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情感之弦的拨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情感

2016-03-13 14:03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桥头中心小学颜雅双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2期
关键词:大海感情情感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桥头中心小学 颜雅双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且儿童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认识世界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说明文,也写得趣味盎然,引人入胜,隐含着作者的审美情趣。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处于灵魂地位,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就是教师情、学生情、作者情的水乳交融,是教师、学生、作者共同弹奏的一曲和谐美妙,动人心弦的心灵交响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拨动学生丰富灵动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动真情”呢?

一、声情并茂感染学生 “天籁之音”将会牵动学生的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应当是教情、学情、文情三情的统一。要做到“三情统一”,教师就必须储情于胸,并利用激情导入,进而引导学生入境体验,最后融情入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满腔热情,并把自己的热情化作一种强大的感召力,然后充分利用这种感召力来感染学生,因为“感染,更富有艺术性,富有人情味,符合心理学的规律”(魏书生)。这样,整个课堂就会充满激情,教师同学生的情感就能得以沟通,学生同文本的情感也能得以沟通。例如,教学《十五从军征》这篇课文,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这是一个衣衫褴褛、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是一位十五岁从军打仗,八十岁才得以归乡的老兵。这位老人十五岁离家前,还是个容光焕发,朝气蓬勃的少年,历经六十五的战争折磨,此时他已经是遍体鳞伤,老态龙钟了。在风烛残年之际,他终于可以踏上回家的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兵,品读诗歌,进入诗境。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感情的潮水即刻涌上心头。当然,强调“情”,不等于语言不考究。“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音准、语调、声音、频率、语速、用词造句等均要琢磨,才能达到表达情意的最佳效果。教师动情,语言就会有感情的冲击波,这种感情的冲击波是肺腑心声的吐露,能叩开学生的心扉。其次,精彩的独白体现了对作品具有个性的理解,犹如一枚石子投入微波粼粼的糊面,荡起层层相叠的涟漪。教学“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这两句诗句时,师独白:心急如焚的老兵终于回到了家乡,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步颤颤巍巍地走到自己家的小院里。他看到的是什么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结合课文展开想象,你的眼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番话在学生心中更是激起层层感情之波,使学生受到了情绪感染。原本稍有凝滞的课堂气氛,又开始涌动创造的激情。这样的独白的确让人感受到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妙境。

二、在咬文嚼字中悟情

梁启超先生说过一段精彩的话:“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能抓住精彩的地方,激发学生的感情,促进学生的认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是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深入文本,感受人物感情。如《小抄写员》一课:老师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重点抓住了描写小抄写员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有感情地读,引导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内心复杂、矛盾的情感,理解人物的善良和爱心,感受叙利奥的情感。情感是以熟悉为前提的,教学时,我们要运用抓住文本,直观调动的方法,让学生从文本中感受人物情感,达到以理激情、情理交融的境界。

三、画面渲染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画面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月流,花鸟鱼虫,林海雪原,古金建筑,风土人情,人文故事,童话故事等方面,它们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珍品。这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无不引导学生畅游其中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画面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我先出示文章的插图展示,语言渲染,音乐烘托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出一种“融情融景,情景交融”的情境,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时那个冰冷的世界,场面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深刻地理解了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悲愤、痛恨,对劳苦大众的关心、同情、爱。这幅图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深受感染,犹如身临其中……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获得了一次缅怀鲁迅先生高尚品德、情操的情绪体验。

四、音乐渲染

将音乐恰当地引入课堂也是拨动学生情感之弦的好方法。因为,音乐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调节学生情感使人产生共鸣,能激发学生想象,启迪学生思维。在教学《我家住在大海边》一课时,揭题时,我先播放一首《我家住在大海边》的歌。当播放完这首明丽、愉快的歌曲,学生还沉浸在优美动听旋律中时,我关掉录音机,问道:“同学们,刚才听的这首歌美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看大海,去领略它独特的美。”(读题)这样的导入不仅新颖别致,而且创造了热烈的课堂氛围,奠定了课堂基调,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理解“大海哗哗地歌唱”这个拟人句时,我先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层层海狼涌上岸边,拍打海滩,发出哗哗的撞击声。学生通过听看理解理解可大海哗哗地歌唱,实际上就是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使学生感受到小作者把大海当作人来写,突出了大海的亲切、可爱。接着指名读、齐读、师读,最后闭上眼睛听录音读,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学生正是在音乐的渲染下,不自觉地进入到语言文字描述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人文教育。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要善于用真心用真情去触碰学生,去引导学生,达到师生互动,教学过程就会变得趣味盎然。教师,就是一个“琴师”,要工于“音律”,富于激情,弹准音符,学生这把“琴”才会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

猜你喜欢
大海感情情感
大海捞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问大海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冬日的大海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