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常见的兽药及其检测技术*

2016-03-14 09:40朱臻怡魏云计冯民何健何正和秦娴
化学分析计量 2016年6期
关键词:兽药类药物饲料

朱臻怡,魏云计,冯民,何健,何正和,秦娴

[淮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饲料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淮安),江苏淮安 223001]

饲料中常见的兽药及其检测技术*

朱臻怡,魏云计,冯民,何健,何正和,秦娴

[淮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饲料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淮安),江苏淮安 223001]

根据治疗、预防疾病和促进动物生长的需要,兽药在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阐述了饲料中常见兽药种类及其化学特性,兽药在饲料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性。对饲料中兽药的检测技术及其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

饲料;兽药;应用;危害;检测技术

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含药物饲料添加剂)。动物养殖过程中,不合理使用饲料且不遵守食品卫生法规和休眠期规定而任意宰杀销售会造成兽药在动物性产品中的残留[1]。一般来说,动物性食品中残留的兽药对人体并不直接表现为急毒性作用,但长期摄入低剂量残留兽药的食品,可致慢毒性作用,还有可能产生耐药性问题[2]。美国、欧盟等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规,规定禁止在饲料中使用兽药或明确规定其添加量。“饲料安全等于食品安全”的观念已形成共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农业和食品工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并在某种程度上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制约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及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力[3]。保证食品安全应从源头抓起,因此随着国内外对兽药残留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和国际贸易的深入,解决饲料工业中违规操作和掌控食品中兽药残留问题,饲料和食品企业及检测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了解饲料兽药的相关信息及适合的检测技术。笔者就饲料中常见的兽药种类、使用情况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1 兽药在饲料中的应用及危害

在畜牧业发展初期,防治动物疾病、减少动物死亡是兽药使用的第一要义,因此在兽药使用上不管危害、只要疗效;当前,既要使用兽药防病促生长、又要控制药残和药费,因此高效、低毒、低残留是兽药的发展方向;未来随着动物传染病的减少,使用无毒、无药残的兽药成为研究发展新方向。

我国于2001年7月发布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农牧发【2001】20号)对饲料中药物添加剂的使用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使用的、具有预防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的兽药共33种[4]。

1.1 饲料中兽药的分类及使用

饲料中的兽药按其成分的组成及来源大致可分为5类:一是来自植物的药物,如称为生物碱的含氮碱性有机物、各种有机酸、可被烯酸或酶类水解的化合物、挥发油、单宁酸与氨基酸等;二是来自动物的药物,其采用某些动物的器官组织入药,或以动物的某些分泌物、排泄物与体液入药,其中不少含有氨基酸、消化酶或激素的成分;三是来自矿物的药物,主要成分为各种矿物元素,如广泛应用的石膏、硫磺、氯化钠、芒硝(硫酸钠)等;四是化学合成药物,如各种磺胺类药物、呋喃类药物、抗菌增效剂、某些维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等,分别用于抗菌、消炎和调节某些生理机能等;五是通过某些微生物的培养获取的物质,如各种抗生素。

农业部发布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规定允许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预防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作用、可在饲料中长时间添加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此类添加剂时不得超范围(使用对象、期限)、超剂量使用;另一类是用于治疗动物疾病并规定疗程,通过混饲给药的药物饲料添加剂[5]。

1.2 常用的饲料兽药

1.2.1 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为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药物的总称,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畜牧养殖业中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的是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二甲氧嘧啶(SDM)、磺胺二甲基嘧啶(SDMD)和磺胺甲基异噁唑(SMZ)等。有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含磺胺类药物的动物食品可能会引起人体肾损害,还可能使易感个体出现过敏反应,并具有一定的致癌性。继瘦肉精之后,农业部将畜产品中的磺胺类药物作为下一个予以监控的重点[6]。

