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云(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三大队,甘肃天水741020)
略谈新时期地勘事业单位如何提高经济效益
李凌云
(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三大队,甘肃天水741020)
摘要: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地质勘查业已经发展成为确保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服务行业,地质勘查是建设国防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它具备超前、预期等特征,目的在于为当下及长远的经济建设提供地质资料。地勘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提高经济效益是其开展所有工作的中心目标,如果无法提高经济效益,地勘事业单位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甚至陷入困境。本文从地勘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提出新时期提高地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措施,希望能为促进地勘事业单位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地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措施
地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指的是要尽量占用最少的资金、消耗最少的劳动力去获取更多的与社会需求相符的生产成果及产品,也就是产出要多,且投入要少。地勘事业单位的特点就在于它运行的是企业管理体制,其经济效益不高跟内部因素有重要关联[1]。从当前的情况看,地勘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地勘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内部管理目标不明的情况,企业化管理模式没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没能从市场经济的要求出发,忽略了市场主体的构建,导致自身市场化程度偏低,经济效益也得不到提高。
2)地勘事业单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依旧处于事企混合运作的状态,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抗风险的能力差,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等能力较弱,导致经济效益的提高面临重重困境,严重缺乏发展后劲。
3)地勘事业单位忽视预算管理的改革与完善,导致预算的编制、执行与监管等缺乏约束力,单位资金利用效率得不到提高,无法在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4)地勘事业单位管理粗放,经营者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不仅造成人才的流失,还导致经验技术人才的引进遭遇阻碍,致使效益流失等。
2.1明确内部管理目标,提高单位的市场化程度
地勘事业单位要想提高市场化程度,就应进一步明确内部管理目标,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
1)及时解决资本运作与管理机制之间的矛盾,并处理好固定资产的权限问题及土地所有权、矿业权等的归属问题,真正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构建具备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2)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进一步深化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借助国家政策积极争取民间投资,并动员单位的职工积极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入股、参股,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地勘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制度,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内部治理结构,把职工个人利益与单位整体经济效益挂钩,激发职工工作热情。
3)同步推进改革与管理,每出台一项改革方案,就必须具备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从而凭借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创建与市场经济发展相符的科学管理制度,为提高地勘事业单位的市场化程度与经济效益提供基础条件。
2.2积极实行转机建制,增强地勘事业单位活力
虽然地勘事业单位在改革与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但大多数依旧保持非企非事的特性,在企业化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地勘事业单位应尽快改造、重组结构,及时调整战略性结构,尽早转变成企业管理体制,逐渐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独具地勘行业特色的、能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的地勘工作管理体制,从而真正走上一条自我生存与发展的道路[2]。同时,地勘事业单位虽然积极调整了内部生产结构、队伍结构,但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需求还是不适应。如同一个地区的几个地勘单位的资产、利益等往往是相互独立的,对方上几台钻机,自己也上几台钻机,有时还为争同一个项目不惜相互压价、倾轧,最终只是两败俱伤;又如同一市的近邻单位缺乏合作,一边忙得不可开交,一边厂房设备却闲置,企业效益低下等。面对这种情况,地勘事业单位只有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改革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市场的导向下坚持创新制度、坚持扶优扶强,依据总体规划与合理布局的原则推进单位的经济体制发生根本性转变。换言之,地勘事业单位应重组存量资产,并集中配置增量资产,通过建大活小、抓大放小来组建综合性、专业性的企业集团,尽早实现规模经营,从而提高单位资产运营效益,促进产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促进提高经济效益。
2.3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提高单位资金利用效率
地勘事业单位要想建立健全预算管理,首先就应增强执行预算的约束力,严格遵循预算的编制、执行、评价并重的基本原则。在编制预算时,地勘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编制预算的时间、程序,同时成立预算编制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单位各部门参与编制预算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预算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夯实执行预算的基础[3]。其次,在执行预算时,地勘事业单位应完善管理运行机制,严格依据批复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执行的严格与有效,同时加大管理用款计划的力度,增强项目进度管理与支出用款计划之间的协调性,提高资金精细化管理水平。此外,地勘事业单位还应建立追踪问效制度,严格落实自查自纠工作,实现编制预算有目标、执行预算有监控、完成预算有评价等目标。当然,各级财政部门也应及时掌握各部门执行预算的动态,深入预算单位开展监督与审计工作,尤其要严格监督检查地勘事业单位使用项目资金的情况,并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对运行财政资金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建立动态监控机制,禁止发生突击花钱、违规操作等行为,增强监管的威慑力,提升地勘事业单位执行预算的效率,同时提高地勘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
2.4注重培养技术人才,建设高效经验人才队伍
在各项管理中,人占据关键位置,特别是地勘事业单位,经验技术人才更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地勘事业单位需注重培养和储备经验技术人才,建设高效的经验人才队伍,将人员的潜力充分激发出来,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单位整体经济效益。
1)外送委培,选出优秀的人才,给予他们进修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技术力量,提高竞争力;
2)鼓励现有人员自修学业,积极参加自学考试或报考函授等,从而提升学历,提高专业技术;
3)组织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活动,按照中高级工、技师的需求结构,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最终有效提升其工作效率,为提高单位经济效益提供保障。除了积极培养储备经验技术人才之外,地勘事业单位还可按照队伍结构需求,积极引进一批专业的经验技术人才,通过信息网络来拓展引进优秀人才的途径,并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对人才的需求,在人员选聘上做到双向选择。引进的人才应给予优惠待遇,如从事科研项目的人才,应为他们提供条件,促使他们为提高单位经济效益贡献力量。
在新时期里,地勘事业单位应大胆走出去,从各方面工作入手,通过科学的管理来促进管理与改革的同步,从而积极探索出与中国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规律相符的管理体制,使传统管理尽早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逐步实现单位管理的现代化,在降低单位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质量与水平,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郭晓超.浅谈地勘单位如何加强经营管理[J].经济师,2015(9):238+240.
[2]黄美蓉.地勘单位经济指标考核体系探讨[J].中国煤炭地质,2014(12):105-107.
[3]姚玉春.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新模式的探索[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3):102-126.
中图分类号:F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