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景博,屈正庚
职业技术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育的研究
樊景博1,屈正庚2
(1.商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商洛726000;2.商洛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商洛726000)
2014年国家再次强调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职业技术大学,目的是实现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的零接轨。职业技术教育的显著特色体现在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3个方面。因此作为地方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更需要向职业标准看齐,教育模式更要突出实践性。探索职业技术背景下地方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培养模式,从传统模式培养人才的问题出发,具体分析计算机类专业改革的必要性,进一步探究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与优势,最后提出计算机类专业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思路,使教师达到“双师型”、学生培养过程职业化,入职就可以上岗的目的。
职业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地方院校;技术型
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动力之源,社会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服务科技,促进社会高速发展、加快高科技发展是许多国家经济腾飞的致胜法宝。中国正在走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之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是新型工业化发展必由之路”。高等教育成为走在这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领军力量[1]。
2014年中国教育部提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转型为职业技术型大学,因此,学校应对人才培养的模式积极调整应对,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必须不断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新时期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计算机职业技术型人才,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我国的计算机应用、实践、创新水平,使我国实现从计算机的市场大国向技术强国的夸跃。近年来根据IT行业的发展变化,对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究,取得了一些让人满意的效果。
我国计算机专业在上世纪80年就发展起来,刚开始以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的大专学历起步,到1999年出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后来陆续出现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相关专业,这些年里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量信息技术人才,随着IT行业的发展,培养出的人才越来越不乐观,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近几年来我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学到的知识懂标不懂质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无法适应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从历届毕业生调查反馈信息发现,社会需求和我们培养的学生存在很大差距,导致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其关键原因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没有紧跟时代步伐,具体表现一下几个方面。
1.1 课程体系、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计算机专业软件设计、网络技术两个方向,也是目前社会需求量最大的方向,就业岗位也比较多,要求就业人员的素质也特别高。但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真正找到对口的工作十分困难,问题在于课程的设置不能与市场接轨,课程更新不能与企业同步[2]。
目前社会大趋势的改变,使现在全国各高校教学都存在压缩课时,强调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动手能力培养的课程依然没得到改变。例如在开设《数据库开发与应用》课程总学时为72,理论学时分配了36,实践学时分配了36,在多媒体教师利用投影仪进行电脑辅助教学,学生只能看着教师演示,自己无法动手,实践课才能安排学生去机房练习,学生竖起两个耳朵听的知识去练习时已经忘记了一大半,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讲解的很多知识有些陈旧,没有紧跟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还有一些课程,例如《C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是本科阶段必修的课程,但从用人单位考虑,非常少的用到这些课程的知识,导致学生花费了很大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1.2 教师队伍不合理、知识结构陈旧
随着高校的扩招,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学生数量增加,导致教师人员不足,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队伍的无法满足现状的需求。
第一,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教师和实验教师严重不足,使得一个教师要上好几门专业课程,导致教学效果不良。第二,学科带头人欠缺。没有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指导专业的开设和课程的设置,使得课程之间衔接存在一些问题。第三,教学团队、骨干教师队伍尚未形成。没有形成统一风格的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进行交流与解决,骨干教师也不足,无法形成专业名师。第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较弱。我校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进入IT企业了解运转环境更少,根本没有真实的体验一个项目开发的过程,导致教师进行纯理论的教学,学生对理论知识转化实践进行机房练习是片面化、简单化、理想化。
1.3 专业定位含糊,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错位
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定位:适应本地方市级以下企事业单位的实用型人才,对计算机进行简单的维护维修、网络组装与搭建、常用软件的操作;培养目标是系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熟练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思路,并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在90年代还是蛮适应的。对于发展迅速的21世纪,计算机专业的科学分工越来越细,这样的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专业定位十分含糊,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训练和开发研究,不利于学生成才。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社会脱节,造成办学理念很难转变,在就业市场上学生处于茫然和尴尬的地位,影响了学校的就业率[3]。
1.4 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下降,不能因材施教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走下降的趋势,尤其像普通本科学校的学生尤其如此。现在学生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差,对教师的依赖性特别强烈,只要教师不讲的内容学生根本不去看,甚至上课时候很多学生连课本、笔、纸都不带;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也不够,强调自我、服务自我,沟通能力、合作精神极差,而计算机专业主要就是项目开发与设计,特别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缺乏合作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
2.1 就业市场需要高职业标准的人才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网络社会,迫使各行各业之间竞争力非常强烈,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希望人才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进入单位立即适应岗位,获得业绩与成果。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培养出与社会“零距离”的人才。以前的教育模式、教育观点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必须大幅度的改革教育模式。