1.2.2 硝基呋喃类药物

硝基呋喃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具有5-硝基呋喃基本结构的广谱抗菌药物,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和原虫等病原体均有杀灭作用。常见的硝基呋喃类药物有以下4种: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呋喃妥因、呋喃西林。因其价格较低且效果好,硝基呋喃类药物被广泛用于家禽、家畜、水产、蜂等动物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部分品种作为饲料添加剂还具有促生长的作用[7]。由于硝基呋喃类药物及其代谢物对人体有致癌、致畸胎副作用,个别国家已经禁止其在畜禽及水产动物食品中使用。农业部于2002年12月24日发布的第235号公告及于2005年10月28日发布的第560号公告中,硝基呋喃类药物均都被列为在饲养过程中禁止使用的药物之一。

1.2.3 大环内酯类药物

大环内酯类药物是由链霉菌产生的弱碱性抗菌素,属于生长期抑制剂。红霉素是该类药物最典型的代表,近年来的主要品种为罗红霉素、螺旋霉素、柱晶白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和竹桃霉素等。在畜禽养殖业中,大环内酯类药物不仅作为治疗药物被广泛使用,而且为提高经济效益,其还普遍作为促生长剂和预防用药。动物长期食用后,在组织及器官内蓄积达到一定浓度时会造成肝肾的损害,高残留还会对人类造成致敏性和毒性反应,改变人体肠道菌群的微生态环境,造成人体肠道菌群失调,同时易产生细菌抗药性。

1.2.4 四环素类药物

四环素类药物是由放线菌产生的一类广谱抗生素,包括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及半合成衍生物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二甲胺基四环素等。该类药物是具有抑菌作用并在极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的一大类半合成广谱抗生素,其抗菌谱广,可以用作兽药、消毒剂、保鲜剂和添加剂,用于防治肠道感染和促进生长,但容易诱发耐药菌株和导致食品残留。鉴于其积蓄到一定浓度会抑制人体骨骼造血功能,引起再生性贫血及肠道菌群失调,抑制抗体的形成[8]等,四环素类药物在许多国家已经禁止使用,对动物养殖中饲用的四环素类的用量及其在食品中的残留,许多国家都进行了严格的监控。

1.2.5 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的抗菌药。1979 年合成诺氟沙星,随后又合成一系列含氟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分为四代,目前应用较多的为第三代。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等。此类药物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胃肠疾病,以及呼吸道、皮肤组织的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治疗。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人畜通用的药物,其在人体内的残留、蓄积会造成人体对该药物的严重耐药性,影响人体疾病的治疗。美国FDA于2005年宣布禁止用于治疗家禽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恩诺沙星的销售和使用。

1.2.6 氯霉素类抗生素

氯霉素类抗生素是一种由委内瑞拉链霉菌中分离提取的广谱抗生素,常常被添加到饲料中以治疗和预防动物传染性疾病。氯霉素类抗生素主要有氯霉素、甲砜霉素及氟甲砜霉素等。由于其易在动物机体和人体中蓄积,可能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对人类的毒性较大,甚或有抑制骨髓造血机能的潜在威胁,欧盟、美国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均已将氯霉素列为禁用药。

1.2.7 β-兴奋剂类药物

β-兴奋剂是一类人工合成药物,这类药物能增强脂解、减慢蛋白质分解代谢,从而促进肌肉组织生长,降低酮体脂肪含量,畜牧生产中大剂量使用可明显提高饲料转化率、瘦肉率和增质量,被作为一种新型药物促生产添加剂广泛使用,这一类药物俗称“瘦肉精”[9]。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药物是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近年来如溴布特罗、西布特罗、马布特罗和特布他林也开始被用于促生长。β-兴奋剂对人和动物的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随着瘦肉精在肉品中的残留引发中毒事件不断发生,动物饲养中违法添加β-兴奋剂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重大瓶颈,因此我国已严禁在畜牧业生产中使用各种β-兴奋剂类药物。

