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孝成,吕韶钧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从“竞”母题探龙舟竞渡
裴孝成,吕韶钧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竞”母题为视角对龙舟竞渡进行研究。认为,与文学和神话学中的概念界定类似,母题是构成体育项目的最小元素和文化因子。在“竞”母题的统领下,“龙”“舟”“水”“人”等元素共同构成了龙舟竞渡这一体育项目,并在社会历史的不同阶段,伴随着对社会需求的不断适应与满足,龙舟竞渡的表现形式逐渐定型,文化内涵日渐丰富。母题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工具,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体育现象的研究中,应加以重视,构建体育的母题研究模式。
母题;龙舟竞渡;“竞”;表现形式;文化内涵
对于母题的研究一直以来主要存在于文学领域,而在体育领域较为鲜见。在今天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学科的联系倍加紧密,跨学科的交叉研究也日渐繁荣。为此,本研究从“竞”母题角度切入,以龙舟竞渡为具体案例,将母题研究深入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对母题在体育中的概念进行初步界定,并探讨其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本研究以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为研究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络资源以“母题”“龙舟竞渡”“竞”“文化”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将时间范围设定在1980—2015年,共筛选出相关硕博论文和期刊论文20余篇。与此同时,利用国家图书馆和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图书近10册。对以上检索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一直以来,文学界对母题的界定都脱离不了与之相似的名词的关联性研究。其中,有学者在对母题与原型的关联性研究中认为:母题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原型[1]。还有文学学者认为,母题是传统文化中具有传承性的文化因子,类似生物学中的“DNA”,是文学作品中最小的叙事和意义单位,在文学中反映反复出现的人类基本行为、精神现象及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并能在传统文化中完整保存且在后世不断复制和延续。因此,在文学中,母题是至关重要的,其已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的线索。
民俗学对于母题的理解有所不同。孙文宪曾分析认为,“母题在民俗学中的研究是深入到情节结构或叙事构成的微观研究。母题是为了研究民间叙事作品存在着多种类型化现象而形成的一个术语,是一种反复出现的、与叙事类型化特征相关的因素。”[2]
在比较神话学的研究中,母题被认为是构成神话作品的基本元素。这些元素是有限的、独立存在于传统文化中,元素间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演化出无数作品,在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留存与发展。比较神话学中对母题的理解源于汤普森对母题的理解[1],在此基础上又有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将母题与其他文学体裁、形态联系起来,扩大了母题的范围;对母题与原型关系的理解倾向为同一[3]。
可见,对于母题的研究已深入到文学、民俗学、神话学等众多领域,研究发展的过程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过分追求形式而较少关注内容。而且不同领域对于母题的理解尚未统一,只是基本上趋同于单位、因子,是一种衡量标尺。本研究对体育中的母题的理解倾向于比较神话学与文学中对母题的理解,是一种最小元素和文化因子,是构成体育项目的最基本元素。如“绳”母题、“球”母题、“龙”母题、“竞”母题等都是民族传统体育中重要的元素。元素间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演化出多种运动项目,各项目凭借其外在的运动形式与内在的文化内涵在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留存与发展。
事物的发生发展总要顺应历史潮流,母题的产生受其所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民族文化及心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在适应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和演变。因此,当我们从母题的角度切入研究对象时,研究对象自然也就会随着母题所具有的各种文化特点而获得延展。因此,从体育运动的本源探索体育运动的母题,我们将探寻项目的源点、窥探其背后的文化。
中国文化提倡中庸之道,讲求天人合一,主张世界的和平与统一。对“竞”母题的理解应该体现在两个路径上:一个是隐匿的“竞”文化——避免冲突和竞争;另一个是突出“竞”文化,最为典型的就是“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活动,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都广泛流传。从“竞”母题这一角度出发,我们要分析为什么在中庸文化背景下,“龙舟竞渡”会延续千年?
