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松 王雯娟(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 湛江 524057)
低频脉冲试井技术在低渗复杂断块油藏连通性分析中的应用
李树松 王雯娟(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 湛江 524057)
针对低渗复杂断块油田存在的储层横向变化大连通性复杂的问题,常规干扰试井油藏方法很难准确研究。基于传统脉冲试井技术,大幅度缩减激动井脉冲频率,同时提高单个脉冲的幅度和时间,并以此来增加激动井的信号强度,来增加观察井的显示度,以此形成低频脉冲试井技术。从而能够有效分析低渗复杂断块油田储层连通性。低频脉冲试井技术成功应用低渗复杂断块油气田,为低渗复杂断块油气田开发提供指导。
低渗复杂断块油藏;脉冲试井技术;连通性
随着海上油气田优质储量越来越少,低渗复杂断块油田是目前开发重点和点,但存在储层横向变化大、砂体展布有限的连通性复杂的问题。常规方法[1~5]很难准确研究低渗复杂断块油田储层连通性,特别是对于物性差的储层,常规干扰试井技术需要长时间、高频率地开关井,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结合低渗复杂断块油田的地质油藏特征,通过改造传统脉冲试井技术来研究复杂储层连通性。
脉冲试井是通过激动井改变测试工作制度,造成地层压力变化形成干扰信号,在观测井记录由于激动井改变工作制度造成的压力变化,通过分析观测井的压力变化,便可以判断观测井和激动井之间是否连通,并从接收到压力变化的时间和规律,可以计算井间流动参数。传统脉冲井在测试期间需要激动井频繁改变工作制度,形成多个脉冲信号,而且保证一定长度的信号延续时间,但由于低渗复杂断块油田连通性复杂,同时兼顾生产需要,激动井高频脉冲时间短导致激动井的脉冲信号在观察井上不明显或无反应,因此很难准确低渗复杂断块油田的储层连通性。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对传统脉冲试井进行改造,形成传统脉冲试井技术,主要改变是大幅度缩减激动井脉冲频率,同时提高单个脉冲的幅度和时间,以次来增加激动井的信号强度,来增加观察的显示度。通过不断的开发和应用,形成了一套新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主要包含脉冲试井设计、脉冲干扰监测和测试解释及连通性分析。
1.1 脉冲试井设计
脉冲试井设计中的观察井的设计。脉冲试井设计重点是激动井脉冲干扰测试工作制度,脉冲试井设计计算应确定以下几个参数:时滞(一个产量脉冲引起的压力峰值与该脉冲终端之间的时间);压力响应幅度(脉冲两边的两峰值或两谷值的正切线与对应峰或谷值平行线之间垂直距离);主要参数脉冲周期(脉冲两边的两峰值或两谷值的时间)主要采用传导公式计算和试井模拟计算方法计算,各脉冲参数设计综合考虑低渗储层连通性复杂性及物性。
1.2 脉冲监测及调整
对关井的观察井压力进行实时分析。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压力是增加的,但在激动井改变工作制度,观察井压力发生压降或压力导数趋势变化,说明激动井的干扰信号传到了观察井,进而说明观测井和激动井之间连通的。并在监测过程中根据信号反应来调整脉冲周期等参数。
1.3 测试解释及连通性分析
通过观察井的压力资料进行试井解释,得出井间区域的渗透率,这样就可以定量分析井间连通性。
F油田V油组属于低渗复杂断块油气田,储层平面非均质强,主要2口距离仅300米左右的生产井A6和A5,但2口所表现生产动态不同,常规方法很难确定井间连通性。对低渗复杂断块油田来说,常规干扰试井中激动井的压力信号弱很难传播到观察井,即使传导过来信号在观察井上也不是很明显,因此采用低频脉冲试井技术。
2.1 脉冲试井设计
选择A6井作为观察井,一直处于关井状态,A5作为激动井。考虑油组储层物性差、连通性复杂的特点,设计A5共产生两个开关脉冲信号,这两个信号相隔17天左右。脉冲周期主要采用试井模拟计算方法,计算得出大约为30天左右,具体以观察井收到干扰信号为最终时间。
2.2 脉冲监测及调整
A6在测试期间处于关井状态,A5分别于2011.5.10和2011.5.27产生两个脉冲。两个脉冲信号分别传递分别达到55天和33天后,初步分析观察井A6井还未受收到任何脉冲信号。
2.3 测试解释及连通性分析
进一步分析观察井A6的压力曲线,在50多天的测试中没有收到A5井的脉冲信号显示,说明A6/A5之间的连通性很差或不连通。通过测压及沉积相分析进一步印证A6/A5之间连通性很差或不连通。
(1)综合考虑低渗复杂断块油田连通性复杂的问题,对传统脉冲试井进行改造,大幅度缩减激动井脉冲频率,同时提高单个脉冲的幅度和时间,以次来增加激动井的信号强度,增加观察的显示度,形成低频脉冲试井技术,能够有效分析低渗复杂断块油田连通性。
(2)低频脉冲试井技术成功应用于低渗复杂断块油田油气田的低渗油气井,为以后压力恢复时间不够的试井解释提供了一种解释途径;
[1]王磊,王晓冬等.脉冲试井参数自动识别技术研究与实现[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3(32):142-145.
[2]谭蓉,孙福庆.脉冲试井测试技术在油田应用中的评价[J].应用能源技术,2005.8-11.
[3]万新德,吴逸.脉冲试井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6年.66-69.
李树松(1977-),男,吉林磐石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试井及油藏工程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