1.2.8 硝基咪唑类药物

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对厌氧菌及原虫有独特的杀灭作用,是畜禽饲料中常用的抗原虫感染及抗菌药,并具有促生长作用。畜禽常用的有甲硝唑、地美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等。硝基咪唑类药物及其某些代谢物对哺乳动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后果,并有遗传毒性,因此各国对该类化合物的使用均有严格限制。欧盟禁止在饲料中投放地美硝唑作为添加剂,我国也对硝基咪唑类药物进行严格控制,农牧发【2002】1号文件中规定了在食品动物中禁用地美硝唑和甲硝唑。

1.2.9 头孢菌素类药物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系列分子中含有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该类药物抗菌谱广,对厌氧菌有高效,引起的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低。目前常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约有30种,按其发明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而分为四代,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克洛、头孢噻呋等。2012年,旨在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美国FDA颁布规定,禁止在家畜饲料中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以保证头孢菌素类药物对人类的安全性。

1.2.10 氨基糖苷类药物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从放线杆菌中提取得来的,该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性,能够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通常为预防疾病和促进家畜的生长而被加到饲料中,最常用的有庆大霉素、新霉素、链霉素和二氢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最显著的副作用是有肾毒性和耳毒性,美国FDA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氨基糖苷类兽药残留极为关注,欧盟则明确规定禁止使用其作为家畜的生长促进剂。

1.2.11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又名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也可人工合成,又被称为皮质类固醇,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和抗休克作用。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氟轻松等,其常见的非法用途是用于增加家畜的饲料摄入量从而使其达到增重和产生脂肪再分配作用的目的。作为生长促进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已被各国禁用,欧盟还规定了动物食品中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甲基波尼松龙等的最大残留限量。

1.2.12 其它药物

林可胺类抗生素是由方向杆菌或小单孢菌产生的一类抗生素,常见的有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林可胺类药物用作饲料添加剂能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但其毒副作用较大,许多国家规定其只作为速效抑制细菌生长剂的治疗用药,而不准作为饲料添加剂长期使用。多肽类抗生素是从多粘杆菌或产气孢子杆菌的培养液中提取制得的一类具有复杂多肽结构的化学物质,包括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杆菌肽类(杆菌肽、短杆菌肽)和万古霉素类。多肽类抗生素抗菌作用强,抗菌谱窄,具有独特的抗菌作用,但大多毒性很大,容易引起神经毒性及肾毒性,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环境和食物链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性激素是指由动物体的性腺以及胎盘、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等组织合成的甾体激素,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副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在养殖业中使用比较多的性激素主要有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性状,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等。动物体内残留的性激素影响人体内的正常激素功能,长期摄入性激素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儿童早熟,儿童异性趋向,发育异常或肿瘤。

1.3 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药物残留通过食物链的方式在动物体内蓄积,并通过畜禽产品直接蓄积于人体或通过环境释放蓄积到其它植物中,并最终以各种途径汇集于人体。兽药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动物粪便、尿液等进入环境,由于其仍具有生物活性,对周围环境的潜在毒性会对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及昆虫等造成影响。同时,进入环境中的兽药残留被动植物富集后进入食物链,也会危害人类健康。

2 饲料中兽药的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2.1 饲料中兽药的检测

为了加强饲料安全管理,对饲料中兽药的检测一直是食品及饲料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现代食品、饲料安全对检测技术方法要求越来越高,在传统的检测方法基础上,有关兽药分析检测技术与方法已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1.1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手段,在一般实验室非常容易实行。牛纯青[10]等采用该方法对饲料预混剂中的泰乐菌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其质量浓度在5.0~50 μg/mL的范围内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光光度法的适用范围限制较多,仅能检测部分简单饲料基质中的少数几种兽药,如用于测定饲料预混剂中环丙沙星和青霉素[11]。分光光度法测定兽药虽仪器简单,但操作程序繁琐,样品基质局限性大,测定精度稍差,不能同时测定多种兽药。

