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融入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为例

2016-03-14 17:24温一军回娅冬马艺丹
关键词:学院育人政治

温一军,回娅冬,马艺丹

(1.河北北方学院 法政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宣传统战部,河北 张家口 075000;3.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再论融入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为例

温一军1,回娅冬2,马艺丹3

(1.河北北方学院 法政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宣传统战部,河北 张家口 075000;3.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落实党和国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在工作载体和路径上找准适合学生需求的切入点至关重要。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在实践中探索了融入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长远发展,重点打造了6个育人平台,健全了育人工作机制。

河北北方学院;融入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8 10:32

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充分运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从2014年开始积极探索融入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1]。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在理论研究上进一步深入,实践探索上进一步拓展。融入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特点及90后大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实际,改变过去灌输式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引领、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2]164等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大学精神培育中、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中、课堂教学环节中、校园文化建设中、育人机制完善中、学生政治辨识能力及文明行为规范中,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氛围中,全面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和学业水平,增强实践能力,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目的[3]。

学院在探索融入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构建了“12368”教育体系,即坚持1个理念:潜移默化育人理念;强化2个培育:人文情怀与社会认知能力培育;健全3个机制: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打造6个教育平台:人文情怀培育、认知能力培养、思维能力提升、身心健康发展、正能量弘扬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涵盖8项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核心价值观、中共党史与国际共运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主与法制、道德与文明、张家口地方史和河北北方学院校史。此体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前瞻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创新和制度保障。

一、融入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是一个综合的系统育人工程。在落实育人体系的各项任务中,工作路径的选择极为关键。学院分别从人文情怀培育、认知能力培养、思维能力提升、身心健康发展、正能量弘扬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6个方面集中力量进行强有力的引领。

(一)人文情怀培育平台

中华传统人文情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滋养,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4]。人文情怀的培育必须有大的环境氛围和正确的引领方向,必须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之中,在实践中显示出优势。为此,学院打造了特色品牌项目——“法政大讲堂”,以大讲堂为主阵地,结合大学生品德修养、学业把握及人生规划等实际问题,多维度宣扬中华传统人文精神,近两年举办讲座70次,为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扎实有效的基础工作;固定举办“感怀师恩、情留法政”毕业季系列活动,对毕业生进行感恩和爱校教育,利用“致学弟学妹的一封信”活动,对在校学生进行替代性经验教育,让不可视的人文情怀有了展示平台;以宿舍管理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培养同学们团结互助、理解尊重和沟通包容的品质;定期举办新老生见面会及毕业生欢送会等增进友谊和相互学习的活动,让人文情怀在同学间相互发酵、传递与激荡;广泛开展服务社会的活动,组织学生进社区、走村寨,访民情、知社意,在奉献社会中学知识、长才干、作贡献,体验人文情怀的“实用价值”;利用张家口红色文化资源相对集中的优势深入开展晋察冀红色革命精神挖掘研究工作,在革命纪念日及重大历史事件节点开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在寒暑假赴张家口周边地区进行革命遗址寻访活动,使红色文化资源成为人文情怀培育的鲜活教材。

(二)社会认知能力培养平台

强大的社会认知能力是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认同的重要基础。学院对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专业技能的训练;二是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现已形成“桃李杯”学生教学基本功大赛、“未来之星”导游员大赛、“新生杯”辩论赛、打工经验分享会、汉字英雄和手工作品展等多个品牌活动;在走进社会的实践活动中,一方面加强学生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已有10多个固定的实践基地),利用主题团日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到社区(每名学生每年至少两次进社区)、中小学、幼儿园及干休所等社会机构进行文化传播、普法宣传、义务支教和关爱老人等活动,2016年与张家口市经开区合作启动第一届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会区活动,开展幼儿教育、老年心理指导、环保宣传、文化讲堂和创业计划训练等活动;另一方面注重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在校内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学习状态和就业心理等问题调研,并利用就业双选会和新生家长会等时机,对用人单位的类别、用人需求、用人标准及家长对学生成才期望等问题进行调研,在校外组织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调研,2016年围绕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带领学生进村入户展开调研。

