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现代农业园区景区化发展要素分析

2016-03-14 13:19蒙欣欣
当代旅游 2016年1期

蒙欣欣

摘 要:农业园区景区化是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以生态美学为理论基础,注重环境保护和规划布局,扩展了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为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象。本文对铜仁市农业景观发展要素进行了分析,包括景观生态要素、历史文脉要素、科学管理要素几方面。

关键词:农业园区;景区化;发展要素

一、铜仁市农业园区景观生态要素分析

(一)地理位置

铜仁市位于贵州高原东北部,武陵山区腹地,东邻湘楚(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地区 ),北接重庆,南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接壤,西与贵州省遵义市交界,是连接中原地区与西南边陲的纽带,地处东经107°45′—109°31′,北纬27°7′—29°5′。铜仁市国土总面积18003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0.2%。辖10个区县:碧江区、万山区、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松桃苗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69个乡镇(办事处)。 铜仁呈西北髙东南低地势。境內般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最高海拔为中部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2572米,最低海拔为东部铜仁市的下施滩205米。武陵山脉纵贯铜仁境内中部,形成东西境域兩种不同的地貎特征。东部是低山丘陵地貎,河流沿岸多是河谷坝子;西部是岩溶山原地貎,山高崖险,沟壑纵横。由于区內地形多变,所以奇山、异石、溶洞、暗河随处可见。

(二)气候特征

铜仁气候宜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光、热、水变化基本同步,年平均气温为13至17.5度。年平均降雨量1100至1400毫米,无霜期200至300天,日均温大于或等于10度,年日照1085至1324小时,占可照时数的百分之25至30,为旅游奠定了良好的气候基础。铜仁气候的基本特征为:春温多变,绵雨较多;夏季炎热,光照充足;秋温速降,多阴多雨;冬少严寒,无霜期长。

(三)水文条件

铜仁境内降水充沛,江河密布,水流湍急,山高落差大,是贵州省水文条件较好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境內河流以梵净山至佛顶山为分水岭,分属兩大水系。其山脉以东为沅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锦江、松桃河、车坝河等;山脉以西为乌江水系,乌江主要支流有六池河、石阡河、印江河、马蹄河、坝坨河和洪渡河等。河流总长度达10千米以上、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千米的河流,全区共有221条,其中属沅江水系的103条,属乌江水系的118条。

(四)农业种植

铜仁土地广阔,土壤肥沃,主要的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土豆、花生等,铜仁花生以壳薄、籽粒饱满、出籽率高等而享誉省内外。铜仁也有一部分水果作物,如西瓜、甘蔗、李子等。产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的空心李是区域性特色水果,其果肉脆嫩,酸甜适度,营养丰富,芳香可口。由于铜仁的气候条件极佳,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野生药材的大宝库,有杜仲、天麻、五倍子、白果、血藤等。铜仁牧草十分丰茂,牧草郁郁葱葱,量多质优,也十分适合发展畜牧业。铜仁现有5种园区模式:一是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园区;二是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园区;三是以畜牧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四是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园区;五是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园区。[1]

二、铜仁市农业园区历史文脉要素分析

(一)历史背景

铜仁历史悠久,远溯殷商。春秋战国属荆楚,秦属黔中,汉隶武陵,唐于此设万安县治。元初,有渔人潜入深处锦江江中的铜岩底洞,见三尊硕大铜人,分别是儒、道、佛的创始人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于是,朝廷于此设铜人大小江蛮夷军民长官司,明洪武五年(1372)改“人”为“仁”,明永乐十一年(1413)设府。此后,“铜仁”之名一直沿用,建国后设置铜仁地区行政公署。1987年8月21日,撤销铜仁县,建立铜仁市,铜仁市是铜仁地区行政公署的驻地,铜仁市是铜仁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中心。2011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

(二)民族构成

铜仁市总人口达430万,这里是少数民族占主要成份的地区。共有29个民族,即汉、土家、苗、侗、仡佬、回、布依、蒙古、瑶、壮等,其中少数民族28个,共有少数民族294多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8.4%以上。少数民族中超过1万人口的有土家、苗、侗、仡佬4个。

