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辉
交流是人的本能需要,更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可是,数学课上教师提出:“……谁来谈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却会出现全班鸦雀无声的情况……
另一种情况,有时数学课上,小组内各成员还正在积极讨论,讲得正酣,争论激烈,教师往往又会看看时间,然后突然叫停。草草让学生汇报,又草草将学生拉回自己早已设定的思路上。教师的理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想让学生“瞎说”。换一句说,很多教师压根儿就不相信学生能讲出点什么!怎样改变这些状况,从而保持和促进学生爱交流的天性和热情呢?我们认为:
一、转换角度,坚持“学生无错”原则——让学生自信敢说
对学生交流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激励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调整学生思维的方向。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答案,更应当关注学生参与的过程以及在交流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教师对学生的结论简单地否定,是不明智的,不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创新思维的产生。长期如此,他(她)下次有想法还敢表达吗?
一个数学问题的结果就算只有一个,可是不同学生探究问题的方式不同,活动过程不会相同,体验也不会相同。我们可以表扬学生观察细致,可以称赞学生操作熟练,可以欣赏学生的结果,可以褒奖学生的与众不同,还可以称赞学生的胆量,同样可以夸奖学生的诚实等等。
如,一年级“分一分”中“试一试”,下图:
师:同学们,你会做吗?自己先试一试。(学生独立尝试)。
师:(学生完成后)在小组里讲一讲,你是怎样分的,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生1:把绿色的树叶放左边盘里,红色树叶放在中间盘里,黄色树叶放在右边盘里。
生2:把长叶放在第一盘里,圆叶放在第二盘里,花叶放在第三盘里。
师:这两个同学分得很好!
师:(有很多学生急不可耐举要讲)还有别的分法吗?
生:(很多学生)有!
生3:红色……左边,绿色……中间,黄色……右边。
生4:绿色……左边,黄色……中间,红色……右边。
……
生5:长……左边,圆……中间,花……右边
生6:长……左边,圆……中间,花……右边
……
生7:左边4片放第一盘,中间4片放在第二盘,右边4片放在第三盘。
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7:左边4片靠近第一盘,……
其实,按颜色分共有6种不同的连法;按形状分共有6种不同的连法,如果有时间,应该将学生所有的连法展示出来。而“生7”不是没有道理的,像城市里小区的就是按就近划分的。
教师应当努力创设民主、自由、理解、宽容的交流氛围,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保护小学生脆弱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培养学生的信心,彰显学生的个性,学生只要主动、积极参与就应当给予关注、肯定和鼓励。
二、延时评价,坚持“交流充分”原则——让学生有机会说
充分地调动每一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发言有时需要及时给予评价和称赞,这是由教师角色所决定的。但是,对一些开放性问题,还是应把交流的时间多留给学生。
如,在学生讨论“有230名学生准备郊游。一辆大汽车可以坐40人,一辆小汽车可以坐10人。你认为怎样租车比较合适?”这题时,我们明白了延时评价的益处。
生1:230÷40约等于6辆,230÷10等于23辆,我认为租6辆大汽车或23辆小汽车都比较合适。
师:你是这样想的,我们再听听别的同学的想法,好不好?
生2:(出示下表)
上面每种方案都可以,都能坐下230人。
师:(没有学生举手)同学们可以分小组讨论讨论。(大约过了七八分钟才有不少学生要发表意见)
生3:只有租6辆大汽车合适,其他方案没有考虑到老师和司机。
师:你能从实际思考问题,是个好方法!
生4:第七方案中,再多租一辆小汽车也是可以的!
生5:要么都租大汽车,要么都租小汽车,这样同学平等。
生6:租6辆大汽车好,车辆少,同学集中,好玩,交通方便。
生7:租24辆小汽车好,小汽车灵活。
师:你们想得很多,还有要说的吗?
生8:租大汽车省钱。
生9:小汽车不一定贵。
生10:只租一辆大汽车带东西,同学都走着去。
……
师:看来租车方案很多,有的想法,甚至是教师都没有想到的,你们真了不起。那么,这些方案到底哪个比较合适?回家后与家长讨论一下好不好?
问题的答案确实不止一个,且学生有独到的见解,运用延时评价原则,才会让更多的学生拥有更广阔的思维时空和更多的交流机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换评价角度,坚持学生“无错”原则,让学生敢交流;延时评价,将交流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灵活利用教育、教学原理,小学生数学课堂交流的时空就会越来越合理,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越来越高效。
参考文献:
[1]余译,俞菊萍.数学课堂中合作与交流的运用[J].教育科研论坛,2007(11).
[2]荣建青.小学生数学课堂情感的培养[J].教育科研论坛,2002(03).
[3]石艳萍.数学课堂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研论坛,2009(12).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