(三)思维能力提升平台

思维能力和思考习惯是大学生需要锻炼的重要素质,也是学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政治辨识能力,培养对党执政认同的有效路径。然而,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智能社会中,一方面不同程度地染上了“百度”依赖,碎片化阅读成为普遍现象;另一方面获取知识的便捷化也一定程度地弱化了学生的独立思维和主动思考能力。鉴于此,学院将读书习惯的养成作为提升大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校内与校外、课堂内与课堂外无间隙地制造读书氛围,大力倡导、深入推进和持续指导,尤其在寒暑假推出“读一本书”活动,由辅导员利用班级工作QQ群推荐书目并给予阅读指导,开学后在全院范围开展读书分享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借读书分享会展示学生的读书心得,提升其思维能力。

(四)身心健康发展平台

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高度的契合性[5],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起点。学院在身心健康发展平台的打造上,定期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预防和干预工作,通过心理健康辅导送去人文关怀,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高度重视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协同发展,大力开展“我运动、我健康”、集体跑操和班级健美操等系列户外素质拓展训练。此外,学院每年举办迎新晚会、新年晚会和毕业生欢送晚会,使之既成为大学生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又成为大学生展示良好身心素质的舞台。

(五)正能量弘扬平台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和稳固的关键时期,当前西方各种敌对势力无孔不入地进行文化观、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的多元渗透。要防止西方的文化渗透,就要全面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旗帜鲜明地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正能量,并为青春正能量搭建展示平台。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真善美,自觉地向榜样学习,激励学生奋发图强,争做新时代的标兵,学院专门开展“你我身边的故事”征集活动,年底时,选择有代表性的故事举办“法政好故事”大赛,集中展示学院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学院狠抓班风建设,用镜头记录下主题班会、班级活动和班级成员的成长经历,至年末举办“法政好形象——展现班级风采”微视频大赛,于细微之处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凸显鲜明的班级风格。

(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手机终端的普及,使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学院充分发挥互联网快速、便捷、适时及互动等优势,通过主题班会和主题团日活动号召学生“遵守网络道德、争做文明大学生”。利用学院网站,及时发布学生活动的相关新闻,营造正面的网络环境氛围,引导学生关注和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展示毕业生、校友及在校优秀学生的风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公布辅导员带班理念,达成师生育人和成长的共识。建立QQ工作群,包括学院层面、班级层面、各社团与学生组织的QQ工作群,用于发布工作信息、上报工作数据、检查督导工作落实和进行教育管理服务等业务工作;建立就业工作QQ群,用于发布就业信息,进行就业指导,调整学生就业心态;建立学生兴趣QQ群,用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等。通过建设多种形式与层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互联网成为了改变大学生社会交往生活方式的重要结构性力量。

二、融入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

实践证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是多种教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整合各方教育力量参与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需要在运行机制上加强力度。学院积极在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机制建设与完善上下功夫,有力地保障了育人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全员育人

全员参与育人工作是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良好氛围的基础。辅导员是育人的中坚力量,学院要求全体辅导员根据自己的学科专业背景、生活工作阅历及对人才培养的理解,明确各自的带班理念,并以育人格言的形式集中展示在校园网页上,这种方式产生了良好的激励效用。学院通过邀请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干部、学院骨干教师和其他学院的教师走进学生主题班会与大讲堂等活动,对学生思想、学业及技能给予指导。主动联系政府工作人员、社会人士、家长和校友等走进校园,为学生解读国家方针政策、激励创业热情和感悟思考人生等。另外,学院积极做好学生自我教育资源的开发,既把学生干部群体作为实施教育的对象,也把学生干部作为教育引导学生的重要力量。

