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

2016-03-14 20:59孙艳春宋翠玉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群众

孙艳春,宋翠玉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哈尔滨 150080)



提高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

孙艳春,宋翠玉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哈尔滨 15008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遇到许多新的问题。面临诸多新的挑战,给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自觉服务群众的意识,要有服务群众的超强能力,要有创新群众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

群众工作是党获得政权并维护政权的重要法宝,是事关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生命工程”。作为群众工作主体的领导干部,必须要成为“生命工程”的维护者、捍卫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

一、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时代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群众工作的客体,群众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党的群众工作面临新问题新挑战。

(一)群众阶层结构多层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群众的阶层结构简单,主要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同时这三者之间又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和同质性,领导干部也便于掌握群众工作的规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体制的变革,群众阶层结构呈现出多层化发展态势,不仅原有的阶级在不断分化,而且不断涌现大量新的社会阶层,群众的范畴越来越广泛复杂。而群众中不同的群体由于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掌握的社会资源不同,生存状态差异巨大,各个阶层的群众无论是在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利益诉求还是服务需要、生活方式上都存在天然的异质性和矛盾性。领导干部面对如此庞大、复杂的群众,如何有效地开展群众工作,凝聚起巨大的力量,是对每一个领导干部的巨大考验。

(二)群众利益需求碎片化

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足群众合理需要,获得群众的支持认同,更好地带领群众实现美好的幸福生活。但在社会层级不断分化条件下,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即使相同的社会阶层,也有利益诉求的差别。群众在物质生活改善、精神层面提升、政治诉求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等多样化的背景下,不断地进行着碎片式的选择,这就迫切地呼唤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要实现多样化和立体化。

(三)群众思想意识多元化

在国际政治风起云涌、国内利益深度调整、社会思潮急剧增多的复杂环境中,处于不同立场的群众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思考各类问题。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兴媒体的发展,这些影响又以几何倍数的传播速度扩散,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人们思想观念逐步呈现出差异性、独立性和多变性等特点。在此过程中,一些违背社会公德、价值观扭曲、甚至恶意中伤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严重存在,对群众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这迫切需要领导干部提高分析判断能力,进而提升舆论引导和凝聚群众共识的能力。

(四)群众利益矛盾复杂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国家在资源配置、资源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得群众利益的需求愿望、需求获取、需求满足都相对一致,群众之间的利益差别较小,激烈的利益纠纷和矛盾冲突也相对不多。市场经济打破了国家对资源的垄断配置地位,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矛盾,使得群众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利益矛盾盘根错节。同时,中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到最后冲刺阶段,各种新旧问题交织在一起。如何处理复杂化的群众利益矛盾,抓住矛盾的关节点,对领导干部提高预防、化解矛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面临的新挑战

社会阶层结构的深刻变化,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要准确研判新形势、立足新问题、掌握新特点、提升新能力,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但一些领导干部还存在与时代要求、客体变化不适应的能力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沟通协调能力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群众整体的平等参与、追求自由、依法维权等现代权利意识大大增强,另一方面,群众层级的分化,导致群众个体差异性越来越大,需求越来越多元。群众已不再是计划经济下视野狭隘、思想被动、需求趋同的群体,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与群众沟通协调的过程中,必须要转变思维方式,不能简单地依靠经验、依靠权力因素开展工作,要以非权力因素特别是人格魅力因素开展人性化的群众工作。但是,从目前来看,有的领导还没有从简单、行政命令式的沟通中摆脱出来,有的仍然居高临下,官架子十足,缺乏平等交流对话的姿态;有的语言晦涩苍白,难以达到以理化人、以情感人的效果。领导干部缺乏沟通协调能力,就不能有效地了解群众的意愿诉求,也不能很好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地传递给群众,党和群众之间就容易出现隔阂,甚至使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出现断塌,严重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二)服务群众能力不足

新时期由于群众阶层的差异性、利益诉求的多样化、需求质量的品质化等特点,领导干部必须要把握群众脉搏、抓住服务要领,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但是,有的领导干部对中央颁布的某些政策,理解得不深不透或是不够精准,没有很好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进改革,致使群众生活得不到改善;有的缺乏基本的法律素养,不按照程序、法规制度办事,甚至认为摆平就是水平,不信法治信人治,引发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有的对“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关系理不清,不舍放权又不提供有效服务,从而压制市场发展活力,打击了部分群众发展的积极性;有的缺乏基层工作经历和实践调研,群众工作不接地气,提供服务和群众需要对接不上。领导干部缺乏服务群众能力,就不能把群众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成为群众真正的贴心人,也不能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党的力量,久而久之,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将会受到质疑,党的执政资格必将面临危机。