2.1.2 微生物学法

对于多组分发酵抗生素的含量测定,国际上通常采用微生物学效价方法--管碟法[12]。管碟法抗生素效价测量是以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抗菌效力作为效价的衡量标准,具有与应用原理相一致、用量少和灵敏度高等优点。作为琼脂扩散法中的一种,管碟法已被各国药典广泛采用,作为法定的抗生素生物检定方法。顾欣等[13]采用该方法对饲料中的恩拉霉素含量进行了测定,最低定量限为0.5 mg/kg。美国AOAC采用此法检测饲料中杆菌肽、金霉素、新霉素、泰乐菌素等药物含量,我国饲料中吉他霉素、盐霉素、林可霉素等测定方法的国家标准也采用此法。尽管其具有种种检测优点,但是整个试验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当或者忽略操作细节都会造成误差,导致整组试验失败,因此不利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2.1.3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用以检测饲料中的兽药由来已久,虽然只能粗略定量,但所用设备简单、检测成本低,便于实施。其优点是可在短时间内处理大批样品,溶剂用量少。韩凤丽[14]等利用此法测定了饲料中的磺胺类药物,检出限为0.05 μg/mL,回收率约为60%。王小莺[15]等用该方法检测饲料中的恩拉霉素,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但是这种方法操作比较繁琐,作为定量方法不够准确,仅可作为定性筛选方法。

2.1.4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而建立的一种生物化学分析法,通常具有高选择性和低检出限,广泛应用于各种抗原、半抗或抗体的测定,一般可分为荧光免疫法、发光免疫法、免疫法及电化学免疫法等非放射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16]。在饲料兽药检测中应用较广的主要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ELISA法特别适宜大批样品集中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适合现场单个或少数样品即时检测[17]。桑永玉[18]等用ELISA分析方法测定了饲料中的喹乙醇,最低检测限IC20为5.36 ng/mL,平均回收率为70.7%~134.6%。目前常见的盐酸克伦特罗、磺胺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等药物均有商品化ELISA试剂盒,由于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定量,操作简便,无需贵重仪器设备,且对样品纯度要求不高,在食品和饲料检测中被广为应用。

2.1.5 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气相色谱法是一个分析速度快和分离效率高的分离分析方法,虽然在检测兽药时存在涉及试剂繁多、操作过程复杂、检测成本高等问题,但因其检测灵敏度、精密度高、检出限低、结果准确等优点,我国国家标准也有采用此法检测氯霉素等,如GB/T 8381.9–2005,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005 mg/kg[19],能满足日常检测需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主要采用电子轰击源和负离子化学源,灵敏度高,能对药物做准确的定性分析。林小莉[20]等用乙醚提取样品,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衍生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饲料中6种雌激素类药物,检出限为3~8 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5.9%~96.3%。王培龙[21]等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和定量分析了配合饲料中的6种利尿剂,方法的定量限为0.5 μg/g。

此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GC–TOFMS)是一种快速定性筛查的手段,采用GC×GC二维特征谱图、TOFMS谱图库检索的定性手段,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饲料中多种兽药。GC×GC–TOFMS提高了色谱分离能力,应用于复杂基质背景下化合物的高通量快速分析取得较好的研究结果[22]。

2.1.6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该法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分析的液相分离方法。它没有高压泵,不受运行缓冲液的酸、碱性和其中的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的影响,具有溶剂和试样消耗少、分离速度快、分离效率高、适用范围广、选择性强等优点。蔡春平[23]等利用此法对饲料中的盐酸克仑特罗和沙丁胺醇进行检测,最低检出限为0.5 mg/kg,该法快速、准确且低成本。陈红青[24]也利用此方法对饲料中盐酸克仑特罗和沙丁胺醇含量进行测定,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83.2%~94.5%,82.5%~93.7%,最低检测限为0.02,0.03 μg/mL。