(二)全程育人

全过程把握育人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履盖的重点。学院将育人工作向前拓展到新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向后延伸到毕业两年后,学生在校期间就确立了“定向—正向—多向—去向”的人才培养流程。每年招生录取结束,学院会随同录取通知书寄去“致家长的一封信”,邀请家长协助学校督促学生做3件事:读一本书,以打好职业基础;打一份工,以了解职业社会;作一件好事,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毕业后,辅导员还会继续利用班级工作QQ群关注学生的就业和情感等问题,对新入职的学生给予工作指导,向未就业的学生及时送达国家就业政策及相关招聘信息。学生在校期间,根据“四向”工作流程,结合学生多样化的发展方向,重点做好“分段培养、分类指导”,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做好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学力水平及技能掌握情况,不断修订发展目标,并及时补充完善知识与技能结构。同时,也根据职业发展目标的不同取向,将学生分为就业、接本、考研及考公务员等相应的学习小组,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三)全方位育人

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学院向全体学生提出了“进德、修学、储能”的发展目标,学工队伍围绕“品德为先、学业为本、能力为重”的育人路径开展工作,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受益,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学院将全方位育人目标渗透到各项活动之中。一是注重活动的整体性推进。6个育人平台既自成单元,有鲜明的培养目标,又相互交叉融合,综合运用了相关学科理论;二是在活动中体现育人意图。学院的每一次大型活动,都要经过至少两个月甚至一年时间来动员和指导,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老师的育人品格,切实锻炼了能力;三是大力做好活动的延展性开发。学院举办学生活动格外强调:一场活动落幕并不是一次教育活动的结束,要有意识地做好延展性开发,让育人效果持续发酵;四是建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保证公平竞争的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加强育人体系的完善。

三、融入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融入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立,不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简单提炼,而是一个系统的育人工程的切入点,包含了对在校学生体量巨大、思想价值多元和个性化需求多样的育人工作实效性的探索。学院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在确立学生中心地位、促进教与学双向结合以及育人研究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在融入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统领下,学院全体教职工积极主动地把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看作一份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育人观念和行动上更加注重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活动的设计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90%的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就业率在91%以上,考研率在45%以上,学生在省市创业大赛及科技作品竞赛上均取得优异成绩。

(二)有力地促进教与学的双向结合

融入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提升学业为本,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第二课堂的主题活动紧紧围绕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展开,一定程度上是课堂教学实践的灵活延伸,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了知行合一的良好品质。在多项学生活动中,学科负责人和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或在比赛中担任评委,一方面增加了师生接触交流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或点评过程中可发现学生在知识学习与能力储备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进而为改进课堂教学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收集了第一手资料。

(三)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研究与实践相互促进

学院在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承担省市思想政治研究课题10多项,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通过理论研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补充、完善和提高。育人实践得到了社会不同程度的认可,《以“融入式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获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二等奖;《以融入式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建设》获省教育厅2016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以“支教革命老区,寻访红色足迹”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被省委宣传部评为“优秀实践团队”;《中国教育报》以“知识与能力并重 视野与素养共育”为题报道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

综上所述,融入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立,契合了国家在国际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人才战略需求。同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性大学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的改进等有利因素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政策、环境、机遇等精神及物质条件。反过来,融入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为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场所,有效地打通了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及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壁垒,形成了强大的育人合力,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改革、课程优化、学科建设及学生全面成长,为内涵建设提供着力点,同时极大地激发了教职员工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收获了育人工作的神圣感,为实践者成为教育专家提供了平台。

[1] 温一军.“融入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93-96.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 黄海滨.大学生融入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索与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5,(2):62-63.

[4] 杜卫.用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教育[N].人民日报,2015-09-15(11).

[5] 丁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65-69.

(责任编辑 梁秀娟)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Mode of“Integration”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Taking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of Hebei North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EN Yi-jun1,HUI Ya-dong2,MA Yi-dan3

(1.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2.Department of Publicity and United Front Work,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ibei 075000,China; 3.School of Literature,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24,Chin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shoulders the mission to train the qualified builders and the reliable successors of socialism.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find a point in the working carrier and path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of Hebei North University has explored the mode of“integration”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focusing on the futur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tudents,improved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education by establishing six education platforms.

Hebei North University;mode of“integration”;university stud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6-05-15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6GJJG165)

温一军(1972-),男,河北阳原人,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高级政工师,医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G 641

A

2095-462X(2016)06-0101-04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1128.1032.022.html

猜你喜欢
学院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