在此,笔者试图以母题为方法对龙舟竞渡的文化起源进行探索。从龙舟竞渡的概念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复合体,是龙舟和竞渡的创造性融合。“龙”“舟”“水”“人”“竞”是构成龙舟竞渡的基本元素,而“竞”统领各元素而使这一项目充满激情与活力。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已经被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所以本文主要围绕“竞”母题对龙舟竞渡进行探讨。
3.1 “竞”的词源
虽然,“竞”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呈现不同的意义,但是从甲骨文及小篆的字形来看,似二人竞逐,这也是古代人民象形取义对“竞”字的完美解释。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也解释:“竞,逐也。”以龙舟竞渡为代表的中国竞文化,自然也取其“争逐”本义。
3.2 竞运动与竞文化
几个不同的母题与竞母题通过排列组合、碰撞交融,在不同的时空里生成了一系列的竞运动,并在历史的长河里伴随着对社会需求的不断满足而发展更新。以龙舟竞渡为例,起初的竞渡活动并非利用龙舟,只是通过舟楫这一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来承载水乡渔人的生活希望。西晋左思的《吴都赋》曾描绘了吴地渔民乘舟竞渡的美丽图景,“结轻舟而竞逐,迎潮水而振缗。”在此“竞渡”语义下,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游戏性的竞渡习俗在渔人生活中最淳朴、最原始的状态。
先民对于游戏有着特殊的情感,对于竞渡运动的理解能否从游戏的视角有所突破呢?相关研究认为,游戏是人的本能,蕴藏着人的巨大的行为潜能和倾向;游戏的产生先于人类文明,同时它的发展嬗变加快了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因此,只有在社会历史的不同阶段,民众对于竞渡活动仪式、技艺等加以积累、吸收与整理,并使之成为社会习俗后,龙舟竞渡的出现才成为可能。
陈寅恪曾对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进行了概括并有所延伸,一是考究古人之研究——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是对前人与国外的文献比较研究——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是通过国外相关理论加以支撑——取外来之观念,以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这也为龙舟竞渡的探究提供了思路。在对龙舟的记载上,考古方面的证据比习俗本身早很多,如1973年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公元前325-前221年)。再如,战国末期屈原《湘君》中“沛吾乘兮桂舟,驾两龙兮北征”;汉《淮南子·修务训》中“夫纯钧、鱼肠……磨其锋锷,则水断龙舟”;《汉书·司马相如传》中“龙舟鹢首,天子之乘也”等文学或史学典籍中的文字[4],都是对龙舟的记录和佐证。
关于龙舟竞渡的文化源头,有多种说法:
一是纪念人物说。该说在民间与古文献中均有广泛的记载。宗懔(南北朝·梁朝)撰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是日竞渡,采杂药。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除了屈原外,还有关于用龙舟竞渡纪念伍子胥、勾践等人的记载。
二是送标禳灾说。明代著作《五杂俎》与《武陵竞渡略》均认为龙舟竞渡具有“驱疫”“送标”的作用,江绍原先生在此基础上,对龙舟竞渡习俗的目的进行了总结,认为它最初是作为古代的一种公共卫生法术活动,用以祓除不祥[5]。先民对于生命健康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理解,由于受当时生活条件、医疗卫生水平等的限制,民众对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健康格外重视。龙舟竞渡被先民赋予了送灾祛魅、保持健康的功能,仪式本身自然也格外为人所重[6]。
三是龙图腾说、祭祀水神说。在《端午考》及《端节的历史教育》中,闻一多先生认为龙舟竞渡习俗源于上古民众对龙图腾的崇拜,认为龙舟竞渡是龙祭活动时的一种仪式活动[7]。林河在闻一多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具体阐述并明确表示,民众最初对于龙舟的使用并非为了竞渡,因此起初龙舟与竞渡是分家的。那龙舟是怎样呈现又为什么会发展为龙舟竞渡呢?由于先民为了祭祀水神要进行水上巡游活动,其水神便是龙的图腾,因此也就顺理成章地将祭祀的巡游工具做成龙形。有学者表示,竞渡是在屈原投江后逐渐形成的习俗,这也是龙舟竞渡习俗的丰富与确立。这反映出各个母题元素在形成龙舟竞渡这一体育项目的过程中是伴有社会需求性及适应性的,并在不同的社会阶段进行着排列组合。
传承千年的龙舟竞渡,在中国崇尚中庸之道的强大背景下,能够留存不衰,就是因为其自身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首先,表现在民间信仰上。虽然龙舟与竞渡起初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二者均植根于中国农耕文明的文化土壤,这使得它们具有相同的时间意识与信仰理念。“龙”是自古以来人们心中的灵物,代表着吉祥与幸福,对龙的崇拜使得龙舟竞渡被广泛认同与延续;相关研究认为,龙舟竞渡中“龙”的产生与上古先民对“苍龙七宿”的星象崇拜有不解之缘,其符号象征、价值意蕴、时空定位等都与“苍龙七宿”星象崇拜有着直接的联系[8];龙舟竞渡中“水”是重要的组成元素,龙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水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人们通过各种祭祀典礼及龙舟竞渡仪式向水神祈福求雨、祈祥禳灾,以保安康幸福;在龙舟竞渡的文化源头中我们曾谈到纪念人物说,中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与基因,表现在各方各面,其中人们对历史的深刻记忆、对先贤的深切缅怀,则选择通过龙舟竞渡这一仪式来表达,并使之成为传统。
其次,龙舟竞渡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每到庆典节日,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竞渡活动,它是典型的民间集体性仪式活动,因此它也构筑起了强大的群体意识和集体行为,成为中华民族的普遍认同。
再次,它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中国千年来长期统一的社会形态、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使得中华文化高度重视民族凝聚力。龙舟竞渡是多人合作的集体运动项目,强调团结协作意识,体现拼搏争先精神。此外,龙舟竞渡还隐含着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这些都成为支撑龙舟竞渡在中国崇尚中庸之道的强大背景下传承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因素。
