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5年晏几道及其词研究述要

2016-03-14 17:47
关键词:小山学报意象

童 坦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2007-2015年晏几道及其词研究述要

童坦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摘要:从2007年至2015年,国内各种学术期刊共发表有关晏几道及其词研究的论文近100篇。经过整理归纳,从晏几道其人,晏几道与其他词人的比较,《小山词》常用意象、悲情意蕴、艺术营造及文学史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并指出其中的薄弱之处。

关键词:2007-2015年;晏几道;《小山词》;研究述要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是北宋词坛重要的文人之一。他与父亲晏殊以交相辉映的艺术魅力影响了一代词风,后世词学家在论及他们父子两人时,常以“二晏”并称之,即“大、小晏”。

晏几道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内心世界以及《小山词》中200余首作品,都以别具特色的魅力风格和颇高的艺术造诣吸引了历代词学家,后世文人学者对其艺术成就都曾给予了高度评价。1987年邹自振发表了《二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对1919-1986年间的“二晏”研究成果和状况作了概括和评述;2007年崔海正和李好又发表了《近二十年(1987-2006)晏几道及其词研究述要》[2]。有鉴于此,对2007-2015年晏几道及其词的研究情况作以下几个方面的综述,也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一、对晏几道其人的研究

晏几道的词虽“承袭父风”,但“工于言情”,较其父情感更为真切。很多研究者认为小晏词的造诣在其父之上。因此,对晏几道其人的研究也就更多了“偏爱”之心。纵观2007-2015年的研究文章,其中不乏对晏几道其人的“本体研究”:既有本着严谨的学术态度从考据学的角度来考证晏几道之生卒年,也有从“文如其人”这一批评传统出发对晏几道的幽秘内心进行探究。

(一)对晏几道生卒年的考证

由于历史文献中关于晏几道生卒年的明确记载缺失,后人对其生卒年多有推测,一直尚无定论。直到1997年涂木水深入晏几道的故里作实地考察,并谨慎查阅了《东南晏氏重修宗谱》,最后以此为据发表了《关于晏几道的生卒年和排行》一文,提出晏几道的生卒年大概为1038-1110年[3],这一考证结果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在一段时间内平息了学者们关于晏几道生卒年的争议。而邓亮和唐宏卫于2008年发表的《晏几道生卒年之质疑》对涂说提出了质疑,他们列举了4点依据来证明《东南晏氏重修宗谱》中关于晏几道生卒年之记载并不可靠,并论证出晏几道应生于公元1045年稍后,或卒于“靖康之难”期间[4]。

(二)对晏几道幽秘内心的探究

自古以来都有“文如其人”之说,晏几道的词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因此,研究者们都把对其诗词的仔细推敲作为深入其幽深而又矛盾的精神世界的突破口。吕菲在《晏几道的文化心理与词学思想》一文中认为,老庄思想和魏晋风骨是晏几道文化心理结构的最重要组成因素[5];鲍宇在《从晏几道词中体悟词人不可为而为之的痴情》一文中认为,晏几道的内心世界是悲苦的,有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痴情与执着[6];马雪艳的《至情至性晏几道——以〈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为个案》认为,晏几道是个至情至性的人,并从两个切入点入手分析了晏几道极致的精神形象[7];2013年,赵云洁发表了《落拓公子的悲情世界——晏几道其人其词研究》,指出晏几道因“深受道学思想的熏陶,性格孤高自傲,不慕权贵”而最终落入悲苦落魄的境地[8];同年,刘云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三不朽”的叛逆者——试论作为贾宝玉“前身”的小晏》中,直接指出晏几道“无视‘三不朽’宗法道德标准,在女儿群中追寻着个性自由”,更为新颖的是作者将晏几道的叛逆和痴情与贾宝玉的叛逆和痴情联系起来,形象深刻地说明了小晏狷介而又细腻的性格,以及两者极其相似的无奈与伤感之情[9]。

