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红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福利机构的不断完善,中重度智障类学生开始被吸纳到托养机构、培智学校等进行生活能力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等。然而由于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尝试起步较晚,对应的制度和资源供应并不完备,考虑到中重度智障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远低于正常人,因此建议我国托养机构在不断优化中重度智障学生生存技能培训方式的过程中适度增加中重度智障学生行为、价值观、态度、思想等的科学干预,循序渐进地推动中重度智障学生生存技能培养工作。
关键词:托养机构;中重度智障学生;生存技能;适应能力;技能训练
据悉,三分之二的中重度智障学生都会有失语、自闭、肢残、精神障碍等表征,在现实生活中,因以上各类因素而导致的生活技能缺乏、生存能力低下、社会适应和融入能力弱,不仅影响到其生活质量,同样会影响到其与社会接触的能力和适应性。
一、托养机构中重度智障学生生存技能训练的原则定位
近些年来,培智学校和托养机构等以中重度学生的生活技能培养需要为中心,尝试进行课程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调整,但是受传统教学方法、理念、思维、管理机制、学校课程等的制约,当前中重度智障学生的生存教育实际执行效果并不如预期中的那般良好。此外,由于中重度智障学生本身的生存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低下,对其所进行的生存教育,教师和学校并不能完全放权,此点需要在教改中得到重视,因此,必要的干预应该与中重度智障学生的生存技能训练同步进行。
陶行知教学法中提出“为谁而教,教什么,为什么教,如何教,教到何种程度”等,那么在托养机构缺乏专业教师和资源支撑的前提下,如何进行中重度智障学生的生存技能指导?按照中重度智障学生生存技能训练的需求和陶行知教学法的要求,可将中重度智障学生的生存训练转化为:为生存而教,教生存之道,借助生存技能的教导而使之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二、托养机构中重度智障学生生存技能训练的目标定位
使用生存教育的形式来弥补学生适应行为和智力等方面的缺陷时,需要将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生存技能训练、社会技能训练与身体健康意识训练等糅合起来,从而为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从生活自理引导入手,循序渐进地使之明白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形成能应对和解决生活中各类问题的能力。
第一阶段,从生活能力目标定位角度看,需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基本生活自理技能,如按时上课、穿衣、吃饭、喝水、打招呼等。此阶段以引导中重度智障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形成与人合作较好的态度及必要的生活习惯为核心。
第二阶段,以初步的教育成果为基础,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认知能力后,增加听、说、读、写等一般交往性能力的培训,从听懂、练习运用、熟练掌握到清晰表达,教师作为引导者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此阶段的培养目标为: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常用汉字,学会写基础的语言文字,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理解并简单地进行加减法计算,并掌握时间、货币等数量单位的相关知识,可以在生活中应用和操作。基本劳动技能方面,则需要其可学会基本劳动工具,并尝试做简单的家政,如做饭菜、洗手帕袜子、扫地擦桌子等。
第三阶段,丰富中重度智障学生的文体活动,以激发其参与社会活动的兴趣。培训和引导学生感知外部世界,并从知觉、触觉、嗅觉等多方面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培养中重度智障学生活泼乐观、热爱生活的自信心,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进而补偿和矫正其身心方面存在的缺陷,发展体能和智能。此阶段需要学生学习简单的技术,如园艺、手工、编织、打字等,以保障其正常的生存。
当然,以上三个阶段的划分并无绝对,主要从中重度智障学生的生存要求和自身特点角度出发,由简到难地进行设计,当学生可以完成第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后,方能进入第二阶段,每个阶段教师必须予以引导并对学生的不良操作进行干预,以保障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掌握以上各个阶段的操作要求,将每一个阶段的训练做实,以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
三、基于生存技能培养要求中重度智障学生生存教育的运作途径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按照目前托养机构里中重度智障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生存现状,可将其生存技能培训的课程分为功能康复阶段、社会适应阶段、认知阶段、家政阶段、自理阶段、艺术教育阶段、劳动技能阶段。基于生存技能培养的要求,具体优化途径如下:
1.以生活为基地,创设情境引导练习
任何教育都不能脱离生活,生活所提供的资源其可操作性远高于网络或者教师天马行空的想象。对中重度智障学生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其适应生活的需要为立足点,从学生所熟悉的课堂及生活场景中选择教育题材,重视学生知识培养与生活的相容性,使用模拟的场景,比如卖菜、买菜,来引导学生对比菜价、计算菜价和售卖等。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所学习的各类生词也可以引入生活的场景中,以“青瓜”一词的学习为例,教师拿出青瓜,请学生摸一摸,看一看颜色,闻一闻味道,再尝一尝,以增加学生的印象和记忆。在学习数字等的过程中,超市购物的场景就可以直接搬到课堂上。