2.1.7 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是根据溶液中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建立在以电位、电导、电流和电量等电学量与被测物质某些量之间的计量关系的基础之上,对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仪器分析方法。由于其选择性和灵敏度高、检测快捷方便的特性,电化学分析技术在复杂体系中检测微量化合物和生物活性成分方面应用广泛。张寅艳[25]等采用该方法对饲料中的6种磺胺类药物进行了分离和测定,6个分析物能够在16 min内实现很好的基线分离,被测物浓度与峰电流在3个数量级呈良好的线性,检出限范围为0.08~0.20 μg/mL。王伟宇[26]等利用小型化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分析法测定了猪饲料中的β-兴奋剂,检测限为1.20×10–7~2.06×10–7g/mL,已成功应用于食品安全分析检测。研究表明,电化学分析法精密度高,检测程序简单,是实现快速、精确检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应用潜力巨大,甚至有国外学者认为其可用来替代高效液相色谱法。

2.1.8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在兽药检测领域被广泛应用,具有检测速度快、分辨率高、灵敏度高、进样量少、容易回收等优点,近几年来制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也大多采用HPLC法。目前HPLC法使用最多的检测器主要有紫外光度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等,荧光检测器灵敏度高于紫外检测器,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可以提供更多的光谱信息,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

紫外光度检测器在应用于兽药的检测时,其线性范围宽,适用于梯度洗脱,灵敏度高,不受流速的影响,温度对其影响小,不会损坏样品。邸万山[27]等采用三氯乙酸溶液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HPLC–紫外检测器测定动物饲料中的盐酸克伦特罗,加标回收率为97.8%~99.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3%(n=3)。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灵敏度高、噪音低、线性范围宽,流速和温度对其影响不大,适用于梯度洗脱。曹鹏[28]等用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饲料总的4种硝基呋喃类药物,定量限为0.25~0.5 mg/kg,平均添加回收率均大于7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荧光检测器选择性和灵敏度高。张素霞[29]等利用HPLC–荧光检测器对饲料中的莱克多巴胺进行测定,方法的检测限为0.48 μg/g,平均回收率为89.8%,变异系数为2.16%(n=6)。

2.1.9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能够对混合物选择性分析、分辨率高,适合化学稳定性差的药物检测,而且可进行化合物结构剖析和蛋白质序列测定。近年来有大量文献报道了LC–MS–MS法在测定饲料中氟喹诺酮类、β-受体激动剂、苯并咪唑类、磺胺类等多种兽药残留的应用[30–37],研究表明,该方法在定性方面具有良好表现,灵敏度更高,检出限可达1×10–9级。液质联用法常常作为确证方法使用,但是仪器设备比较昂贵,检测成本高,操作步骤复杂,目前国内正在逐步普及,相应的标准方法也在进一步制定完善。

2.1.10 生物传感器法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由生物敏感部件与转换器紧密结合、对特定的化学物质或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选择性和可逆性响应的装置,包括酶传感器、组织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等。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响应快、易于操作、高通量及适合现场检测等优点[38]。生物传感器法在国内饲料分析领域的应用还在探索阶段之中,国外有报道英国食品环境研究院(FERA)研究可以用便携式Vantix生物传感器在饲养场快速检测饲料中的抗生素,研究表明,应用Vantix生物传感器可以有效检测多种违禁抗生素。

2.2 饲料兽药检测存在问题与研究进展

目前已知的兽药品种繁多、应用广泛,随着饲料兽药使用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分析检测方法研究发展非常迅速,但各种分析检测方法灵敏度、精确度、检测限、检测程序繁简程度等各不相同。针对不同实验室具体仪器设备条件和分析检测场合与目的不同,结合现代分析科学发展趋势,如何准确、快速测定饲料兽药残留对于评价动物源性食品质量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随着设备的更新和研究的深入,对于饲料兽药的检测又涌现出很多新的方法,LC–MS–MS法已趋向研究及应用的成熟阶段,越来越被广泛采用。近年来,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以其高分离效率也开始应用在兽药残留分析领域,并引起了广泛关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是毛细管电泳最灵敏的检测技术之一[39],在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中应用较多,对兽药检测有很广阔的前景[40-4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技术选择性好,可有效避免杂质干扰,灵敏度高,也逐渐进入兽药检测领域。在兽药残留分析样品前处理环节,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已逐步被一些新的样品分离纯化技术所取代,如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免疫亲和色谱技术、分子印迹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等,以达到自动化处理、减少样品量、特异性和选择性好、环境友好等目的。黄怡[42]等报道了以莱克多巴胺为模板分子,建立的基于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莱克多巴胺的方法,检出限达到0.1 mg/kg,平均回收率均大于8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n=3)。研究表明,该方法用于复杂饲料基质中莱克多巴胺检测的效果优于相关标准分析方法。

