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带治疗中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骨折的临床观察

2016-03-13 19:17:11马辉
当代医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指骨性骨折张力

马辉

张力带治疗中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骨折的临床观察

马辉

目的 观察中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性骨折患者给予使用张力带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中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性骨折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固定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张力带加压包扎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均手术成功,3个月后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观察组患者恢复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效率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性骨折患者临床使用张力带固定骨折部治疗效,值得于临床推广。

撕脱性;中节指骨;张力带;固定复位

中节指骨骨折为直接暴力下容易发生。因多数损伤患者对指骨治疗未有高度认识,骨折后末端手指不能伸曲,形成典型的锤状畸形[1]。研究表明,使用张力带针对中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性骨折效果较为突出[2]。本次研究以80例中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中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性骨折患者使用张力带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80例研究对象均为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中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性骨折患者80例,均符合临床医学诊断标准。观察组40例,年龄20~57岁,平均(39.6±2.23)岁,其中男28例,女12例;对照组40例,年龄19~58岁,平均(40.4±2.13)岁,其中男29例,女11例。患者小学以下文化水平2例、初中文化水平28例、高中或本科学历50例;本次观察对象中不包含有严重脏器功能损伤、严重精神问题的患者或吸毒患者。对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相关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指神经麻醉或臂丛麻醉,在受伤指部近侧指间关节被侧面切弧形切口。将患者患处皮肤向两侧分离,暴露出指背腱膜中央与两侧腱束,尽可能的情况下保护好患者的周围软组织,暴露出骨折端,在距离骨折远端大约1 cm处进行钻孔。清除损伤部位淤血。在骨折部位上1 mm处打入克氏针进行固定,掌侧背面用克氏针与0.4~0.5 mm以90°穿过指骨,自掌侧面穿出。运用钢丝以8字行绕好,复位固定好。观察末梢循环及有无松动,冲洗创面进行缝合。对照组采用常规包扎:石膏托外固定掌指关节屈曲位、远指间关键伸直位以及腕关节背伸位。观察组采取张力带加压包扎法。观察末梢循环及有无松动,冲洗创面进行缝合。采用绷带将相邻的2个手指固定在一起,保证手骨伸直,患者感觉创口没有疼痛后可进行术后主功能锻炼,切忌不可用力过大,避免造成错位损伤。术后注意观察指端末梢血供,避免血肿感染[3-4]。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患者的康复训练3个月后恢复情况进行调查。显效:患者恢复较好,无其他并发症;有效:恢复一般,无较大影响;无效:患者恢复差,存在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据处理统计SPSS 17.0软件,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8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例6,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0%(3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P<0.05)。

3 讨论

中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性骨折多因为直接暴力下造成骨的完整性遭到损伤,临床手部外科常见[5-6]。以剧烈疼痛、活动受限、肿胀、畸形等为主要症状。保守固定治疗效果差,易造成畸形与活动永久受限,故临床推荐早期手术治疗。

李启朝等[7]学者认为,复位是手部功能恢复的基础保障。在牢固的内固定术下是可以尽早进行功能部位锻炼的。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关节畸形及僵硬等并发症,还能避免肌腱粘连的发生。针对中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性骨折患者,因骨折部位小无明显其他临床体征,故临床易被医生忽视。张力带对于指骨撕脱性韧带骨折具有加压固定作用,不易造成骨质移位,能避免骨折后产生骨裂,不会给骨折部位带来二次危险因素,利于术后恢复,防止术后活动受限。术后注意观察指端末梢血供,避免切口血肿感染[8]。对有临床合并症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术后预防并发症,避免血肿造成局部感染。促使局部皮肤张力得以缓解,在张力带使用下使皮瓣紧密贴合达到治愈。若出现皮缘坏死需尽早引流,使用抗生素治疗防治感染化脓。本次研究分别于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其中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85.0%,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结果表明张力带可有效起到固定作用,不限制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恢复。

综上所述,对中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性骨折患者临床使用张力带固定骨折部治疗效果好、创伤小、骨折部位愈合良好,值得于临床推广。

[1] 王利明,崔永锋.髌骨骨折治疗中对张力带原理的误解[J].中国骨伤,2010,23(2):125-127.

[2] 贾聘武.改良多组张力带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2):173.

[3] 王红胜,袁海平,袁勇,等.张力带在指骨侧副韧带附着处撕脱性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2,28(5):317-318.

[4] 李引刚,刘艳平,孙崇秋,等.跟骨骨折经皮撬拨术后张力带夹板固定疗效观察[J].中国骨伤,2010,23(11):821-824.

[5] 赵新梅,姜世平,何健飞,等.远节指骨基底部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5):1034-1035.

[6] 周广良,蒋国栋,巨积辉,等.锤状指的治疗进展[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3,27(2):166-168.

[7] 李启朝,边朝辉,张友乐,等.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法治疗掌骨干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4,30(4):262-264.

[8] 许振波,黄海明,吴维,等.两种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J].江西医药,2014(11):1222-122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033

辽宁 114200 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创伤手足外科 (马辉)

猜你喜欢
指骨性骨折张力
老年糖尿病患者须警惕骨质疏松性骨折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12
钢丝横穿末节指骨法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论张力
中华诗词(2018年4期)2018-08-17 08:04:12
超负荷运动时当心疲劳性骨折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34
张力
宝藏(2017年6期)2017-07-20 10:01:02
张力2
宝藏(2017年6期)2017-07-20 10:01:01
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特点及转归分析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AO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基底掌侧骨折伴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