3.3 龙舟竞渡的现代演变类型
随着时代的变迁,龙舟竞渡习俗亦在不断传承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会受地域特点的影响而有所分化。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地理条件、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受这些因素影响,龙舟竞渡习俗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根据龙舟竞渡的目的,我们将其分为三类。
(1)仪式祭祀型的龙舟竞渡。这类龙舟竞渡主要是作为一种仪式出现的,承载着人民群众祈福禳灾、驱邪避瘟的愿望。仪式祭祀型的龙舟多以木、纸等材料制成。其仪式过程主要是人们抬着龙舟在村镇中游走,以收集人们生活中的灾难和不祥,最后将龙舟焚烧,所以严格来讲,这只是“龙舟”,而并非真正在水上的“龙舟竞渡”。
(2)竞技型的龙舟竞渡。这一类型的龙舟竞渡活动多由政府、社会组织或企业组织开展,带有浓重的竞技色彩,参赛队伍以取胜为目的。通常,龙舟竞渡的平台有助于提升地区经济和知名度,或宣传企业,因此衍生出了一定的政治和商业目的。观赛者则更追求比赛过程的刺激性及结果的戏剧性,体现了明显的竞技娱乐性。竞技型的龙舟竞渡是现代端午龙舟竞渡的主要形式,也应成为当前龙舟竞渡这一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挖掘、整理、保护的重点内容。
(3)娱乐表演型的龙舟竞渡。该类型的龙舟竞渡与竞技型的龙舟竞渡在活动组织方面别无二致,一般也由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负责,活动形式也较为相似,但不以胜负为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表演,展现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
文学、民俗学及神话学等领域对于母题的理解并未统一,但基本上趋同于单位、因子,是一种衡量标尺。本研究将其运用到体育领域的研究中,并将母题界定为构成体育项目的最小元素和文化因子。在“竞”母题的统领下,“龙”“舟”“水”“人”等元素共同构成了龙舟竞渡这一体育项目,并在社会历史的不同阶段,伴随着对社会需求的不断适应与满足,龙舟竞渡的表现形式逐渐定型,文化内涵日渐丰富。而流传至今的纪念人物说,送标禳灾说,龙图腾说、祭祀水神说等,就是其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文化积淀。
以“竞”母题为视角,有利于对龙舟竞渡这一民族体育项目进行深刻的认识与剖析。笔者认为,母题可以作为一种体育研究工具,可以在更多体育现象的研究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体育研究工作者应重视相关母题的学科间交叉研究,积极构建母题方法体系及体育学中的母题研究模式。
[1] 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M]. 郑海,郑凡,刘薇琳,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2] 孙文宪.作为结构形式的母题分析——语言批评方法论之二[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
[3] 王宪昭.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6.
[4] 姚正曙,何根海.龙舟竞渡的起源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6):36-38.
[5] 江绍原.江绍原民俗学论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6] 邱腾飞.龙舟竞渡仪式的象征体系及社会功能[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9(2):90-93.
[7]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M].北京:三联出版社,1982.
[8] 王若光,刘旻航.“飞龙在天”:端午龙舟竞渡习俗考源[J].民俗研究,2013(6):50-55.
Research of Dragon Boat Race from the Motif of “Competing”
PEI Xiao-cheng,LV Shao-ju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research mainly tries to study dragon boat r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eting” motif. This paper argues that motif is the smallest element and cultural factor in sports events, which is similar with the concept definition in literature and mythology. In the command of “competing” motif, “dragon”, “boat”, “water”, “people” co-constitute the sport event of dragon boat race, an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social history, along with the constant adaptation and satisfaction to social needs, representing forms of dragon boat race have been gradually stereotyped with increasingly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Motif as a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 and research tool, can be widely applied to other sports phenomena. Greate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build a motif mode of sports studies.
motif; dragon boat race; “Competing”; representing forms; cultural connotation
2015-08-30
裴孝成(1990-),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民族民间体育。
G852.9
A
1008-3596(2016)01-00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