晏几道的诗词多以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为题材,抒写人生思念诀别之苦和悲欢离合之慨,对敏感的政治主体却吝于笔墨,但是从《小山词》现存的6首诗中却可以窥见诗人的政治心理和情结。唐红卫在《晏几道政治思想异议——兼论晏几道与新党的关系》一文中,通过分析晏几道在诗词文中的自我表白,以及对有关他与新党交往的考察,指出晏几道“其实是一个看破世事的‘忘名之士’”,并把他归为政治上“超脱的逍遥派”[10];吴南瑛在《愿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论晏几道对政治的厌恶与疏离》一文中,分析“华屋山丘的亲身经历”和“政治上的尔虞我诈”是促使晏几道逐渐对仕途厌恶而疏离的主要原因,而且从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以看出其对高洁自守人格的执着追求[11]。

二、晏几道与风格相近词人的比较研究

晏几道清丽婉约的词风中透着挥之不去的感伤与凄寂,这与李煜、晏殊、秦观、柳永及纳兰性德等人的词风都有相通之处。纵观2007-2015年的比较研究,也基本未超出前人的研究范围。

邓丽鑫在《试论李煜词与晏几道词的共同特征》一文中,以两人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为背景分析了晏几道与李煜的相似处,指出两人都以“描写情感和无常变迁为主题”,表现方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运用拟人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以及章法结构上的曲婉来表现主题[12];樊文军的《李煜与晏几道梦词比较研究》则从3个方面对晏几道与李煜的的梦词进行比较研究,包括“梦词的内容”、两人的“生平遭际与秉性”以及“梦词的结构与审美情趣”,更多地强调两者的相似之处[13];而刘欣在2014年发表的《一样别梦两样情——李煜、晏几道梦词解读》一文主要从两者梦词的内容指向、情感基调和抒情方式3个方面来分析他们不同的风格特色[14]。

对于“二晏“的比较研究,近年来也有一些成果。唐卫红在《从常用语汇意象论二晏词之异》一文中,认为晏殊的词风“温润闲雅”,而晏几道的词风则更倾向“缠绵悲凉”,并且认为最主要是因为两人所选用的意象与词汇不同,晏殊词的意象多“清新明朗”,晏几道词则多“哀感顽艳”[15];在其另一篇论文《文杏牡丹自不同——论二晏词之异》中,指出晏殊是一位偏向理性的词人,他抒发的常常是“带有人类普遍规律的闲愁”,而晏几道是一位偏向感性的诗人,抒发更多的是“一种不能自已的哀愁”[16]。

一直以来,在学术界最常被学者拿来与晏几道进行比较研究的词人非秦观莫属。谢君在《晏几道、秦观词采比较》中,认为晏几道的词是婉约中透着“清丽”,更多一丝华丽;秦观的词则是婉约中透着浅淡,细品更加“有味”[17];谢君的另一篇文章《浅谈晏几道、秦观之词心》中,认为晏几道的词表现的是一种被“放逐的自恋”,秦观的词表现的是一种被“放逐的自哀”[18];周垚与齐程花在《谈晏几道和秦观词的个性色彩》一文中,指出两人虽然同为婉约词人,但是又各具特色:晏几道的自傲性情造就了他“清壮顿挫”的词风,秦观则因自哀的性格形成了“郁积凄厉”的词风[19]。其他研究论文还有刘静安的《小山词与淮海词之比较》和《试论晏几道与秦观的词》,柴胜锋的《晏几道与秦观情词之比较》和《晏几道与秦观词作异同的比较研究》等。

同为婉约词人,纳兰和柳永也是研究者经常用来和晏几道作对比研究的词人。邓彪和吴怡发表了《玫瑰色与灰色的和谐统一——从创作视角比较晏几道与纳兰性德爱情词的思想境界》一文,着重从取材、表现手法和创作动因等3个视角来比较两者爱情词的创作,并认为纳兰的爱情词在晏几道词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崭新的思想境界”[20];陈骁与俞静在《伤心人之伤心词——晏几道和纳兰性德爱情词之比较》中,重点从两人爱情词的表现对象、艺术手法及身世之感等3个方面来分析两位“伤心人”对“伤心词”审美体验的异同,晏几道词是“醇而艳”,纳兰词则“浅而纯”[21];沈美君在《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柳永与晏几道爱情词的共通之处》一文中,探索了两人的3点相同之处:具有婉约之美的内在气质、缠绵真挚的情感态度以及一颗真诚“赤子之心”[22]。此外,相关研究论文还有刘丽娜《俗致与雅极:论柳永与晏几道的创作风格》和涂文萍《同是天涯沦落人——论柳永、晏几道词作中的“妓”形象描写》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者也将晏几道与其他词人作了对比研究,如翁源昌《晏几道、朱淑真词的女性形象之比较》和张娜《论李商隐梦诗与晏几道梦词的异同》等。