(三)引导掌控能力不足

由于一些群众,有时从自身情绪出发、从自身利益出发来寻求利益的实现,所以,领导干部在走入群众中间的过程中,必须要及时地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更要增强引导掌控能力,对网络信息适时研判,及时预防和化解潜在问题,做好网络群众工作。但一些领导干部引导掌控舆论的意识还很薄弱,有的在思想深处就不重视群众、网民舆论,以自我为中心,只管自己说自己的,不管群众理不理解、跟随不跟随;有的遇到分歧争论、利益矛盾时,能拖则拖、能躲则躲,不能从全局的利益思考问题,及时引导避免矛盾升级;有的引导掌控舆论的手段还很陈旧,不会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抢占舆论的制高点;有的甚至存在恐网、惧网心理,不了解网络社会的特点,不重视网络舆情,特别是面对群众敏感的事情,不习惯发声、不敢发声,害怕引发舆情、网民围攻。党的群众工作离开了对群众的思想引领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因为思想防线的放松是政权瓦解最危险的开始。领导干部引导掌控能力不足,就会使模糊认识不能及时澄清,错误导向不能及时纠正,党的工作就会偏离方向,党的历史使命和伟大目标就难以实现。

(四)化解矛盾能力不足

当前,中国正处在矛盾的多发期,深化改革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引发了多重矛盾,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既要抓住问题的关节点,又要有能力解决问题矛盾。但是,一些领导干部对群众矛盾缺乏有效的预判,不能驾驭和解决群众的利益诉求,致使党群关系紧张、干群关系紧张。有的只会绘制蓝图、制定方案,不去落实、落靠,群众只能画饼充饥,造成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极端不信任;有的遇到矛盾,只会通过简单的物质承诺满足群众要求,并不能也不愿意真正解决矛盾,导致不哭不闹、不会作的人吃亏,使社会风气不断恶化;有的不去了解矛盾原因,或是出于功利、私利,不能奉行公平原则,公正合理化解矛盾,甚至激化矛盾,引发更为严重的矛盾;有的化解矛盾纠纷不讲方式方法,不会因地、因人、因事采取针对性措施,甚至只会动用行政权力强行压制矛盾。领导干部化解矛盾能力不足,就不能把矛盾控制在源头、纠纷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导致党和政府的工作被动应对,甚至容易引发冲突和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政治运行秩序,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三、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面临的新要求

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环境日益复杂化的客观原因,也有领导干部自身的主观原因,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主观原因是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这就倍加需要努力地适应新要求。

(一)需要更加自觉地强化宗旨意识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做好群众工作应秉承的指导理念,是领导干部行为自觉的动力源泉。党章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但是,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价值取向偏移,甚至背离党的宗旨,有的自认为高于百姓,把自己置于群众之上,甚至不屑与群众为伍;有的把手中的公权力视为私有财产,不是为群众谋利造福,而是为自己、家人、小团体等谋取私利;有的为了重用升迁,大搞“政绩工程”,只求领导满意,不讲民生关怀;有的奉行市场经济原则,做群众工作讲回报,或是愿意为有“钱”、有“地位”的群众代言。领导干部的思想理念决定着行为方向。党的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才能自觉地提升自身做好群众工作的各种能力,如果宗旨意识淡化,缺乏对群众的信任、热爱和依靠,就会失去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内在动力。

(二)需要更加准确地把握群众需求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历史环境和法定的执政地位条件下,没有了离开群众就立刻不能生存的紧迫境况,能否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对每个执政党成员的考验。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恪尽职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心中有党、心中有民,赢得了群众的拥护、认同,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精神懈怠、不思进取,不愿意下基层更不愿意深入基层,用开会代替调研、用现代通讯替代走访;有的注重形式,下基层可谓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作秀走过场、耍花样,没有真正沉到基层,也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之中;有的对群众工作没有耐心,敷衍了事,推诿应付,甚至对于群众的利益诉求麻木不仁,不能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漂浮的工作作风,难以得到群众的充分信任,就无法与群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也不可能听到群众的真实想法。摸不准实情,把握不准民意,真正服务群众、解决群众所遇的问题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需要更加努力地加强理论学习

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知识积累以及开阔的视野,是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构成要素。特别是在新形势下,一方面由于群众阶层分化、需求多样、矛盾复杂,另一方面新理念、新要求、新思想不断涌现,领导干部在这样双重挤压下,必须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但是,有的领导干部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忽视学习、不愿意学习、不善于学习,知识陈旧、观念落后、思想僵化;有的以事务工作代替学习,沉浸在烦琐的杂事中,热衷于庸俗交往、吃喝应酬,没有把精力放在自身的学习提高上;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对理论问题精髓和实质的理解和思考。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夯实理论功底,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更新陈旧的知识,才能探索把握群众工作规律,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四)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方式方法创新

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对群众工作的发展趋势要有预判,对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要会创新。有的领导干部不想创新,只尊崇老经验、老办法,习惯于吃老本,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及时进入角色;有的领导干部不敢创新,面对错综复杂的群众工作环境,创新怕出错、怕担责,工作不主动、和稀泥,上级要求、领导安排是开展群众工作的唯一遵循;有的领导干部不会创新,做群众工作只注重理论,缺乏对现实情况的把握,讲文件、说政策、讲套话是做群众工作的重要方式。领导干部这种束手束脚的工作态度、僵化的工作方式,可以说只有命令没有方法,只有管理没有服务,只有指挥没有融入,往往会引发群众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四、新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新思路

在新的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对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提出了崭新的要求,需要各级领导干部适应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思路。

