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禅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徒弟问师傅,一碗米值多少钱?师傅略加沉思后说:“那要看在谁的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两碗米饭出来了,那就值两块钱;要是在小商人手里,他把米泡一泡,分成七八堆,包成粽子,那就值七八块钱;要是到了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把它发酵、蒸馏,酿成一瓶酒,有可能值上百块钱。”所以同样是一碗米,到底值多少钱,会因人而异,关键取决于如何处理。其实,我们的课堂也是这样,同样是一节课,同样是40分钟,不同的教师,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效率。
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达到高效呢?我认为好习惯可以成就高效课堂。下面我从课前预习习惯、课堂的讨论交流习惯、课后的复习、积累习惯三方面加以阐述。
一、课前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节有效的课堂必须要有扎实的预习做基础。有些老师就问了:一年级的小孩,他会预习什么呀?这种想法固然是对的,一年级孩子本身确实是不会预习的,这就要靠我们老师的指导,每天要详细指导孩子预习什么,怎样预习。第一学期时我要求我们班的学生每天把课文读五遍,然后在课文中圈出一类字,划出二类字,并把生字读会,说两个词,这些作业要求家长监督完成,并在书上签字读了什么,哪些还不会。这也让家长明白了孩子该干些什么,应该怎么干,避免了家长的盲目性。第二天上课前,先由组长检查预习,然后教师抽查,这样在课堂上既轻松地学习了课堂内容,又突破了重难点,达到了高效的要求。到了这学期,我增加了预习难度,除了认字、读文,还要标出自然段,并且说一说你的识字方法,这样的预习既注重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如果没有课前的预习,学生会很茫然,而教师则抓不住重点,课堂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二、“议一议、评一评”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孩子如何学习是高效课堂力求的目标,让一节课的效率如何不断地提高成为老师努力的方向。“听、说、读、写”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要想提高课堂效率,仅仅做到这四样是不够的,还要培养学生“议一议、评一评”的好习惯。
1.议一议
就是我们说的讨论交流,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完善,但这都不要紧,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大声地发言,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有时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可是学生没反应,就认为他们不会讨论,其实不然,这说明我们老师问问题的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比如,在学习“特别的作业”这一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让他们讨论:小丽的作业有什么特别之处?小组讨论好长一会儿,我让他们说一说,可是每个组都不太会说。我很着急,让他们再讨论,再说,还是不行。后来我换了个方式问:小丽的作业和其他小朋友的作业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小组讨论再来说,这一下他们的话匣子打开了,书上有的,没有的,他们说了很多。从中我明白了,学生会不会讨论交流,关键看老师问问题的方式,不在于学生的年龄,越小的学生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所谓“童言无忌”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低年级养不成交流、讨论、发言的习惯,到高年级学生就更不敢发言了。
2.评一评
即我们说的评价,一节课的评价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不管何种评价,都要及时准确,既要活跃课堂气氛,又要激发学生积极性。特别是学生互评的方法,教师要经常指导,如:声音是否洪亮,语句是否通顺,读文是否有感情等等,这种简单的评价既评价了别人,也要求了自己,不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我还对学生家长的做法给予评价,作业本、卷子上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写出来。同时家长会上,我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一一细化,如“管理之星、书写之星、发言之星、文明之星、读书之星、积累之星”等等,对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毫不保留地给予表扬,这样的评价对家长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激励,让他们更有信心配合老师管理自己的学生。总之,不管是何种评价,都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三、课后复习、积累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北师大版低年级语文,重点培养学生积累、识字、阅读的习惯,课堂上的识字量很大,所以课后必须要及时复习、巩固。另外,除了课堂上的阅读、识字、积累之外,课外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一年级第一学期我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读十五分钟书,积累认会五个字,一学期下来,课外就能认600多字了。这学期我让他们每天继续读课外书,每天积累五个词语,一学期下来就能积累600多词了,这样的积累让学生都瞠目结舌了。经过一年的日积月累,我们班的学生从不会阅读到自己主动阅读,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保证了课堂的效率。
总之,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养成课前预习,课上讨论、交流、评价,课后复习、积累的好习惯,因为好成绩只代表一时,而好习惯可以受益终身。让我们从小抓起,从细做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为高效课堂搭桥铺路。
参考文献:
王晓梅.把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贯穿教学始终[J].学周刊,2011(8).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