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质量的提升与控制策略
信息时代的计算机审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取得理想中的审计绩效,除了要注重审计过程的客观性、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审计前提的正确性外,还应充分考虑计算机审计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因为计算机审计会产生较高成本,为了较好地完成审计任务,需要注册会计师等参与者灵活掌握审计软件的各项功能,充分了解计算机内部数据的处理过程,保证审计数据和计算机输出数据相吻合,通过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各项相关资料,改进审计方法,充分利用专用审计软件,分析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此加强质量控制。
4.1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各项相关资料
计算机系统审计是通过人与计算机的对话完成的审计行为。而由于人的主观性和计算机的顺从性,使得计算机审计工作通常会因为人或者计算机而出现审计失误。而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不但要检验审计数据的真实性,还要保证审计结果的正确性。为此,要求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总体状况,尤其对其中的细节问题要有充分的敏感性,强化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系统内部控制的掌握程度,以便让审计人员对信息系统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之后,更为全面、系统地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内部调控。这样做的目的是双重的,既能帮助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客观评估,也能把审计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4.2充分借助专用审计软件
当前,针对计算机系统审计开发出来的审计专用软件版本众多,功能各异,更新快速。因此,审计人员在进行计算机系统审计时,应及时升级专用审计软件,通过更新资料库,获得被审计单位的更多新的信息,以保证各种新的数据的顺利录入。此外,在这一工作的基础上,要不断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电子数据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其目的在于能够及时存储和处理相关信息,尤其对重要的技术文档和电子数据,要根据承载情况对各类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合法性进行评价,对出现的异常波动与差异要第一时间上报到审计系统。
4.3改进审计方法
为了更好地提升计算机系统审计绩效,应在审计的全过程保证输入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计算机程序的处理逻辑直接指向审计目的。同时,还应保证审计控制的及时性与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并以此为基础,使审计数据能够真实有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输出结果的正确性。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计算机内部数据的处理过程进行全方位审查,以提高计算机审计的质量。同时,还应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被审单位计算机系统的数据获取和测试方面给予充分支持,以保证被审单位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与输入、输出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
4.4提高计算机操作和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计算机系统审计中,为了保证审计质量,需要以当前环境为背景,培养和吸引复合型人才参与到审计实践中。按照计算机审计的要求,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常识外,还应在引用计数、数据处理、网络运作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使计算机系统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地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此,需要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以此强化其审计风险意识,提高专业学习技能和职业修养,使之能够严格依据审计准则从事审计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养成计算机审计习惯等。当然,审计人员还应具有分辨能力,能够在审计实践中认识到计算机不可能拒绝“合规不合理”的操作,也不会对相关数据提出质疑。此时,审计人员要发现和消除内部控制上的弱点,以免影响审计结果。
[1]卢进.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质量问题及控制研究路[J].审计研究,2014(9):132-134.
[2]卢红柱.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的探索之路[J].审计研究,2014(3):34-38.
[3]高广生.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及其质量控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8):12-14.
[4]吴松可.信息时代计算机审计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