(一)加强学习教育,强化党的宗旨意识

思想决定意识,意识支配行为。要提升领导干部群众工作的能力,首先必须解决领导干部思想意识层面的问题,通过各种学习教育方式,使其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人民的根本立场上,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一是要坚持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重在自我教育。各级党委要承担起抓好党建的主体责任,承担起教育管理党员特别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通过创新学习教育方式,增强党内学习教育的吸引力。还要注重引导领导干部加强自我教育学习,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能够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习惯。通过真学,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的深刻内涵,达到真懂真信真用,把对群众的真感情融入到群众工作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要坚持典型引导与自我反思相结合,重在自我反思。古语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挖掘群众身边的榜样力量,以优秀人物为镜,引导广大领导干部鞭策自我、提升自我。还要把学习典型事例与自我反思相结合,在自我反思中比较,在相互比较中看差距,在查找差距中触及思想深处,特别要在群众观的查摆上下功夫。三是要坚持党内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重在群众评价。各级党组织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常态化,使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党内得到党性的淬炼与提升,自觉地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还要特别重视通过群众的自身感受对干部的评价,这能客观地反映出领导干部群众工作的真实态度和能力水平,是促使领导干部不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外在保障。

(二)注重实践磨炼,增强群众工作本领

领导干部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关键是能够切实地解决群众所关心的现实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就是练就一身真功夫和硬本领。一是以诚相待、换位思考,提高善于交流的沟通力。领导干部必须要深入群众、走进群众,充分尊重群众个体的人格,学会用通俗朴素、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与群众进行平等真诚的沟通,要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思考、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既真实了解群众所需、所思、所想,又能让群众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观点,实现有效地沟通交流。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多,领导干部还必须要学会与网民的沟通交流,坚守网络群众工作的阵地。二是要善于洞察、适时引导,提高掌控主动的引导力。领导干部要走入群众中间,要能够及时准确地洞察群众思想、情绪的变化,适时地加以关注引导。既要善于从宏观形势、政策变化中,又要从现实具体事件、网络舆论事件中,把握群众的思想波动的脉搏,更要善于从不同的维度分析思想、情绪变化的多种因素,切准群众的所思所想,并循循善诱地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特别是要要注意掌握网络舆情,不能对“网人、网事、网论”抱有鸵鸟心态,要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三是要把握需求、注重质量,提高务实为民的服务力。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群众的需求向高质量的物质需求转变,向多维需求转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要搞好调查研究,进行实地考察,既要摸准本地区、本单位的群众利益诉求、政治诉求、文化诉求状况,更要精准掌握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拿出切实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把服务群众落实到实处。四是要着眼实际、注重公正,提高破解矛盾的化解力。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快速发展,同时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机制转化的过程中,也使矛盾急剧增多、压缩,这一方面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但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来化解矛盾。领导干部必须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要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着手,高度重视和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和困难,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妥善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竭力避免因此引发其他更为复杂的问题。五是要自觉守法、依法办事,提高善用法律的法治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各项工作必须要纳入法治的轨道,运用法律手段做好群众工作是最重要的要求。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依法办事的规则意识,形成自觉守法的行为习惯,养成遇事找法的思维方式。既要积极开展倡导鼓励群众依法维权工作,努力引导群众以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运用法律解决涉法涉诉案件,又要在开展群众工作中,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而不能临时想、随意定,更不能就事论事地出台政策,避免好心办错事。

(三)深化规律研究,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由于群众工作环境的新变化、工作对象的多元化、工作内容的复杂化,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必然要与之相适应。一是要创新宣传教育的方法。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和群众的思想教育,是贯穿群众工作全过程的基础内容,其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态度。领导干部要改变空洞的政治说教,摒弃群众反感的官话套话,把握群众接受程度,考虑实际效果,更多地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鲜活生动的群众话语,传递党的政治主张;要改变居高临下的单一灌输方式,少用宣讲式的方式教育引导群众,更多地运用包容、平等的双向对话方式,运用现身说法、典型案例的方式,在和谐的气氛中实现群众的自我认知、自我教育。二是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做好群众工作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这是我们党能够不断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和成就的不竭源泉。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要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一种作风,要求领导干部自觉弘扬,更为重要的是把密切联系群众的经验制度化,不断创新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机制。要完善领导干部定期定点联系群众制度,使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化、常态化;建立领导干部服务群众制度,通过有效服务达到更高层次的联系群众;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及时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创新领导干部联系网民制度,实现与网民的沟通互动。目前这方面的制度需要健全完善,但更关键的是要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三是创新引导群众的方法。加强对群众的思想引导,提高群众的觉悟水平,是对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决不能以管理者、教育者的姿态出现,要戒除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主义、手段单一的物质主义等方法。要采取和风细雨式的方法,在润物细无声中,滋润群众思想的土地;要采取人文关怀式的方法,在亲人般的温暖中,融为一家、化解矛盾;采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式的方法,在人格魅力的感召中,引导群众自觉投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责任编辑:刘 红]

2016-09-18

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13B066)

孙艳春(1963-),女,黑龙江尚志人,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D262.3

A

1008-8520(2016)06-0027-05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