2.2 经济、地域影响人才的需求
社会的发展需要全方位的人才,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城市对人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在沿海发达城市对人才的整体素质、修养、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高;西北地区要求人才相对低一点;新疆、西藏、东北三省更低一点,他们急需要一些技术性人才。但是在教育过程并没有分层次教育,采取“一刀切,一手抓”的模式,教育出来的人才没有明确目标与方向,就影响到就业和社会的需求[4]。
2.3 计算机专业的显著特点迫使教育方式改变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是其他学科基础,也是一种交叉学科的产物,需要掌握很多知识。同时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非常迅速,教育理念不断变化,就业市场需求不断更新,引起教育过程中与社会脱节。因此就需要不断改变教育方法,让学生不仅要掌握好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原理、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最新的软、硬件技术,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开发能力,以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社会的需求。
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工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双重属性,具有普通教育的一般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同时也拥有一些特殊属性,需要与地方经济、服务市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些特殊的属性就确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5]。
3.1 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
2014年国家教育部专门提出职业技术教育目标,强调以服务促进就业,以就业强化服务,指明了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职业技术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自我发展为主转变为以社会需求为主,在地位上强调服务与适应的关系,传统的升学导向转变为就业导向。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学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6]。
3.2 培养技能型、技术型人才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特征体现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就是培养技能型、技术型人才。走出校门以后能够上岗就业,创造出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价值,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调学用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现场难题等能力,具备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相应本领。
3.3 以“发展需求”为驱动能力
一般而言,普通大学强调宽泛性、融合性、稳定性和宏观性。而职业技术教育有它自身的特色,需要实用性、针对性、及时性和灵活性等特点。进一步讲,职业技术教育强调社会需要“我”干什么,而不是“我”能干什么,即以“发展需求”为驱动,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把人才市场需求状况提前搞好,新的职业岗位调查好。
3.4 实践训练课为主,强调能力本位
随着社会市场的不断变化,人才流动不断扩张,市场需要经过职业训练的工作者,这些训练需要在学校完成。职业技术教育就是按照职业岗位对应用能力的需要组织教学,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限,不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技术的熟练性和服务的规范性。职业技术教育非常注重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甚至要求达到45%以上,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7]。
3.5 走产学合作道路,发展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是一个系统化、长期化的工程,与就业、产业部门关系密切,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表现,需要就业、产业部门的参与和支持。同时要完成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任务,突出“实用”、“实训”、“应用”等特点,这就要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不能仅仅依靠机房、实验室,还需要实践能力的实训基地。基地需要依托社会、企业、公司、单位协助,走产学结合的道路,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8]。
4.1 根据就业岗位、社会发展调整专业培养目标方向
高等教育部司长刘大鹏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多次提出:“专业是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学校对社会适应得怎样,要通过专业设置体现出来”。对于地方院校来说,需要与当地的行业需求、地域特点、生活环境相结合去培养人才,把学校的教育与社会、行业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当地行业对人才需求相适应。
建设培养专业之前,首先要大规模、大批量的市场调查报告与数据分析,掌握科技发展、人才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其次成立专业建设与教育指导委员会,广泛征求企业与公司对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全体教师定期积极讨论人才规格与培养目标,制订切实有效的培养计划,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思路,形成教学团队与课程群,组织教研活动讨论每门课程知识讲解细节,向就业岗位靠拢[9]。
4.2 以操作与技术能力为目标,构建教学模式
制定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计划必须体现以实践能力、强化技术为中心,以“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为基础,即有利于学生操作动手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技术能力的形成;有利于教学开展与市场需求的接轨,从而来构建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结合地方服务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认真分析专业就业岗位要求,构建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向技能型人才发展[10]。
(1)理论知识一般包括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来构建。通识课主要是语数外、体美劳、毛概马哲等,目的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做一个“四有”人才。专业基础课就是学习计算机最基本、最简单的理论,熟练、精通掌握各种操作技能,也是任何一个专业大学生掌握的技能,为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课程打下坚定的基础。专业主干课就是体现专业特色,这些课程指导学生就业,它是一生维持生活的“饭碗”。计算机专业方向很多,这个时候就要考虑目前社会这个大市场急需要的人才去培养,同时强化学生的操作性、技术性、实用性、先进性。
(2)实践知识由基本技能、专业特色技能、系统工程技能三个模块来构建。基本技能就是最简单的操作,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精通各项操作,通过通识课和专业基础理中的实验环节来锻炼。专业特色技能就是学生急需的“饭菜”,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学习的众多课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重点突出技术、技能与实用,主要通过专业主干课程来训练学生。系统工程技能就是学生深入公司、单位中去,真真切切地感受岗位对用人的要求,主要通过毕业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等相关环节,使学生能更自信地适应社会工作岗位,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11]。
4.3 投入巨大资金,加强实践环境建设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至少需要四大类实验环境来满足学生与社会的需求,否则学生在学校里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学习,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为社会、企业创造出他们需要的价值。具体情况如下:首先需要计算机软件技术实验室,负责完成各种语言程序设计、系统项目开发的验证型、综合型、创新型实训的实验,必须保证单人单机实验,设备运行流畅。其次需要计算机维护与维修实验室,完成计算机的组装与拆卸、故障的排查与处理、操作系统安装、常用软件工具安装等,保证单人单机。再次需要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完成局域网的搭建、互联网设计与组建、路由器的配置与处理、网络安全的控制等,可进行分组实验,网络管理保证单人单机。最后需要计算机多媒体设计实验室,完成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相关资料的采集、编辑,广告设计、艺术绘图等制作过程,保证单人单机。
