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阳院士发现肝癌患者中红细胞增多症的分子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在线发表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院士研究成果,癌细胞来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肝细胞癌的进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并且EPO/EPOR可被视为具有红细胞增多症的肝癌患者的一个治疗靶标。
红细胞增多症(Erythrocytosis)与许多类型的肿瘤相关,包括肾细胞癌、脑膜瘤以及肝细胞癌(HCC)。红细胞增多症是HCC中最常见的一种副肿瘤性综合征,存在于3%到12%的患者当中。据报道,肝癌细胞负责生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可导致肝癌患者中的红细胞增多症。然而,驱动癌细胞相关的EPO生产的分子机制,一直都是未知的。
EPO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调节着红细胞生成、血管生成、细胞保护和增殖。在成人当中,它主要是由肾脏的肾小管间质细胞产生的。然而,在胎儿发育阶段,肝脏是EPO的主要来源。EPO通过结合EPO受体(EPOR)而发挥作用,EPOR主要表达于红系祖细胞的表面。当缺乏EPO时,EPOR作为二聚体出现,并且与Janus激酶-2(JAK-2)酪氨酸激酶分子相关。在EPO结合后,EPOR的构象发生改变并激活JAK2相关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从而导致这些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分化。
EPOR在非造血细胞起源的肿瘤细胞系中表达,包括HCC、乳腺癌和宫颈癌,这是很值得关注的,因为合成的EPO经常被用来治疗癌性贫血,并能对肿瘤细胞产生不可逆转的增殖和/或存活效应。越来越多的临床前证据表明,内源性EPO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以及治疗的耐药性。同样,一些临床试验已经表明,在治疗过程中施用红细胞生成刺激剂,可减少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为了调查某些肝癌患者中红细胞增多症发展的潜在机制,该研究小组对肿瘤和癌旁正常肝样本进行了全转录组和线粒体DNA(mtDNA)测序。他们发现,线粒体DNA突变导有助于缺氧诱导因子(HIF)的积累,由于三羧酸(TCA)循环代谢物的耗尽。持续增加HIF可诱导肝癌细胞强大的EPO表达和分泌,从而促进红细胞增多症和HCC的进展。为了阻断EPO/EPOR信号,研究人员使用一个EPOR胞外区Fc融合蛋白,并成功地在体外和体内抑制了肿瘤的生长。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癌细胞来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在HCC的进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并且,EPO/EPOR应被视为具有红细胞增多症的肝癌患者的一个治疗靶标。
原始出处:Ke S,Chen S,Dong Z,et al.Erythrocytosisin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ortends poor prognosis by respiratory dysfunction secondary to 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s[J].Hepatology,2016 Oct 24.doi:10.1002/hep.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