3 结论

我国饲料中兽药的残留分析总体上仍较为落后,相关的检测标准方法还很不完善,目前饲料兽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方面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一是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提取溶剂,简化样品前处理手段来简化操作过程,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二是研究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来同时测定饲料中多种兽药残留;三是重点研究应用潜力大、定性定量更准确、检测精度高但还没有得到广泛普及的分析方法。

[1] 何志霞,史艳艳,高琳.畜禽产品中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残留于控制[J].畜牧业,2014,306(10): 47.

[2] 王俊钢,李开雄,韩冬印.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与动物性食品安全[J].肉类工业,2010,351(7): 45–47.

[3] 朱臻怡,冯民,何健,等.进出口食品中常见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检测技术探讨[J].化学分析计量,2010,19(6): 85–88.

[4] 王云,李军,古丽鲜,等.畜禽产品安全与兽药饲料管理[J].新疆畜牧业,2004(3): 21–22.

[5] 张春江.从韩国拟禁止动物饲料中使用兽药所想到的[J].中国牧业通讯,2010(20): 34–35.

[6] 周文海,屈健.饲料中常见药物最新检测技术进展[J].中国牧业通讯,2009(1): 37–39.

[7] 肖桂英,郭海霞,娄喜山.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饲料及兽药中四种硝基呋喃类药物[J].分析仪器,2010(3): 30–33.

[8] 饶钦雄,任琳琳,童敬,等.饲料中3种四环素类药物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J].中国畜牧兽医,2009,36(9): 4–78.

[9] 李肖莉,赵芳,李研东,等.“瘦肉精”的危害及管控措施[J].畜禽水产,2015,247(10): 51–52.

[10] 牛纯青,李振.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饲料预混剂中磷酸泰乐菌素的含量[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3(3): 58–59.

[11] 刘文光,李云芝,石瑞常,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兽药分析中的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 47-47.

[12] 张治炎.抗生素药品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1.

[13] 顾欣,蔡金华,刘雅妮,等.饲料中恩拉霉素的微生物学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2008,42(9): 17–21.

[14] 韩凤丽,董紫凌,宋平,等.饲料中磺胺类药物的薄层色谱检测方法[J].饲料研究,2007(9): 20–22.

[15] 王小莺,杨海翠.薄层色谱法检测饲料中的恩拉霉素[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4(17): 208–209.

[16] Nicholas W.Analytical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mycotoxins[J]. Analytica Chimica Acta,2009,632: 168–180.

[17] 徐超,宋焕,刘向阳,等.饲料中霉菌毒素检测技术新进展[J].饲料与畜牧,2009(10): 42–46.

[18] 桑永玉,金仁耀.喹乙醇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饲料中ELISA分析方法的建立[J].核农学报,2015,9(6): 1 081–1 087.

[19] GB/T 8381.9–2005 饲料中氯霉素的测定气相色谱法[S].

[20] 林小莉,李宁,霍峰,等.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饲料中6种雌激素类药物[J].分析测试学报,2016,35(3): 322–326.

[21] 王培龙,范理,宋荣,等.气相色谱–质谱法确证分析饲料中6种利尿剂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9,28(12): 31–34.

[22] 李晓娟,彭涛,李重九.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的特点及其在食品污染物分析研究中的应用[J].分析测试学报,2012,31(5): 628-632.