三、对《小山词》的研究

一部《小山词》奠定了晏几道在词史上尤其是令词史上的地位。在《小山词》中,晏几道或是追忆与感叹人生的虚幻和美好恋情的消逝;或是表现对悲苦下层女子的同情与怜惜;或是感伤于漂泊羁旅的孤寂与凄凉,继承了晚唐五代词人之风。在这些词作与小令中,他极尽婉曲之笔,写出真挚之情,于妩媚缱绻中自带深刻与深沉,最终形成了艳而不俗与浅处皆深的小令词风。2007年以来的研究文章也主要从以下3方面对《小山词》的内容、形式和技巧进行分析。

(一)《小山词》的常用意象

《小山词》中的意象一直是研究者探讨的重点。总览《小山词》可以发现“梦”意象出现的频率之高:在现存的258首小山词中,“梦”字出现了59次。因此,对词中“梦”意象的解读无疑有助于对晏几道及其词的研究。冯永堂的《析晏几道词中“梦”的意象》一文,认为晏几道梦词的总体特征是“曲折绮丽”和“虚实婉转”,“梦”意象所蕴藏的思想内容更是“如幻如电”与“如雾如尘”。正是独特的“梦”意象造就了《小山词》深刻的哲理世界[23];刘春阳的《浅论晏几道〈小山词〉中的梦意象》一文将《小山词》中“梦”意象的作用概括为3点:对人生如梦的感慨,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对恋人的思念和回忆[24];刘健在《欲将沉醉换悲凉,惟有抒梦解忧肠——浅谈小山词中的梦境》一文中,认为《小山词》中的“梦境”有“欢乐的”、“感伤的”和“醉态的”,且这些梦境都具有“暗示象征性”和“音乐可视性”[25];王甜在《格式塔理论融入晏几道〈临江仙〉的意象结构分析》一文中,则运用中西理论结合的方法,即“格式塔理论”中的图形背景、接近、简洁、相似、闭合、连续和对称等7个法则来剖析《临江仙》一词的意象结构[26]。

除了“梦”意象之外,还有学者对《小山词》中“雁”及“莲荷”等意象的研究,如孟祥君《晏几道词中的雁意象研究》和何思婕的《微探欧阳修、晏几道词的莲荷意象》等。

(二)《小山词》中的悲情与苦情

晏几道的词被称为“古之伤心人词”,“悲情”和“苦情”是《小山词》的一大特色,也是世人读后为之动容的关键所在。王慧刚在《从词语意象看晏几道词的苦情世界》一文中,认为晏几道有深深的“悲苦情结”,他的词充满了感伤的词语和意象,完美地构建了一个“悲情世界”[27];陈姝在《试评晏几道的“伤心词”》一文中,认为小晏“伤心词”主要写个人爱情离合和人生聚散无常的哀伤,饱含着哀婉凄楚的基调,是婉约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进步[28];杭勇的《晏几道词的感伤意蕴》认为,晏几道词中这种“彩云易散”的悲情主要来源于对“恋情易逝的感伤”、对“春易逝的感伤”及对“自己身世的感伤”3方面[29];余建平和段兴林的《梦魂无拘检千古伤心人——试析晏几道“梦”词的悲情世界》认为,晏几道通过建构梦境的方式,将自身的苦闷失意、孤傲清高、敏感纤细的心灵以及对歌妓舞女的深情厚谊全都挪移到小令狭窄的“悲情”空间里[30]。

