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鹏,韩海鹏
(1.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河北民俗文化外译前景分析及对策
张晓鹏1,韩海鹏2
(1.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和发展是提高传统文化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民俗文化的传播离不开翻译,而现今河北民俗文化的外译面临文化丢失及高端翻译人才匮乏的困境,但同时也有国家战略与政策支撑、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及外语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等优势。在分析困境及优势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对加强河北民俗文化的宣传力度,提升河北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河北;民俗文化;翻译;前景;对策
网络出版时间:2016-10-09 16:54
民俗文化以人们在生活中的需要为起源,通过在特定时代、特定民族和特定地区的发展而不断形成和演变,同时又服务于群众的生活[1]。民俗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为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国家制定了“文化走出去”战略。在“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翻译作为重要手段和媒介,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河北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化大省,但面临文化开发和宣传力度较弱、知名度和国际化程度较低以及自主文化品牌少等问题。在文化发展与交流日趋全面和深化的潮流中,河北只有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优势,加强开发和宣传的力度,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认可度,才能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进而在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
经过千年的历史沉淀,河北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不同时期的印迹,形成了丰富繁荣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和极强的可塑性。河北民俗文化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若加以合理的保护、开发和宣传,会成为世界了解河北的一张新名片。但是,由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河北民俗文化在对外宣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文化丢失现象严重
民俗文化的创造、传承与发展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传统的传承和传播方式导致部分优秀民俗文化丢失,破坏了其完整性。一方面,民俗文化大都在民间以师徒口头传授的方式传承,缺乏完整的纸质材料,一些传统技艺在传承过程中部分丢失甚至整体消亡,使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受到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老一辈民间艺术家年事已高,而年轻一代对民俗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兴趣不大,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出现“青黄不接”的窘境,势必会导致一些优秀民俗文化的流失和消亡,这给现阶段河北民俗文化的外译工作带来挑战。
(二)高端翻译人才匮乏
随着对外交流不断深入,翻译市场对翻译人才尤其是高端翻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河北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水平参差不齐,即便有高端翻译人才,也因“北上广”等大城市的“虹吸效应”①而流失。多数翻译者对传统民俗文化缺乏兴趣和了解,且在翻译过程中又缺少完整的文本材料,这都给河北民俗文化的外译带来了困难。
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地位。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宣传与开发,既有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也是河北实现社会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内在要求,同时还是打造文化强省并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必经之路。
(一)国家战略与政策的支撑
民俗文化的外译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府战略及政策支撑。“文化走出去”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及“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目标为河北民俗文化的外译提供了机遇与条件。
1.“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是推介中国文化、展示中国传统、增强中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2]。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创新与提高,这不仅是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也为河北省民俗文化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更有利于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开发及宣传。
2.“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促进。河北紧邻首都北京和重要港口天津,区域优势十分明显。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北京、天津和河北3省市在产业调整、交通规划及卫生医疗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同时在文化协同发展方面也作出了巨大努力。河北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整合3地民俗文化,鼓励省内民俗文化企业加强与京津两地合作,并深化3地协同发展的内涵,把民俗文化品牌做大做强,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贡献力量。
3.“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目标的要求。为顺应国际和国内发展趋势,河北省提出“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目标。“经济强省”是物质上的要求,而“美丽河北”则是精神层面的目标,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实现“美丽河北”目标的重要条件。发展民俗文化既可以助力河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还能开发新的文化产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进而满足人民大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在此基础上,要加强与国内外大型文化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河北民俗文化的渲染力和知名度,提升河北的国际形象。
(二)河北民俗文化的资源优势
河北民俗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种类,为河北民俗文化的外译提供了较强的资源优势。
1.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河北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来有“燕赵大地”之称。省内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形式和内容独具一格。已公布的河北省的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有悠久的历史。以河北藁城宫灯为例,藁城宫灯始于东汉,盛行于隋唐,后制作工艺传入民间,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其精湛的制作技艺、别具风格的外形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受到官方和民间的认可。在北京亚运会、远东暨南太平洋残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中,藁城宫灯充分向世人展现了河北民俗文化的神韵。在国际市场上,藁城宫灯远销韩国、日本、俄罗斯及东南亚各国,扩大了河北民俗文化的影响力。此外,衡水内画、武强年画、唐山皮影、吴桥杂技、曲阳石雕和蔚县剪纸等一大批民俗文化及其产品也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承载着不凡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2.种类齐全,丰富多彩。“当前河北省已经有41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被公布,而其中的132项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除此之外,河北省省级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具有407位,并且其中包括了91位文化部门认可并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而两个数字在全国范围内都位居前列”[3]。在已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河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传统戏剧、民间文学、游艺与杂技及传统技艺等十大门类,在大类下又有若干子门类,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藁城宫灯、魏县土纺土织和四股弦戏、武强年画、昌黎秧歌、唐山皮影和吴桥杂技等[4]。另外,河北也是多民族聚集的省份,包括回、蒙、满和藏等少数民族,这些勤劳的民族所创造的节日、服饰、饮食以及习俗等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也极大地丰富了河北民俗文化的内容和覆盖面。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颇负盛名。