学生的课堂练习,可按照学生的能力、特长、爱好和兴趣等进行分组,引入学生所熟悉的模拟场景可有效降低学生对知识教育的排斥度。托养机构的家政室即可被用来作为学生生活能力的锻炼场所,如锻炼学生打扫、做饭、洗菜、切菜、择菜、炒菜等,此过程还可以增加学生对生活用具的熟练掌握程度,了解家居各项活动的操作技巧及安全性等常识。
2.丰富课堂活动,寓教于乐,延伸生活课堂
活动是加强学生实践练习的最好工具,也是学生进行生存能力提升的最好磨炼场,以活动为辅助进行课堂的开放性拓展,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按照学生培训的阶段性需求和教学内容,使用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增加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使其在玩中学,边学边玩,寓教于乐。比如在“有和无”的概念学习中,教师可设计猜“有和无”的游戏;在“前、后、左、右”方位认知时,教师可设置五人为一组,形成“十字”,让其说出自己身边学生的名字,并闭上眼睛猜测自己前、后、左、右的学生究竟是谁等,猜错的学生要接受教师的惩罚,如扮演“大茶壶”“花盆”唱歌等。
丰富的课上活动对培养中重度智障学生兴趣和适应能力尤为重要。建议托养机构教师除必要的生活训练引导外,能按照自身机构的实际情况,开设编织、丝网花、折餐巾、烹饪、脸谱、沙画等趣味生活类活动,在课上练习过程中,学生的机体和大脑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一旦学生可以掌握此类课程的操作技巧,又可以拥有一技之长,增加生存成本。课上和课下活动的日渐丰富,有可能加强中重度智障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期待,教师平时在课下还可以尝试带领学生到托养机构附近帮忙清扫马路、捡拾垃圾等,日常使用的各类生活垃圾,也可以将其作为课上活动使用的二次资源,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收集,以弥补托养机构资源不足的问题。如汽水瓶可以用来做创意花盆,旧衣服可作为裁剪练习的布料,旧毛衣可拆除做编织的材料等。考虑到中重度智障学生因生活技能远低于社会需要,其生活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的此项引导也可作为发掘学生创新力,使之形成节约、节能的良好习惯,以节约中重度智障学生独自生活时的已有物资的必要辅助。
3.完善环境配套,以生活模拟辅助技能锻炼
环境的熏陶作用对人类会产生直接影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生活性训练的引导中,虽然不可能做到随时随地的训练和行为干预,但是可以为中重度智障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锻炼的环境及条件。比如在力争让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每一个生活用具都能说话、都有生活的思维下,托养机构可以在生活区域和教学区域的每一个角落都张贴生活指导的步骤及标语,比如在教室里开辟生活用具区域,陈列家庭电器、厨房用具和其他各类生活用具,并按照课堂教学的主题对应性地更换。在餐厅张贴如何拿碗筷、如何吃食物、如何冲洗碗筷等的流程图,在盥洗室张贴如何洗漱的图片,在宿舍中张贴如何叠被子、如何穿衣服、如何脱衣服、如何整理物品的图片流程启示等。学生在不断观摩、不断练习、反复记忆的过程中,提升了生活技能。当然由于中重度智障学生的障碍程度不同,对于一些在某项生活技能方面掌握吃力或存在操作误解的学生,教师可单独辅导,或者在课上模仿此类学生的操作方式,让其他同学共同“找错误”。此种教学方法不仅可加深其他学生对正确操作方法的记忆,还能善意地帮助操作错误的学生纠正错误。
此外,托养机构如有一定的空场做模拟社区使用的话,如模拟银行、模拟超市、模拟公交车、模拟医院、模拟邮局、模拟便利店、模拟警察局、模拟菜市场等,就可以次第建立,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逐步熟悉生活,掌握操作技巧和要求,在学习中不断刺激自身的感官,并强化自身各类生活技能的锻炼。
4.社教合力内外协同,以德育强化个别化教育
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和辅助对当前托养机构日常运营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建议托养机构增加与“义工联”等民间组织的联系,组织志愿者、助教、义工和中重度智障类学生结对子,为其提供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的培训,弥补其无法从家庭中得到的关爱。中重度智障类学生更需要关爱、信任和温暖的事实,虽然已经得到学校和民间辅助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缺乏具有可持续性的辅助。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小×作为培智七年级的学生,存在语言、智力、沟通、认知等方面的障碍,经过鉴定其残疾类别为三级智力残疾,其自制力和生活能力等远低于同龄人。小×本身是弃儿,一直在托养机构中长大,由于缺乏家庭关爱,自我认同度并不高。经过笔者观察,其白天生活能自理,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其他同学搞好宿舍和班级的卫生,但是晚上会到处乱跑,有撒谎、乱扔东西等现象。经过两年多的培智锻炼,以及与校外义工结对子中的相互关爱、互相鼓励,小×的情况明显好了很多,目前甚至可以担任教师的生活助理。如此可见,培养中重度智障类学生的生活能力及技能,同样需要考虑孩子们的个体特殊性,可适当在教学中穿插德育环节,并充分发挥评估机制的导向、诊断及激励作用,为学生制定出具有个性化、针对性的生活技能引导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邓磊.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适应能力以及体育康复现状的调查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1.
[2]高珊.中度智障儿童家庭功能及与其适应行为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王美芳,曹仁艳,邢晓沛.儿童社会技能缺陷的分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02).
[4]邱洁.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社会技能训练架构探索及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04).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