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能动教学法”的语文教学探索

2016-03-15 21:22石晶
新课程·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石晶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来,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教学宗旨。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真正做到正确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通过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主体能动性

“主体能动教学法”是我们在教学科学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双主互动”教学法,并在近几年推广应用。2015年我校又在以“我的优秀教学法”为主题的校本研修中,学习并初步探索了这个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以便对我们的实际教学能有所帮助和启发。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老师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我平日的课堂上,在大家平日的教学中,一直做的,提炼出来,也就是一种方法。

“主体能动教学法”所依据的首先就是心理学原理,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诸如兴趣、爱好、理想、信念等。除此之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二者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激发了学习动机,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意向,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动力。其诱因可能来自学习本身获得的满足,也可能来自学习之外获得的间接满足。”借此,这一教学法的突破点就是“主体能动”。旨在从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外部动机方面进行研究,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与立体育人体系构建之间的关系。

一、“主体能动教学法”具有的特征

(一)开放性

教师需紧密联系生活,既要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社会,又要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在教学内容上以教材为载体,将课内与课外自然衔接;在教学模式上,不固守单一,力求用多样化的教学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民主性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是平等的。

(三)创造性

对学生而言,创造性学习的主要途径是探究,教师始终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让学生去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合作探究、比较、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敢问、会问,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合作。

(四)发展性

教学中,教师必须用发展的思想来发掘学生与生俱来的潜能,确认学生已经具有的各种能力,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发展空间。

(五)全体性

指能够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

二、“主体能动教学法”的操作模式基本为“三动六步”

(一)启动阶段

1.入境

学生上课后,在教师的激发下产生强烈的好奇与兴趣,因为这是一种强有力的内部动机,因此,教师要致力于学生真正的内在好奇心、兴趣及求知欲的培养,减少限制与监督,带领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新知的状态中去。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就是课前导入的魅力所在。

2.生疑

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同时,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问题,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质疑:一是要注意适度,设置问题紧扣教材,做到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要多角度,引导学生多途径、多方面地领会教材,选择最佳切入点;三是有梯度,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要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四是问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注意广度和密度,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训练的机会。

本环节学生能在初读课文后提出自己的一些疑问,教师都应加以梳理,提炼出主要问题,为学生深入研读文本、个性化阅读做铺垫。也有许多时候,学生在入境后随即就生成疑问。

(二)互动阶段

第二阶段“互动”是核心。师生互动就是指教师在教的时候,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学生在学的时候,教师也要积极参与进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策略去解决疑问,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生成新的问题,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着用新的学习策略去解决这一问题。而生生互动则使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

1.运用

“运用”这一环节就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点石成金,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自然提炼出常用的学习方法加以强化,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策略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例如,教学苏教版第九册《陶校长的演讲》一文时,教师在教授第一问时,按陶校长提出的“问什么—为什么问—应该怎样做—提出希望”这一写作路径进行学习后,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以“扶着”学生运用这一学法学习,到第三、四问时,学生已经能够自主运用这一方法学习了。这是在一堂课中学生当堂运用生成方法来学习的一个小例子。而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指导学生习得一种方法后,在后续的学习中时常运用,比如阅读教学中“归纳段意、概括文章”方法的学习和在学习课文、课外阅读中的运用,包括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每堂课的识字环节里,老师也都是在引导学生对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进行运用,从而分类识记新的生字。

2.生成

“生成”这一环节着重于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面对学生新生成的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新的学习策略加以解决,从而掌握新的学习策略。

在这“三动六步”的教学法中,互动阶段是课堂教学的中心阶段,也就是我们平日教学中常说的“新授”“品读”环节,只要老师有了“互动”这一核心思路,在课堂上能教会学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习得新知,并在学生有了新的生成时能及时抓住契机,运用教学机智及策略解决,也就抓住了这一教学法的精髓。

(三)能动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拓展”和“强化”两个步骤,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拓展巩固”环节。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新知后,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是:教师要依据目标设计有层次、多形式的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顺向迁移。学生能够独立运用在本节课中学习到的新的学习策略进行阅读理解、解决问题,从而强化对新的学习策略的掌握。

这时,我们再回来看这个“主体能动教学法”的基本操作模式,感觉是不是就更加明晰了,它的“启动、互动、能动”这三大板块,就相当于我们平常教学中所说的“导入、品读、巩固”,在“启动”环节中,我们老师平日也都是在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在“互动”环节中,它提倡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也都是我们一直认同的教学理念。只不过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要尤其关注学法的运用,并抓住新的生成。而“能动”环节,我们许多老师不但注重了拓展的多种形式,更注重了强化时的分层练习,使我们的拓展更有层次。

参考文献:

张春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4).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