(三)外语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强
随着河北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和对外交流不断增强,对高端多语种翻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此,河北省内高校积极开展翻译人才的培养。2006年,河北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一批3所本科翻译专业试点高校,为河北高校培养专业翻译人才奠定基础;2011年,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和燕山大学等高校获得“翻译硕士”(MTI)培养权。这些高校逐年培养的翻译专业毕业生为河北省民俗文化外译提供了人才储备。为响应国家“16+1合作”“一带一路”以及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全面合作的战略需要,河北省正在打造首个“小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在政府和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探索河北省高端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将有效缓解河北民俗文化外译人才匮乏的困境,也必将对规范河北民俗文化材料翻译及对外宣传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民俗文化在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河北应充分利用机遇和条件,制定民俗文化的外译对策,进而发挥民俗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提升国际化水平。
(一)健全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政策
近年来,河北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针对河北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相继出台多项法律法规,对河北文化的健康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这些法律法规主要针对公共文化的管理,涉及民俗文化专项保护和发展的条例很少,凸显了法制在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方面的漏洞。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健全监督、管理和保护的体制机制,使民俗文化发展法制化与规范化,才能保证民俗文化的健康、有效与快速的发展。第一,立法部门制定专门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使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法制化;第二,文化企业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避免文化误导和恶意竞争的现象,保障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第三,组织有关专家与民俗文化传承人把传统民俗文化技艺编辑成册,留存并完善纸质、影像及电子资料,以便更好地将其保护和传承。
(二)加强民俗文化对外宣传力度
对外宣传是提高河北民俗文化知名度和认同感的重要方式。加强宣传力度能吸引更多人对河北民俗文化的关注和了解,进而体验河北文化的独特魅力。第一,宣传形式多元化,开辟省级报刊及杂志“民俗文化”专栏;拍摄河北民俗文化中英宣传片、纪录片、公益广告以及相关的电影等;出版民俗文化发展历程的系列中英文书籍和宣传册;开展河北民俗文化发展史专题展览;发行河北民俗文化的邮票和纪念品等,有效扩大河北民俗文化的影响力;第二,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开辟河北民俗文化微信公众账号和微博账号,创建河北民俗文化专题网站,开启“互联网+河北民俗文化”的先河。
(三)完善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
翻译是实现河北民俗文化国际化的重要途径,翻译人才的培养是民俗文化外译的关键。第一,文化部门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和民俗文化传承人到高校开办“河北民俗文化进校园”的巡演和讲座,并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创办“河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和“河北民俗文化外译研究中心”等,增开“河北民俗文化翻译”等选修课程,增强学生尤其是翻译专业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提高其民俗文化传承意识;第二,各高校应积极探索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并与河北优秀民俗文化县市合作,设立“民俗文化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共同提高河北民俗文化的对外知名度,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河北民俗文化,以促进河北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合作。
民俗文化是中国历史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展现中国文化内涵与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是历代辛勤的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瑰宝,也是映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真实生活的缩影,具有不可替代性。从发展趋势看,丰富多彩的河北民俗文化外译工作的机遇大于挑战。河北各级政府、文化企业及高校应审时度势,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加强与国外大型文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重视民俗文化传承人与翻译人才的培养,积极研究实施民俗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法律法规及具体措施;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抢抓机遇,打造河北民俗文化品牌,提升河北国际形象和知名度,早日实现“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目标。
注 释:
① 虹吸效应也称虹吸现象,物理名词,指由于液态分子间存在引力与位能差能,液态会由压力大的一边流向压力小的一边。由于虹吸效应,地下的水分会通过虹吸管流向大气中从而造成水分流失。现在虹吸效应常被用在条件好的地区对条件差地区吸引所造成的人才流失现象。
[1] 范力勇.河北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3):117-118.
[2] 孙乃荣,姚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河北省民俗文化翻译研究[J].海外英译,2015,(2):106-107.
[3] 范力勇.河北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3,(4):248-249.
[4] 李莉斌.河北省文化旅游的国际化策略探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3,(6):122-125.The Prospect of and Strategie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Hebei Folk Cultures
(责任编辑 张盛男)
ZHANG Xiao-peng1,HAN Hai-peng2
(1.Department of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s,Zhangjiak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Zhangjiakou,Hebei 075031,China;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050024,China)
Folk cult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raditional culture.Spreading and developing folk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rocedure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Spreading folk culture needs translation.However,the translation of Hebei folk culture is faced with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loss of culture and the lack of advanced translation talents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s of the support from the nation,rich folk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e importance attached to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of foreign languag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se disadvantages and advantages,the paper suggests some strategie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Hebei folk culture,which is expected to contribute to the publicity of Hebei folk culture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image and popularity of Hebei.
Hebei;folk culture;translation;prospect;strategy
2016-06-15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5YY005);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JRS-2015-1045)
张晓鹏(1976-),男,河北张家口人,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翻译研究与英语教学。
G 127
A
2095-462X(2016)05-0036-04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1009.1654.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