(三)文化艺术

铜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生活主要在农村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同时也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铜仁民族风情浓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民俗活动,松桃苗族同胞有三月三街节,“四月八”和“六月六”节、降龙节、赶秋节、玉屏侗族同胞有“赶坳节”、沿河土家族同胞有“赶年节”、江口羌族同胞有“羌年节”、石阡仡佬族同胞有“敬雀节”等等,这些民族传统节日,以歌言志、以舞抒情、以酒会友、气氛热烈、风情浓郁,是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反映了丰富的生活场景,充分展示了各族人民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另外,多民族在长期共同的农业生产生活中还创造了丰富绚丽的民间技艺和艺术,这些农业文化、乡土人文非常具有表现性和感染力,有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3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个省级文化艺术之乡,2个省级民俗文化村。有“玉屏箫笛”、“苗族银饰”、“苗族刺绣”“印江石雕”“德江傩堂戏”、“思南土家花灯”、“石阡木偶戏”、“万山的鼟锣艺术”“松桃苗族四面鼓和寨英滚龙”等等。这些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充分展现了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文化底蕴,是铜仁旅游资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铜仁市农业园区景区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铜仁市农业园区科学管理要素分析

(一)农业景观的管理

农业园区要实现景区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具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对园区的资源开发、经营服务进行统一的管理;二是空间和地域范围确定,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三是应具有吸引游客的吸引物和资源基础,游客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旅游;四是应具有必要的旅游设施,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五是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单位,既包括空间场所的独立,也包括智能的独立。[2]政府部门应该把农业景观视为一个开放的完整系统,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景观,从宏观上调控农业景观景区化的运行机制,通过统筹设计和优化调整发展布局、制定发展战略及政策措施、创新管理体制及市场化运行机制、制定相关技术质量标准及评价体、建立产业发展风险识别及防范机制等手段,为农业园区景区化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在农业景观管理的微观层面,要加大农业景观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其接待条件;优化农业景观的整体空间布局,提升其观赏性;注重对农户的技能培训,提高其服务水平;深度挖掘和利用农业景观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增强其核心旅游吸引力。

(二)旅游者的管理

旅游者是农业景观的欣赏者,同时也是农业园区景区化的服务和管理的对象,没有旅游者,农业园区就是去了开发的价值,经营和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农业园区景区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和体验,园区中的许多活动都是针对旅游者而量身设计的。在景区规划和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游客求新、求异、求知的旅游心理和求休闲、娱乐、审美等旅游需求,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和民族风情,打造旅游服务设施完善的园区,开发出具有农业特色和内涵的产品。

旅游者选择农业景观作为活动对象大多是为了放松身心,贴近自然和泥土,感受与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宁静、淳朴、休闲的乡村生活。在这种随意放松、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中,人们的责任感和公德心很容易弱化,一些旅游者出现了乱攀乱摘、践踏草坪、乱扔垃圾等诸多刻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这与农业园区景区化积极保护和发展农业景观的初衷显然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要加强旅游者的环保意识教育,从思想上防止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另外,如果游客数量长期超过农业园区的最大接待量,则会出现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系统的失衡,甚至会造成生态环境难以逆转的破坏,导致环境功能的衰退。可见,农业园区景区化必须考虑乡村旅游地的生态承受能力,可以采取旅游低谷期主动吸引游客,旅游高峰期控制游客数量、科学分流游客等有效措施,加强农业园区生态环境容量的合理控制和科学调度,避免游客过分集中在生态环境脆弱区,确保农业园区的旅游者始终处于环境承载力许可值域内,避免因旅游超载引发农业景观生态环境破坏,以实现农业园区景区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旅游经营者的管理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农户);2、专业市场带动型(市场+农户);3、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型(规模特色产业+农户);4、服务组织带动型(服务组织+农户);5、农业园区带动型(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示范园+农户型);6、中介组织协调型(“农产联”十企业十农户)。[3]由此可见,农业园区的经营管理者以开展旅游服务活动来获取经营收入的园区所有者、当地农户为主,他们除了向旅游者提供观赏对象外,还要满足旅游者游览过程中的解说服务、餐饮服务、园区内交通服务、纪念品销售服务、通信服务等需求,他们对农业园区的管理和经营水平往往决定着旅游者对园区的形象认知。

当前,农业园区景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经营者缺少市场意识,没有形成市场化运营方式,大多数农户在农业园区的经营上缺乏相应的服务知识和能力,农户既是生产者、管理员,又是服务员,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指导,造成服务不到位和服务工作混乱的情况。因此,要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旅游服务意识。在对素质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旅游业务知识的培训。这有利于农业园区经营者和农户们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从而谋求自身发展的新突破,使农业园区的发展迸发出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吴仲珍,杨燕铜.铜仁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9

[2]侯志强.《旅游城市经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3]曾球.《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研究》[D].北京: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