4.4 发展校企合作道路,增强师资队伍实践能力
教育的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与就业,在这里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教师,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数量适当、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很困难,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与时间[12]。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学校与一些企业、培训基地需要长期合作,利用寒暑假时间投放教师进去学习,适当给教师一定补助。提高学生的技术与技能,首先教师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计算机专业本身就是动手、操作、实践的专业,更加需要企业合作,即采用以企业为源头、以产业为目标、以产业带动学习,相互合作、共同促进。
(2)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走“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一般来说,普通学校的师资往往强调教学与科研能力,强调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极强的科学探索能力,而对技术转化及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不高。计算机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各种技术实际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不仅具备宽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普通学历证书),又必须掌握相当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企业或第一线工作经验),需要学校制定出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大批量教师进入第一线企业去锻炼与实践[13]。
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4年国家教育部再次提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全国高校的教育向职业化方向靠拢,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属性,清楚地指明职业技术教育趋于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三个方面,作为一个地方学校建设计算机专业,更加急需要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14]。
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在职业化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应从培养定位、培养过程、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促进技术型与技能型的人才培养质量,把IT企业的生产、研发等天然的实践岗位作为锻炼教师、培养学生的重要阵地,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校学习缺乏实践操作、系统工程训练的问题,实现从学校到就业的“零过渡”。
[1] 陶智,吴云花,周淑娟.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5(11):88-89.
[2] 彭小宁,刘卫国,李晓梅.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研究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4(22):94-96.
[3] 张坤,唐琳.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225-227.
[4] 鲍洁,梁燕.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5):47-50.
[5] 帅杨.专业技能标准建立的思考——从高等专科职业教育到本科职业教育的转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34(6):85-88.
[6] 项建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32(8):164-168.
[7] 林海亮,李雪.“3+2”职业教育模式人才层次化培养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3,780(32):19-21.
[8] 任美睿,郭龙,青巴图.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构建[J].高教学刊2015(1):5-8.
[9] 孔芳,俞莉莹.现有培养方案体系下的应用型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69-170.
[10] 樊景博,屈正庚.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微型电脑应用,2015,31(1):36-40.
[11] 高燕,刘永俊,常晋义.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2(12):42-45.
[12] 蔺永政,朱红岩.学科竞赛促进计算机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3(13):114-119.
[13] 俞鹤伟.具有国际视野的计算机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146-149.
[14] 陈斌,杨桦,杨小燕.“双平台、双主线”现代IT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7):148-152.
A Study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n Local Universities
Fan Jingbo1,Qu Zhenggeng2
(1.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726000, China;2.Faculty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726000, China)
In In 2014,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once again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and presented that some newly-built universities should transfer to applied-oriented vocational universities with the target of non-distance connection to social needs. The featur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to meet local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emphasize engineering technique and to be oriented by market. Hence the computer engineering discipline should target the engineering standard and practice. The paper explores the training mode of local universities by dealing with the necessity of reform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t also explores the characters and advantag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 points out that the reforming way should make the teachers be "double division type", the students be trained with professional mode. The students can be competent to their jobs after they graduate from these universities.
Technical education; Computer education; Local colleges; Technology form
1007-757X(2016)12-0015-04
TP311
A
陕西省教育学会课题(SJHYBKT2012014-01),商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jyjx01006)
樊景博(1966-),男,商洛市人,商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基础教育、数据库开发,商洛 726000
屈正庚(1982-),男,西乡人,商洛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据库开发、网络控制,商洛 726000
(2016.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