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来自影像生物调查所(IBE)的摄影师与高黎贡山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成功在高黎贡山怒江段的丛林中,寻找并拍摄到了缅甸金丝猴的珍稀影像,这是第一次有野生动物摄影师记录下这种新近发现的金丝猴的影像。同期,有一只幼年缅甸金丝猴在保护区内被救助,随着这一新发现物种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更多的人开始有机会认识到这种隐匿在高黎贡山密林中的世界第五种金丝猴。
对于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来说,什么样的机会是最有诱惑力的呢?拍摄一种从来没有被摄影师镜头捕捉过的金丝猴,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当这样一次机会真的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全力抓住的选择便真是出于本能—“没问题,我去!”几乎就在得到来自一线护林员消息的一瞬间,我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了下来。
当时是2013年10月28日北京时间的下午5点多钟,我们影像生物调查所(IBE)与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合作的怒江州生物多样性调查行将结束,赶路多时的一行人已返程至怒江州福贡县准备用餐休息。忽然收到来自片马保护站的消息:保护站的护林员发现了缅甸金丝猴的踪迹!
毫不夸张地说,那一瞬间飙升的肾上腺素,早已让我浑然忘记了这已是自己在高黎贡山持续高强度工作的第13天;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上午还为拍摄一个山谷谷地的羚牛群,在一处坡度超过40度的陡坡上折返攀爬了将近三个小时……再想想拍摄团队里上午同我一起爬坡导致腿部肌肉拉伤,此时只能郁闷地默不作声的摄影师彭建生,让我觉得更有责任去把握住这难得的机会。要知道,就在这次调查前期,他为了拍摄野生缅甸金丝猴,已经在山上守候了四五天时间,结果却一无所获。
经过商议,最终确定我和此次调查队的领队摄影师董磊以及怒江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理局的办公室主任王斌三人一同赶赴片马保护站进行拍摄。草草吃过晚饭后,我们开启了又一轮马不停蹄的“折腾”:晚上8点30 分自福贡出发,四个多小时车程后的凌晨1点左右抵达泸水。继而让送我们的司机休息,由王斌驾车再赶到片马,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24分,我们终于到达高黎贡山保护区片马保护站,在与等候我们多时的护林员简单沟通后,大家决定稍事准备后就直接上山。
由于前一天跋山涉水拍摄羚牛时我的户外鞋、裤子就已通通湿透,所以此时我只能穿着一双解放鞋,并在裤腰缠绑一块塑料布挡在前方,几乎和护林员是一样的打扮。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几乎是我们从保护站抵达山脚下的同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一时间雨雾弥漫,道路湿滑且视线不佳,让本来困苦不堪的我们处境更加艰难。既来之则安之,大家打着手电、相互告知着路况一路互相照应着前行。有意思的是,原本以为似乎会增加自己爬山难度的脚下这双解放鞋,在需要手脚并用攀爬的近乎90度陡坡路段,却又一次让我发现了它无可比拟的优势—防滑和轻便性。
29日的凌晨6点多钟,黎明破晓后的渐明天色多少给饥寒交迫的我们带来了一些慰藉。而当我透过阴暗浓密的森林缝隙瞥见远处山峰上那被初生太阳点亮的一片金黄,一股强烈的拍摄欲望油然而生。闪念如此,脚步却顾不上停留,只因心中唯一的想法就是尽早赶到目的地—在金丝猴们睡醒开始晨间活动之前抵达拍摄地。凌晨7点23分,经过近四个小时徒步后,我们调查队连同护林员一行七人终于成功抵达了片马保护站的野外考察营地。前天傍晚,护林员就是在这附近发现了缅甸金丝猴的踪影,但此时此刻,林子里却没有丝毫动静。
此时,初生的太阳已经将云雾驱散,但气温却越来越低。守株待兔似乎并不是最佳选择,经过简单商议之后,我们一行人分成三队,分别在此前护林员曾发现金丝猴的地点附近仔细搜寻,并用步话机保持联系。到了10点15 分,已经过了猴子在清晨时段的活跃期,三个小分队都没有什么发现,而寒冷、潮湿和困倦,让我们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已经完全放弃了此次拍摄。
不知是否真的是否极泰来,还是感动上苍之说真的灵验了,又或许只是因为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了正确的地点。要知道,篝火燃起的烟气和我们并没有刻意压低的声音,这些寻找金丝猴时需要规避的大忌,此刻显然都被我们违反着,但是机会居然就在不知不觉中真的降临了。