[23] 蔡春平,陈枝华,翁若荣,等.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快速测定饲料中的盐酸克仑特罗与沙丁胺醇[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12(6): 655–660.

[24] 陈红青.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用于饲料中盐酸克仑特罗与沙丁胺醇含量的测定[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5): 615–617.

[25] 张寅艳,靳淑萍,李自成,等.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饲料中的磺胺类药物[J].分析试验室,2010,29(3): 1–5.

[26] 王伟宇,张玉莲,邢晓平,等.小型化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猪尿和猪饲料中的β–兴奋剂[J].色谱,2008,6(2): 228–231.

[27] 邸万山.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动物饲料中盐酸克仑特罗[J].中国酿造,2016,35(6): 170–173.

[28] 曹鹏,耿金培,尹大路,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饲料中的呋喃唑酮、呋喃西林、呋喃妥因、呋喃它酮药物残留量[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3): 24–427.

[29] 张素霞,沈建忠,丁双阳,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莱克多巴胺[J].中国饲料,2005(10): 33–35.

[30] 李丹妮,严凤,张文刚,等.液质串联法测定饲料中16种β-受体激动剂[J].饲料研究,2011(12): 43–47.

[31] 吴银良,皇甫伟国,杨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饲料中8种苯并咪唑类药物[J].分析测试学报,2010,29(12): 1200–1204.

[32] 秦燕,张美金,林海丹.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饲料中的10种磺胺[J].色谱,2005,23(4): 397–400.

[33] 封家旺,李封赛,顾庆云,等.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6种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J].畜牧与兽医,2015,47(3): 101–103.

[34] 刑宇,吴翠玲,左夏龙,等.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的他唑巴坦[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6(3): 46–50.

[35] 赵颖,刘瑜,金雁,等.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法同时测定配合饲料中29种兽药[J].色谱,2012,30(9): 908–914.

[36] 严凤,张文刚,李丹妮,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饲料中15种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的测定[J].分析测试学报,2008,27(11): 164–167.

[37] 贾振民,班付国,吴宁鹏,等.饲料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含量的UPLC–MS/MS检测方法的研究[J].饲料工业,2009,30(7): 36–39.

[38] 李冰,李剑勇,周绪正,等.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畜牧与兽医,2012,44(5): 82–86.

[39] Guzman N A.CaPillary EleetroPhoresis Teehnology[M]. NewYork: Mareel Dekker,1993: 605–614.

[40] 饶钦雄,赵志辉.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兽药和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J].动物医学进展,2008,29(181): 24–27.

[41] 蔡元丽,杨甲甲,王宇飞,等.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测定抗癫痫药加巴喷丁[J].色谱,2010,28(12): 1 179–1 184.

[42] 黄怡,张青杰,刘敏,等.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莱克多巴胺[J].色谱,2012,30(1): 56–61.

Application and Detection Techniques on Veterinary Drugs in Fodder

Zhu Zhenyi, Wei Yunji, Feng Min, He Jian, He Zhenghe, Qin Xian
[Huaian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eed Safety Testing(Huaian), Huaian 223001, China]

Veterinary drugs were widely used in fodder along with the need for treatment to prevent diseases and promote growth of animals. The familiar kinds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veterinary drugs,application of veterinary drugs in fodder and harmfulness of veterinary drugs to human body were expounded. The determination technique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veterinary drugs in fodder were introduced.

fodder; veterinary drugs; application; harmfulness; determination technique

O657.7

A

1008–6145(2016)06–0114–06

10.3969/j.issn.1008–6145.2016.06.028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015IK131)

联系人:朱臻怡;E-mail:zhuzy@jsciq.gov.cn

2016–08–13

猜你喜欢
兽药类药物饲料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粤海饲料
羊饲料的营养成分及配制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中兽药在家禽养殖中的作用与应用
渔用抗生素类药物(3)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饲料Ⅱ个股表现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