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尹 霞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广东东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尹 霞
【摘要】《Java程序设计》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理论和实践知识体系难度均较大,学生会学不会用。针对目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传统Java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借助教学辅助软件、以赛促学、创建兴趣小组、引入企业项目等教学方法。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理论;实践;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java语言已经成为世界最流行的软件开发语言。IDC市场研究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Java软件工程师占到了所有软件开发类人才的需求的60%以上。根据2012 年IT软件行业就业情况调查结果,2012年我国Java软件工程师的缺口就已高达20万,Java软件工程师已成为近年来社会急需的软件开发人才[1]。许多高校将Java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列入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不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编程能力薄弱,无法真正满足企业对Java程序设计人才的需求。所以,如何培养适应社会的Java程序设计人才,是目前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学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了培养学生Java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能够满足企业对IT人才的需求,本文结合了Java课程实践教学经验,分析高等院校Java课堂教学的常见问题,提出了几种能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1理论和实际脱离,学生实践能力薄弱
现行常见的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重理论轻实践,即课程设置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主要采用多媒体辅以板书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获取知识,虽然课堂上能够给学生大量灌输知识,不过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大部分学生会学不会用,甚至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作业和考试。另外一种是既开设理论课程又开设实验课程,教师在理论课堂中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在实验课完成实验和实验报告,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模式虽然设置了更多的实践课程,不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是相分离的,部分学生在实验课中,更倾向于照搬网络、教材上的程序并且在软件上运行,实践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
1.2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学习积极主动性
许多院校设置了《Java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以顺应社会对Java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不过学生并不太了解Java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目的,加之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特别是面向对象编程难度系数较大,学生没有太多的信心和学习热情,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大部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主要是应付考试。大多数学生学习仅为应付考试以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不会去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更不会去自学Java EE,Java ME部分的Java技术。毕业以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就面临不了解Java EE、Java ME方面知识以及项目经验匮乏等问题。
针对上述一系列难题,接下来着重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探讨,提出了以下几个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
2.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建多彩课堂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
《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重理论轻实践或者理论课程跟实践课程相分离对学生的编程技能的提高都是不利的。理论教学跟实践教学同步进行,以理论引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教师在理论的教学中引入案例,要求学生自己思考、编程及排错,再讲解;另外还可以布置练习或安排项目让学生自己编程。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编程和解决的能力。
●借助教学辅助软件,创建多彩课堂。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教学辅助软件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比如:可采用IntetexEMC等软件分享教师屏幕方便学生观看java编程;通过微课录屏软件录制课堂重点和难点作为学生复习资源;对于难以理解、理论性极强的算法,可以采用Flash、PPT等动画演示。创建学习讨论群,方便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发布作业以及上传教学资源。
2.2以赛促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每年都有组织各种程序设计大赛,比较典型的有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和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鼓励学生参加这类竞赛,一方面可以提升学校形象,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另一方面能够给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和动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编程热情。获奖的学生会更加自信以及对编程产生更多的热爱,没有获奖的学生可以积累经验,从而在下一次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另外,学校可以有针对性的开设选修课或者Java提升课,对学生进行竞赛培训和技能训练,帮助更多的学生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2.3创建学习兴趣小组,引入企业项目
Java的应用非常广泛,从桌面办公应用到网,到嵌入式移动平台,再到Java小应用程序,及J2EE企业级解决方案,甚至在美国大型太空项目中,也使用了Java来开发控制系统和相关软件。而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或者简单的模拟网上的案例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建学习兴趣小组,引入企业项目,并分配给小组做,分期检查各小组项目进度和技术水平。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让学生巩固Java知识,也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探讨学习Java EE,Java ME部分的Java技术。同时,提高了学生对项目的分析、规划、实施能力,真正提高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应用能力。
Java语言作为跨平台的面向对象语言,在近10年的流行开发语言排名中位居前茅,在Web企业级应用和移动设备开发中更是发展迅猛[3]。《Java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IT人才必须掌握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针对学生学习该课程中出现的实践能力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借助教学辅助软件,鼓励学生参与竞赛,组建兴趣小组,引入企业项目等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陈观林,翁文勇,杨起帆,吴明晖.基于需求导向的Java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3(11):66-69.
[2]侯畅,王阿川.面向企业需求的Java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J].2014(1):40-42.
[3]李瑞生.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J].计算机教育,2010(22):119-122.
作者简介:
尹霞,女,湖南郴州人,研究方向:网站建设、移动互联网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