(三)《小山词》的艺术营造技巧

晏几道词的独特风格,一方面来源于词人的人生经历与气质,另一方面则离不开词人对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张映光的《晏几道〈小山词〉的纯情特质和抒情特色》指出,晏词的抒情特色是一种“细微化、细腻化和曲折化”的拓展抒情方式[31];方凌的《小山词中追忆手法的运用》一文指出,晏几道在内容和技法上都偏爱于“追忆”,并由此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朦胧”、“婉转”、“凄迷”而又“缠绵”的词风[32];王慧刚在《晏几道“苦情词”的艺术营造》一文中,则从“时空艺术”、“色彩运用”和“客体的主体化”等3个艺术技巧方面来探讨小山词悲苦意境的艺术营造[33];韩玺吾在他的《晏几道的时间意识》一文中着重探讨了晏词对时间的运用。他认为,晏几道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特殊的性格使得词的“时间意识”指向对往昔的留恋,这种时间意识的滞后奠定了小山词的情感基调和词风[34];陈秋蓉在《晏几道〈小山词〉艺术手法微探》一文中指出,晏词主要运用了“化用前人诗句”、“语浅情深”、“寓以诗人句法”和“蒙太奇”等艺术手法,赋予《小山词》以“蒙太奇”的艺术特征,算是比较新颖大胆的研究角度[35]。同样新颖的研究还有蔡雯的《论小山词的童话意境》一文,从童话的视角出发探究晏词,指出其词有着比较明显的“童话意境”:在内容上,以建构梦境的方式间离现实;在形式上,设色斑斓,视角特异纯稚,想象瑰丽;在审美上,沉醉于美的审美取向,形成了鲜明和谐的美的特征[36]。

四、小晏词的文学史意义

“北宋小令,近承五季。慢词蕃衍,其风始微。晏殊、欧阳修及张先,固雅负盛名,而砥柱中流,断非几道莫属。”[37]晏几道以其独特的意象、“词心”、情感指向和艺术营造技巧,使其词和小令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意义。2007年以来的研究文章也没有忽视这一点,而且对小晏词的创作成就和文学史意义并无太多争议。如何雅茹在《晏几道词创作主体介入与情感流向的定向分析》一文中肯定了晏词的重大意义,认为“创作主体真情实感的介入及其情感的复杂多维化是词史演进的重要标志”,晏几道以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入词,突破“艳词”的桎梏,显示出独特的个性,为词体的发展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38];王芳则在《“铅华消尽见天真”的〈小山词〉》一文中对晏几道的令词作出了这样的评价:“晏几道登上词坛时,小令似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再也翻不出什么新花样。小晏的横空而起,却几乎使小令回光返照”[39];杨宛的《小山词浅说》认为,晏几道的词风“上承李煜,下启清照”,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令词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40]。此外,还有多篇研究文章都曾论及小晏词的词史地位和文学史意义,观点也比较一致。

从2007年至今,学者们对晏几道的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现,并有所开拓和创新,基本上涵盖了其人与词的主要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为后者深入了解和研究晏几道及其词作提供了最新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研究主题的重复性与开拓视角的局限性等,需要研究晏词的学者们共同努力,从而促进晏词研究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邹自振.二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抚州师专学报,1987,(2):12-18.

[2]崔海正,李好.近二十年(1987-2006)晏几道及其词研究述要[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3):52-56.

[3]凃木水.关于晏几道的生卒年和排行[J].文学遗产,1997,(1):107-108.

[4]邓亮,唐宏卫.晏几道生卒年之质疑[J].海南大学学报,2008,(4):478-480.

[5]吕菲.晏几道的文化心理和词学思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87-90.

[6]鲍宇.从晏几道词中体悟词人不可为而为之的痴情[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2):108-109.

[7]马雪艳.至情至性晏几道——以《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为个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1):182-183.

[8]赵云洁.落拓公子的悲情世界——晏几道其人其词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118-120.

[9]刘云.“三不朽”的叛逆者——试论作为贾宝玉“前身”的小晏[D].长春:吉林大学,2013.

