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智(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关于高校开展定向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分析
□莫 智(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定向运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丰富高校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本文主要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概述、定向运动、定向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以及定向运动的活动开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高校定向运动的开展有所帮助。
高校体育定向运动校园体育文化
200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各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定向越野方面的教育与训练,并将其纳入教学内容。定向运动以其自身的健身性、娱乐性、广泛性、社交性等特征,与体育文化产生共鸣,成为高校校园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通过定向运动,学生能够丰富体育文化知识,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锻炼各种品质,培养创新能力,同时,还能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可见,高校定向运动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1、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模式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教师、学生为参与主体,以体育活动为基本表现形式的一种独特的具有区域性、群体性的文化,是师生创造的一切和体育相关的财富总和。它是一种随着学校而产生、在校园特定环境下的亚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高校校园体育体育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当前我国高校从这三个层面提出了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模式构想,加强包括体育场馆、器材设备在内的体育物质文化环境建设;科学管理,完善各级管理机构;不断创新,打造校园精品体育活动;进一步完善俱乐部模式的体育教学,不断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
1.2、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重视与解决:(1)物质文化建设不足。随着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生对高校体育运动场地、教学设施需求增加。再加上体育场馆设计不合理,影响体育文化建设,阻碍学生全面发展;(2)制度文化建设不严。当前高校体育制度文化建设仅仅是停留在规定的层面,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就导致制度文化建设缺乏有力的保障;(3)精神文化建设不深。这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导致体育文化被弱化,无法让高校学生接触全面、专业、最前沿的体育理论知识,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致不高,不利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2.1、定向运动的含义
定向运动最初产生于1886年瑞典的一项军事活动,1895年定向运动作为一种体育比赛项目诞生,上个世纪80年代定向运动引入我国,90年代我国一些高校开始将定向运动纳入课外体育活动,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定向运动主要是参与者凭着对地图的识别和使用能力,利用一张详细精确的地图和一个指南针,按照预先设计的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自己选择道路以最短时间达到终点者为胜。这是一项简单且富有智慧的运动,一般在森林、公园、郊外、校园进行。该项体育活动体力智慧并重,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2.2、在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可行性
高校办学规模扩大,高校校园建设也在不断加强,环境日益优美,植被资源丰富,场地资源越来越丰富。这就为定向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其次,定向运动集健身性、娱乐性、知识性、趣味性、社会实践性和国防教育于一体,既能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又能锻炼意志力,培养独立解决能力,不但符合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定向运动对硬件要求比较低,只需要在公园、森林、校园、郊外选择一块场地即可。定向运动教学只需要地图和指南针,后期教学或比赛所需的电子打卡计时系统是一次性投入,这大大节约了高校体育经费。同时,教育部已经将定向运动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纳入体育课程,甚至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已经将定向运动定位必修课程内容,为高校定向运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此外,高校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对定向运动具有浓厚的兴趣,渴望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为定向运动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高校开展定向运动是可行的。
3.1、丰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已经实行了选课教学模式,然而由于师资力量、专业单一、场地设备不足等教学条件的限制,造成高校开设的体育项目十分有限,学生选择的空间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而定向运动对器材设备要求较低,只需定向图和指北针,也不需要专门投资建设场地,有效缓解了因高校扩招而导致的体育场地不足等现象。其次,由于定向运动技术要求简单,学生的参与面广,在扩大学生体育活动范围的同时,丰富高校体育运动项目,丰富了高校学生的体育生活,它以其自身的魅力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同时,定向运动主要是借助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而开展的,突破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办学空间的限制,拓展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从而丰富了高校体育文化内容,实现良性发展。
3.2、增添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美感
体育是人类追求美与健康的一种有效手段,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人们在其中能够享受身心的喜悦,带来身体乃至精神和文化的健康。定向运动体育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在定向运动影响下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定向运动中,参与者的身体直接参与,培养其健康、气质、品格、力量和意志,提高其精神境界,突出了体育运动的精神美特征。广大师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和谐氛围,增加了同伴间的感情,从而获得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由于定向运动要求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有助于激发参与者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克制内心的散漫和懈怠,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与观念。这样,定向运动就为高校体育文化增加了身体美、心灵美和行为美。
3.3、优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资源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教学规模扩大,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相对不足。而高校定向运动的开展能够优化体育文化资源。定向运动是定向技能和定向越野跑的技能,一般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大部分高校在建设过程中都会充分考虑地理生态环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校园定向运动的活动区域,为定向运动场地资源的优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对地理生态环境的利用。定向运动教学活动场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必须合理开发利用校园定向运动的场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该项运动充满活力,为定向运动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活动场地检查点的开发,特别是植被丰富、周边环境友好的区域特征物,以备制图和教学布点时用,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教学资源。
3.4、扩大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力
一方面,定向运动课程的开设拓宽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如树立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人、关怀人、理解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打破传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观念,而增加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体育教师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充电,学会利用地理知识识别地图、利用几何知识设计路线、通过计算机制作地图等,调动学生参与定向运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自主型”模式的转化与发展。在定向运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学生亲身参与大自然,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激发了创造性思维,感受了大自然的熏陶,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这样,定向运动的功能充分发挥了出来,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再加上高校通过广播、电视、网站等加强定向运动的宣传,进一步扩大定向运动在高校体育文化中的影响力。
4.1、以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为主干开展定向活动
高校定向运动主要是参加者独立在郊外、森林、公园、校园等环境完成任务。在定向运动体育项目中,安全性是一个尤为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擦伤、扭伤、迷路、被蛇咬、被蜂哲等事故的发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定向运动参与积极性。这就要求以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为主干开展定向运动,以安全为首,确保定向运动的顺利开展。在安全问题上,教师要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定向运动教学中去,教会学生安全事故防范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处理伤、病、意外等事故的能力。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从学生定向运动的实际水平出发,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当然也要注意安全,回避危险区域。
4.2、积极利用校园社团力量
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有效推广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如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手段,宣传定向运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接触这一项体育运动。组织开展定向运动越野运动俱乐部,充分利用校园社团力量,广募爱好者,迅速推广与普及定向越野运动。或是向社会推广定向运动,让他们能够接受、亲身体验定向运动,扩大定向运动的影响力,使其发展成为一项男女老少皆宜、各阶层普遍参与的体育运动。
总之,高校定向运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又增加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美感,优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资源,还扩大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因此定向运动走入高校还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认真研究定向运动的影响与作用,不断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1]花楷,孙姗姗.论现阶段如何建设校园体育文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4).
[2]高志民.论基础教育阶段校园体育文化的初步构建[J].学苑教育,2014(06).
[3]周欣.定向运动在福建省高校的开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1(03).
[4]侯晓艳,吴红胤.校园体育文化对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研究[J].运动,2014(11).
[5]李依军.论校园体育文化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7).
[6]王建业,姜志勇,康高超.浅谈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及建设性对策[J].雪莲,2015(21).
G80
A
1006-8902-(2016)-11-ZQ
莫智(1982-),男,汉族,湖南长沙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