“猴子,猴子来了!”在这静默无声的烤火棚里,篝火对面护林员然货低沉却很郑重的提示话音兀然腾起。出于之前他有过谎报军情的先例,此刻的我们选择毫不在意,没有搭理。看到我们无动于衷的样子,他着急起来,又低声重复了两遍:“猴子,猴子,从我这里,快看外面。”看着他急切的表情不像是骗人的样子,我赶紧站起身,抄起放在简易窝棚里的相机,冲出了营地。
几乎是在我看到树上的猴子并举起相机的同时,它们便发现了我。随着一只站在树枝上的大公猴发出急促的报警声,周围树枝上随即就是一阵剧烈的晃动—数量不详的一群猴子同时迅速地往低处的树林转移。
待心绪稍稍平静,我也得以更仔细地端详起镜头中的这张面孔。这是一只雄壮的成年缅甸金丝猴,之所以会觉得它是一只大公猴,是因为这种猴群迁移活动的时候,走前最前面的一般都是群体里的成年大公猴。只见它通体黑色,面部很是白皙,标志性的“朝天鼻”表明它正是我们此次追寻的主角—归于仰鼻猴属的缅甸金丝猴。从初步的外在特征来看,它们与在地理区系上和其最为接近的滇金丝猴最大的差别就是身体的毛色,以及在黑色毛发反衬下那白皙的面部与头顶那近似于“大分头”的发型。眼前的这副面庞,让我顿时想起了整容之后的美国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
待这只大公猴稍微适应了我的存在,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我们在营地周围守候拍摄着这个拥有大约三四十只成员的猴群,却再也没能等来比方才初遇时更好的近距离拍摄机会。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赢得了一些近距离观察的宝贵机会,拍摄之余我们也进一步真切了解了缅甸金丝猴的雌雄差异,以及幼年金丝猴的形态和面部特征。
临近中午,随着猴群中传来平稳的“呜呜……”这一相互交流的声音后,集中在树顶的它们便进入了集体休息状态再无声响,而林木浓密枝叶的遮挡也让我们的拍摄只能暂告一段落。即便如此,方才那场幸运的邂逅已足以让人感激:这将成为国内首批专业的缅甸金丝猴野外清晰影像资料。
缅甸金丝猴目前已知分布于缅甸的克钦邦以及云南怒江畔的高黎贡山。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分布在中国境内的缅甸金丝猴可能有10群,它们主要活动范围在海拔2600~3100米,总数量在490~620只之间。
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的科研人员在缅甸克钦邦东北部进行灵长类动物调查时,收集到一具完整的仰鼻猴尸体标本。经比较,科研人员兴奋地发现,这种仰鼻猴不同于任何已知灵长类。
世界灵长类动物研究的权威刊物《美国灵长类学报》发表了这一成果,并将这种新发现的灵长类动物的拉丁名定为RhinopithecusStrykeri ,使缅甸金丝猴成为继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越南金丝猴之后,世界上发现的第五种金丝猴。
怒江州林业局、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怒江管理局自南向北跨越怒江州的泸水、福贡和贡山三县,直到西藏察隅县松塔村,开始了针对缅甸金丝猴的大规模社区访谈和野外搜寻工作。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怒江管理局片马管理站护林员六普在保护区内巡逻时,意外地拍到一种全身黑毛的灵长类动物。经世界灵长类专家组组长米特迈尔先生确认,这正是科考队员们苦苦追寻的缅甸金丝猴,这是人类首次直接拍摄到的该物种的野外生存照片。此前缅甸方面也仅仅是通过红外相机获取过它们的野外图片。
片马管理站的护林员六普和他的同伴们又一次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泸水片区片马辖区与缅甸金丝猴相遇了,这一次他们拍摄到了金丝猴活动的影像,还采集到了粪便标本。经过对粪便进行DNA检测,从分子水平上肯定了我国境内也生存着缅甸金丝猴。
泸水县卯照村的村民五二文把一只在上山采药时救助的小猴子送到泸水县林业局,这也是人类第一次获得缅甸金丝猴的野生活体。
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怒江管理局与影像生物调查所(IBE)合作开展的高黎贡山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中,IBE摄影师董磊和左凌仁拍摄到了缅甸金丝猴清晰的野外影像资料。
□ 户外爱好者来到高黎贡山,可选择从腾冲县江苴古镇至百花岭保护站这条全程超过20公里的徒步穿越线路。这条因翻越3250米海拔南斋公房而得名的线路作为开创于两千多年前古西南丝绸之路的一段,一路集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温泉瀑布等景观,不仅可以体验到自然观察类科考探险的乐趣,更因曾为南方丝绸古道、滇西抗日战场的身份且不乏少数民族风情而成为一条集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经典线路。高黎贡山仍属未开发半原始状态,进山前需在保护站办理穿越许可以备救援之需;另由于存在大量野生动物,建议雇佣向导多人结伴穿越。穿越时间建议选择非雨季时节(10月至次年5月)进行,以避湿滑路况及蚂蝗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