[10]唐红卫.晏几道政治思想异议——兼论晏几道与新党的关系[J].孝感学院学报,2007,(4):17-20.

[11]吴南瑛.愿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论晏几道对政治的厌恶与疏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1):111-112.

[12]邓丽鑫.试论李煜词与晏几道词的共同特征[J].梧州学院学报,2007,(5):70-73.

[13]樊文军.李煜与晏几道梦词比较研究[J].榆林学报,2013,(3):45-50.

[14]刘欣.一样别梦两样情——李煜、晏几道梦词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4,(4):75-78.

[15]唐卫红.从常用语汇意象论二晏词之异[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31-37.

[16]唐卫红.文杏牡丹自不同——论二晏词之异[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1):87-90.

[17]谢君.晏几道、秦观词采比较[J].大众文艺,2009,(3):51-52.

[18]谢军.浅谈晏几道、秦观之词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86-88.

[19]周垚,齐程花.谈晏几道和秦观词的个性色彩[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2):76-78.

[20]邓彪,吴怡.玫瑰色与灰色的和谐统一——从创作视角比较晏几道与纳兰性德爱情词的思想境界[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3):120-122.

[21]陈骁,俞静.伤心人之伤心词——晏几道和纳兰性德爱情词之比较[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5,(3):149-153.

[22]沈美君.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柳永与晏几道爱情词的共通之处[J].剑南文学,2012,(4):53-54.

[23]冯永堂.析晏几道词中“梦”的意象[J].苏州大学学报,2007,(2):80-83.

[24]刘春阳.浅论晏几道《小山词》中的梦意象[J].科教文汇,2009,(7):242-243.

[25]刘健.欲将沉醉换悲凉,惟有抒梦解忧肠——浅谈小山词中的梦境[J].青年文学家,2013,(5):32-33.

[26]王甜.格式塔理论融入晏几道《临江仙》的意象结构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46.

[27]王慧刚.从词语意象看晏几道词的苦情世界[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7,(1):5-9.

[28]陈姝.试评晏几道的“伤心词”[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30-132.

[29]杭勇.晏几道词的感伤意蕴[J].文学教育,2009,(2):76-77.

[30]余建平,段兴林.梦魂无拘检,千古伤心人——试析晏几道“梦”词的悲情世界[J].安徽文学,2011,(3):77-81.

[31]张映光.晏几道《小山词》的纯情特质和抒情特色[J].江西社会科学,2007,(10):118-121.

[32]方凌.小山词中追忆手法的运用[J].贵州文史丛刊,2008,(1):68-71.

[33]王慧刚.晏几道“苦情词”的艺术营造[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3):108-110.

[34]韩玺吾.晏几道的时间意识[J].长江大学学报,2008,(5):34-36.

[35]陈秋蓉.《小山词》艺术手法微探[J].作家,2012,(2):131-132.

[36]蔡雯.论小山词的童话意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10,(3):42-46.

[37]陈匪石.宋词举[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

[38]何雅茹.晏几道词创作主体介入与情感流向的定向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6):289-292.

[39]王芳.“铅华消尽见天真”的《小山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4):113-115.

[40]杨宛.小山词浅说[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1,(9):63-64.

(责任编辑张盛男)

A Research Review on Yan Jidao and HisCifrom 2007 to 2015

TONG T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enanUniversity,Kaifeng,Henan 475000,China)

Abstract:Over 100 papers on Yan Jidao and his Ci have been published in various academic journals since 2007.This paper is to review such aspects as the study of Yan Jidao himself,the comparative study with other poets,and the study of the common image,the implication of sad affliction,artistic techniques and the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in Xiao Shan Ci.

Key words:from 2007 to 2015;Yan Jidao;Xiao Shan Ci;research review

中图分类号:I 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2X(2016)01-0010-005

作者简介:童坦(1990-),女,安徽六安人,河南大学文学院文献信息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献信息学。

收稿日期:20150816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0106.1531.00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01-06 15:31

猜你喜欢
小山学报意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小山小水
《寻找獾小山》围炉点评
寻找獾小山
李小山:艺术害苦了多少人?
致敬学报40年
意象、形神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