一起,在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附近工商业圈的发展。
6)古田桥
古田桥是武汉市第6座江汉公路桥,也就是江汉六桥,同时也是武汉市第1座自锚式悬索桥。用于连接汉口古田二路和汉阳琴台大道,并在2015年建成通车。古田桥是一座双向8车道公路桥,全长1835米,桥宽44m,是当时汉江上最宽的桥梁,两侧设计有人行通道,主跨252米。大桥的整体造型设计借鉴了古代以及国外的一些设计元素,高大的两个主塔构成了大桥的宏伟的拱门,选取了淡普鲁士蓝色的配色方案,并搭配以凯旋门式的造型设计。同时,在拱门顶部的中心,镶嵌了一个镂空的梅花造型,梅花是武汉的市花,这样的设计很好地展现了武汉的文化特色,也因此古田桥被誉为是汉江上最美的一座桥。
古田桥的建成通车极大的缩短了汉口到汉阳的过桥时间,是武汉市构建跨江公路网的需要。大桥的建成通车,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汉阳新区交通条件的不利地位,而且可以分流知音桥和长丰桥部分的车流量,进而减轻了武汉市三环线的交通压力。
7)武汉三官汉江公路大桥
武汉三官汉江公路大桥是武汉汉江之上的第7座公路桥,即为江汉七桥,是武汉首座矮塔单索面斜拉桥。由于大桥位于蔡甸区的中法生态示范城内,故又被称之为中法友谊大桥。大桥南侧连接于知音大道,北侧与东西湖区胡家台相通,并于2015年建成通车。大桥为双向6车道公路桥,全长7公里,主桥桥宽33.5米,两个主塔均高47米,斜拉索56根,桥塔的造型设计似一把竖琴,蕴含了蔡甸的知音文化。同时,大桥采用白色的桥塔和斜拉索,与蓝色的护栏相互烘托映衬,给人一种非常享受的感觉。
武汉三官汉江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缩短了东西湖区到蔡甸知音大道的时间,而且也缓解了其余汉江大桥的交通压力。大桥最大的特点是所有车辆免费通行,是武汉第一座大货车享受免费通行服务的过江大桥。
8)武汉四环线汉江特大桥
武汉四环线汉江特大桥是武汉第8座汉江大桥,是我国当前同类型桥梁中桥面最宽的桥梁,同时也是武汉市四环线的至关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大桥连接了东西湖区鱼门村和蔡甸区胡家台,并于2015年建设完成,预计今年正式通车。大桥为双向八车道高速桥,全长909米,标准主梁宽43.6米,主跨360米,是目前汉江上主跨最大的桥梁。结构上采用双塔双索面PC斜拉桥的设计,并通过224根斜拉索提供大桥的支撑。大桥正式通车后可以缓解绕城公路的部分交通压力。
楚河是与沙湖和东湖相连接的一条人工景观河流,长约1.7公里,河底宽介于20米和40米之间。在楚河之上,修建了四座跨河景观桥梁,这4座桥自西向东依次是烟霞桥、歌笛桥、云中桥和放鹰桥。四座桥的设计特点以及选材各具特色,与周边的商业区融为一体。
1)烟霞桥
烟霞桥定位于“光之韵”,是一座极具现代美学气息的艺术桥,硬朗而又不失曲线美的钢结构框架,搭配以大面积玻璃的装饰,使得烟霞桥在白天太阳光的照射下,阳光开始折射和反射,使得“纽”带变幻的钢结构形成绚丽多彩的光影跳动,再加之钢结构本身硬朗而又平滑的线条,让人们仿佛是身在梦幻的王国里;而到了晚上,形形色色的LED灯和附近的商业气息融为一体,为客户营造出了一个舒适欢快的购物环境。
2)歌笛桥
歌笛桥定位于“力之魂”,成功地将现代设计中的力元素成功融入到了产品中,通过选用斜拉索的承重方式,再搭配以三个平滑弯曲的主塔,使得整座桥梁在彰显力量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视觉上的美学享受,特别是到了晚上,更是美不胜收。
3)云中桥
云中桥定位于“钢之魂”,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名字,其名称的由来源于桥梁自身的特色。类似于烟霞桥,云中桥同样选择了钢结构框架作为基础结构,主体部分设计采用高低错落的拱形钢构,远远望去,犹如一座空中桥梁,缩短了我们和美好生活的距离,云中桥通过形式美和结构美的完美结合,形成了其梦幻般的光影效果。
