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继权
(传化研究院,浙江杭州311215)
从技术创新到科技引领
蔡继权
(传化研究院,浙江杭州311215)
介绍了传化股份有限公司推进技术创新,实现科技引领发展目标的经验和举措。
技术创新;科技进步;人才团队;研发投入;知识产权
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获得了全国科技创新先进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中小企业创新100强企业、浙江省创新示范企业、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浙江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浙江省标准创新型企业等荣誉。这些荣誉的取得是与公司领导明确提出在技术创新方面要从以前的“技术辅助市场”到今后的“技术与市场双驱动”,最后实现“技术引领市场”的战略目标分不开的。
传化股份成立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纺织印染助剂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已形成“染料、助剂一体化”,成为我国研发、生产纺织化学品的龙头企业之一,在国内同行业中无论是在纺织化学品品种、生产能力、市场份额和技术水平,还是在销售收入和利润规模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2014年,公司位列中国化工百强上市公司排行榜第36位。公司检测中心已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评审认证,也是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印染助剂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企业。
2014年,公司(仅指母公司,下同)总资产28.01亿元,营业收入17.71亿元,利润总额2.49亿元,净利润2.29亿元,税收0.87亿元,创汇901万美元。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三个管理体系认证,且每年审核均获通过。
公司主导产品为纺织印染助剂、皮革助剂、水处理助剂、造纸助剂和油剂等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公司“嵌段聚醚氨基硅油”、“增稠剂TF-312”、“新型聚氨酯织物涂层整理剂”、“高含固量改性硅油整理剂”、“超细纤维匀染剂”和“聚烯烃型抗飞溅涤纶成品油剂”等33项新产品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和火炬计划。
传化股份开展技术创新,实现科技引领,采取了各种有效的举措。
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推进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引领的组织基础。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培育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研发机构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更是企业自我发展、提高竞争力、打造优势的内在需求和必然选择。要从打造创新型企业发展经济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培育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对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保障企业长远平稳发展、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了实现公司技术创新从以前的“技术辅助市场”到目前的“技术与市场双驱动”,最后实现“技术引领市场”这一技术创新“三步走”的目标,公司同时建有3个研发机构:浙江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传化纺织化学品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浙江省传化专用化学品研究院。这3个研发机构的技术创新功能既有联系,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具体来说,浙江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是改进和研发并重,侧重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和应用研究;传化纺织化学品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主要研发接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样品剖析、质量检测和标准化;而浙江省传化专用化学品研究院的技术创新定位是根据公司发展战略,从事中长期和基础性应用研究,负责前瞻性课题研发,实现现有产业内的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和新领域产品与技术的研发,以专用化学品的功能化、绿色化以及合成过程的节能清洁化为主要目标,以纺织、印花、染色等专用化学品的研发和应用技术为研究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公司发展后劲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为公司实现长期经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传化研究院除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外,还包括企业中长期的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创新政策制定、技术情报信息跟踪分析与决策咨询、创新过程管理和实施、技术人才使用和培养、技术资源整合和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管理等各个方面。公司领导始终认为: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就必须抓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要把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贯穿研发、制造和市场全过程,明晰组织机构、职能设置、领导配备和工作范围。
公司创立了以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为依托的产品营销模式,与大客户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营销网络遍布海内外市场。公司还积极通过行业技术交流会以及纺织助剂标委会秘书处加强技术的辐射与扩散,形成支撑企业做大做强以及战略重组、产业整合、节能环保的创新研发平台,努力实现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专用化学品研发中心。
人才和团队是推进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引领的根本保证。公司在“社会责任感”理念指导下,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使公司与员工从“利益共同体”上升到“命运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
公司现有员工69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474人(含博士11人、硕士54人);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117人。教授级高工5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7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83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2人,国家创新人才1人、省千人计划专家1人,省“151”人才1人,市“131”人才4人,市“521”引智人才2人,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5人,引进“钱江特聘专家”3人;建立创新团队5个,组建了2个浙江省产业技术联盟,已经成为国内外一流的专用化学品高层次、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
公司为了达到优化人才成长环境、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科技引领”的目的,目前已经形成了技术创新的4个机制:一是激励机制。公司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联合调研出台了《传化股份公司科研开发人员激励体系》,在薪酬福利上向科技人员倾斜,研发成果按照短期项目与长期项目分类考核,产生销售的成果按销售利润提成3年;公司每年召开技术创新大会给予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公司以深化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为核心,完善科研激励体系建设,目前已有15名技术骨干获得股权激励、2名科技人员成为终身员工。在保证物质激励的前提下,公司还重视科技人员的精神激励,如:通过向老工程师颁发“终身成就奖”、向新锐研究人员颁发“突出贡献奖”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的形式,从较高层面去肯定他们的工作,激发工作热情。二是“继续教育”机制。公司经常组织科技专题培训,为科研人员提供继续学习的平台,公司外派科研人员到各地参观考察和海内外进修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业务能力。积极引进外部科技人才,组织内部科技交流和岗位轮训、“师带徒”帮教结对等活动强化专业素质培训,提高全员科技素质。三是投入机制。公司技术研发经费支出列入每年各级干部工作计划的考核目标,与企业销售、利润挂钩,保证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逐年递增。四是运行机制。所有研究、开发、方法探索和技术改造都要求与市场结合,与生产结合,与公司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实行项目课题负责制并加大外部产学研合作力度,营造创新氛围,帮助科技人员出成果。
公司引进了美国海归有机硅专家李天栋博士、生物检测医药专家李春启博士等国际一流技术人才。公司以国家人事部设立的传化博士后工作站为重点项目研发载体,每年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工作。公司引进和培养学术带头人,指导他们提升管理水平与技能,组建研发团队,开展应用工艺的优化和改进以及应用研究队伍培养。公司选送骨干人员参加集团等各级培训班,拓展创新驱动力,发掘高潜质中青年技术骨干,加快技术后备梯队人才成长。公司开展建立内部讲师队伍、师带徒制度和专业技能比武等活动,传递分享知识,寻求对外技术合作和技术推广,提升研究所所长日常研发、团队管理及业务水平。
创新人才队伍和创新文化的建设,对提高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能力,提高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能力,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能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公司不断完善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才激励机制,着力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形成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良好条件;积极培养、引进和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重点凝聚一批行业领军的技术英才,使企业成为吸收凝聚人才的培训中心,成为产学研和对外合作的交流中心。
加大研发投入是推进科技创新和实现科技引领的前提条件。公司对研发项目单独建账,并建立了稳定的科研经费投入制度,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将研发投入列入到对企业各级领导班子的考核指标,保证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
公司创新条件较为完善。现有研发用房面积12300m2,研发仪器设备原值3378万元。建有小试研发实验室、应用研究实验室和测试实验室40余间,建有多个中试车间和数套中试装置、DCS自动控制系统和公共设施,配套齐全的加热、冷却、压缩气体、加压、抽真空和传感计量等生产控制系统,能较好地满足研发工艺条件。公司建有大型仪器室,购置配备凝胶色谱GPC、电位滴定仪、旋转流变仪和岛津气质联用仪等高档分析检测设备。公司建有大型应用实验设备装置,购置配备了轧车、拉幅机、皮革低温耐挠试验机、光学引伸计、日晒色牢度试验机、透气性测试仪、织物感应式静电仪、智能式织物折皱弹性仪、TABER磨耗试验机、垂直燃烧试验机、耐熨烫/升华色牢度测试仪和红外染样机等大型应用实验设备。公司还不断完善更新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应用实验试验和分析检测的仪器设备。
公司建立了企业内部科技信息网,定期发布科技情报信息、专利分析和科研进展等内容。企业内部已有24个中文数据库、18个外文数据库和7个专利与标准数据库。数据库链接方便,内容丰富,为快捷了解信息创造了便利,促进了产品研发。公司通过行业协会交流、用户样品收集、市场考察、外聘专家等途径,跟踪、收集标杆企业和竞争对手的数据、信息,分析国内外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同时评估公司所拥有的技术,并与国内外同行业的一流竞争对手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制定和调整研发战略。公司在香港设立分公司,在国外建立分厂,设置国际营销部,配备专门技术人员与国际市场对接。公司每年组织国际考察,召开国际技术交流会,提升国际化能力,实现市场国际化。