4)放鹰桥
放鹰桥定位于“古之韵”,其借鉴了欧洲古典的设计风格,通过选用塔楼式的主题结构,并搭配以蓝色涂装的桥体,使得整个桥梁高贵大气。作为一个景观桥,不仅要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同时也要考虑到心理作用。古典的欧洲设计风格可以带来高贵的视觉体验,同时蓝色的配色选择也给人一种非常纯净的感觉。
1)光谷大桥
光谷大桥位于武汉市八一路延长线上,主要定位于景观桥梁,横跨于武汉东湖之上,并于2012年5月份建成通车。大桥全长1650米,桥面宽度26.5米,两侧各设有4.5米的人行道和0.25米的人行道护栏,机动车道有效宽度为15米。大桥为组合型的桥梁,由连续钢箱梁和异性钢桥墩共同构成,桥身铺钢板,桥墩之间用钢管做成拱形。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改善了东湖旅游区的游览环境,同时也极大地缓解了珞瑜路广埠屯至鲁巷之间的交通压力。
2)清河桥
古名请和桥,是落雁景区水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名桥之一,于2003年建成。清河桥全长150米,桥宽近9米,采用连拱形式,桥下正中位置分布有5个大桥拱,两侧部分又各有5个小桥拱,主桥桥台设有四座观景台。该桥主要特点是采用了具有楚文化特征,桥北段有一尊巨大的养由基雕像,养由基弯弓搭箭,箭在弦上,直对湖岸。在对岸的桥头位置,也竖立着三支黑铁巨箭。桥体通身为白色,栏杆为仿真汉白玉,纹饰是楚文物上放大后的龙凤图案。清河桥的建成不仅为东湖美景增添了文化气息,也为游客提供了极佳的观赏位置,同时缩短了各个景区之间的距离。
3)磨山桥
磨山桥是东湖环湖路上的一座长为22米的双曲拱桥,于1974年建成通车,桥面宽度6.56米,跨度8米,两车道。磨山桥位于东湖雁峻嘴路,处于东湖风景区,它的建成不仅方便了行车,而且对改善旅游环境,提高东湖风景区对外开放程度,具有积极的作用。由于该桥年代长久,而且长期处于超负荷的承载状态,在2015年4月底对其进行了改建,由中铁大桥局负责完成,改建工程历时9个月,已于今年1月底完成,旧桥已经拆除,而且新桥也已经建成通车。新的磨山桥长为62米,为3跨拱桥,大桥下部结构使用重力式桥台配桩基础,在各个桥台处加设有桩基,一共9根,半径0.5米,长度22米。装饰方面,在大桥的侧墙上采用翠绿色的花岗岩面砖,并在大桥两边设计有雕花栏杆,材料为芝麻白花岗岩,新桥的设计和装饰与东湖美景交融在一起,不但极大地改善了交通状况,提高了安全保障,同样也为东湖增添了一道美景。
武汉市江流纵横,湖泊密布,为武汉桥梁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地理位置。近些年来武汉桥梁产业高速发展,不仅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同时也带动了沿线经济的繁荣,随着一座座桥梁的建成通车,武汉正在逐渐成为桥梁建设的中心城市,并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中国建桥之都”和“桥城”。
[1]经柏林,胡小庄.武汉长江、汉水桥梁简介[J].交通科技,2003,3.
[2]朱明安.二十年来武汉桥梁建设成就斐然[J].城乡建设,1999,1.
[3]肖淑琴.天堑通途——记长江上的武汉第一[J].城建档案2011,2.
[4]李铁强,李兵.长江上的几座新建特大桥[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熊康(2000-),男,汉,湖北武汉人,武汉外国语学校2015级中美1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