公司还积极吸引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集聚,研发投入体现在对核心和关键技术的突破上,加强联合攻关,在优势领域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公司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境外科技资源等外部创新资源,采取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等方式,提升研发手段,培养创新能力,探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模式,多层次推进产学研合作,提高利用外部创新资源的能力。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建有传化-北理工纺织功能高分子材料实验室,与浙江理工大学建有生态纺织化学品研发中心,与上海东华大学建立绿色纺织化学品研发中心,等等。同时公司还与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陕西科技大学等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公司与大金、巴斯夫、陶氏、霍尔韦尼等国际公司进行合作开发,引进新产品,丰富产品线。公司同沈阳化工研究院、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和浙江出入境检测检疫局等科研院所有着广泛而密切的合作与技术交流。公司与广东华恒丰泰纺织染整有限公司建有传化-华恒丰泰纺织联合实验基地,与杭州浙大协和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技术合作,与浙江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浙江巨化集团和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等承担公益性研究项目。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是推进科技创新和实现科技引领的有力保障。一个注重可持续长远发展的企业,必定重视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传化股份公司也不例外。公司保护、运用自有的知识产权,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始终以开放的态度学习、遵守和运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来处理知识产权事务,以积极友好的态度,通过协商谈判、产品合作、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解决知识产权问题,有力支撑自己产品的全球市场战略。
公司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形成以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各子公司及业务部门实施、技术委员会审核的管理机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专利布局的实施,专利、软件版权、技术标准、商标和技术论文等知识产权的审核、保护、管理和运用都集中于集团公司的知识产权法务部负责。知识产权法务部的职能包括:制定、贯彻、落实知识产权战略、策略和基本政策;全面负责专利、商标、版权、标准、商标秘密等工作;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有效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制定、审核公司各类规章制度、合同和法律文本等。公司已经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专利、版权申请及技术论文管理办法》、《商标管理办法》、《国内外商标注册流程》、《国内专利申请流程》、《国外专利申请流程》、《专利委员会任命与职责》、《专利申请与实施的奖励办法》、《版权与软件管理办法》、《自由软件使用的管理规定》和《知识产权类工作联络员管理办法》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公司抓科技查新检索工作,提高发明专利授权率,抓专利形成标准上升到制定技术标准工作,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自主创新技术成果形成专利和技术标准工作。公司对发明人申请专利有具体奖励措施,每件授权发明专利奖励10000~20000元,每件授权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专利奖励2000~5000元,对新员工进行入职知识产权知识培训,在科技信息内刊上介绍和宣传知识产权保护及开展知识产权问答。多次邀请知识产权专家和发明人授课,对科研人员、技术骨干进行深层次培训,外派知识产权专职人员参加较高层次的专业培训,激励专利申请量逐年递增,运用专利战略指导研发,合理规避风险并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公司为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印染助剂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和浙江省标准创新型企业。公司已经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7项,申请受理中国发明专利16项。公司制订并发布实施国家标准17项,制订并批准公布实施的国家化工行业标准52项。传化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传化TRANSFAR牌液体洗涤剂为中国名牌产品,传化、TRANSFAR牌液体洗涤剂为国家免检产品,传化牌洗涤用品为浙江省名牌产品,传化牌纺织印染助剂为杭州市名牌产品。
公司在“坚持技术创新,实现科技引领”的目标指引下,技术创新成绩斐然。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3.3%~3.87%之间,每年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以上,每年通过省级以上鉴定验收的科技项目达到5~11项,每年新产品销售收入都占当年公司销售收入的70%~77%。近三年开发的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8.48亿元、利润7.6亿元、税收3.65亿元、利税总额10.11亿元。公司有效授权发明专利国内同行业第一,公司牵头制订并批准实施了70%的国家和国家化工行业印染助剂技术标准。
公司已经承担国家或者国家级协会科技计划项目19项,其中13项已经完成。公司2010~2014年已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项36项:其中: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4项(环保节能涂料印花新型助剂、嵌段聚醚硅油织物柔软整理剂、新型聚氨酯织物涂层整理剂和聚烯烃型抗飞溅涤纶成品油剂),获浙江省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3项,获浙江省化工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获中国石油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获中国纺织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2项,获中国质量评价协会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6项,获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成果100强奖6项,获中国印染工业协会推荐产品奖3项。实践表明,公司正朝着“科技引领”方向大步前进。
10.13752/j.issn.1007-2217.2016.01.001
201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