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中药调剂技术信息化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6-03-13 17:01:15申海进刘新新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调剂调配竞赛

申海进,李 勇,刘新新(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0)

高职中药调剂技术信息化课程改革与实践

申海进,李勇,刘新新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0)

针对中药调剂技术传统教学难题,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努力将技能竞赛内容和标准制度化地融入教学,目的是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效益最大化。

高职;中药调剂技术;信息化

中药调剂工作与健康息息相关[1],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术[2]。中药调剂技术不但是全国及江苏省职业院校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还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药调剂员的对接项目。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需求,为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核心技能,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 改革思路

我们尝试在吃透教材、充分分析学情基础上,结合学生未来工作环境和岗位实际需要,以信息化教学大赛评价指标为参照,以技能竞赛要求为依据,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准绳,探索合适的教学设计,努力使日常教学、技能竞赛、职业鉴定3者有机结合。

2 教材选择与内容调整

2.1教材选择

围绕课程标准,课堂教学选用由裴慧荣、黄欣碧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医药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中药调剂技术》(以下简称“规划教材”),该教材也是教育部全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参考书选择《中药调剂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国家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药调剂员职业专家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出版)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规程中药调剂比赛方案(包括中职组和高职组)。

2.2内容调整

规划教材由“模块一中药饮片调剂”“模块二中成药调剂”“模块三中药贮藏与养护”3部分组成,其中“模块二”和“模块三”我校另设有专门课程。“模块一”有7个项目,分别为“项目一调剂的设施与工具”“项目二 审方”“项目三计价”“项目四调配”“项目五复核与包装”“项目六发药”“项目七汤剂的煎煮”。根据中药调剂员国家职业标准中中药调剂的相关要求及中药传统技能竞赛规程中关于中药调剂小项的比赛要求做了适当调整,具体如下:

(1)保留了规划教材的“项目一调剂的设施与工具”。

(2)简化了规划教材的“项目二审方”。审方相关内容另有专门课程详尽讲解,为避免重复、浪费学生时间,该项目内容直接简化为“审方应用”。

(3)保留了规划教材中的“项目三计价”。

(4)充实了规划教材的“项目四调配”。规划教材“项目五复核与包装”中“复核”部分包括查验称药工具,审查处方有无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检查毒性药物,检查调配剂数,以及所配药物有无发霉、虫蛀等变质现象。这些内容在前面的“项目三审方应用”中已有所体现,本课不再重复。去除重复后的“复核”内容很少,加之又与“调配”联系紧密,所以将“复核”并进“调配”,作为新的“调配”项目的一部分。

(5)扩大了规划教材的“项目六发药”。将“项目五复核与包装”中的“包装”及“项目七汤剂的煎煮”整合并入“项目六发药”。同时在规划教材原有内容基础上增加了“清场”内容,并入“发药”项目。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整合原因是“包装”为“发药”的准备,而“汤剂的煎煮”为“发药”的交待,“清场”为“发药”的善后,它们连贯而统一,不能分离,整合后的项目为“发药与清场”。

以上调整均针对我校学生的学情特点,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有效学习。调整后的“模块一中药饮片调剂”有“项目一设施与工具”“项目二审方应用”“项目三计价”“项目四调配”“项目五发药与清场”。

因“调配”是本课程的重点教学环节[3],在教学实践中,为方便学习,我们进一步将“调配”分解成“清理戥秤与桌面”“审慎压方”“铺纸”“持戥”“校戥”“识戥”“抓药”“分戥称量”“按序调配”“特殊处理药物”“复核”“单包注明”12个操作单元。

3 学情分析

3.1起点水平

我校药学类专业为五年制高职,就读学生均为初中毕业,他们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对动手操作较感兴趣。

3.2认知结构

本课程学习前,学生已经学过中医药学概论、中药鉴定技术等课程。高年级学生参加中药调剂员职业资格鉴定时,低年级学生已作为工作人员耳闻目睹了考试全过程。学校力推的“技能竞赛人人参与”活动,也使部分学生对中药调剂有了更深的理解。

3.3学习态度

自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 31号)启动以来,2013年江苏省和常州市相继确定了各自更高的服务目标。《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32号)也明确指出要拓宽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岗位设置,推进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学生在了解这些情况后,大多数愿意学好本课程,为就业蓄积能量。

3.4学习动机分析

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很明确,他们知道学好中药调剂技术不但是考级考证的需要,也是参加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需要,更是将来到医院中药房或药店中药柜台等就业的需要。

3.5学习风格

学生对说教式教学普遍反感,讨厌填鸭式教学法,喜欢层层推进的、直观的、参与式学习方式。

4 传统教学难题

(1)不同教师评判标准不一致;(2)教师需多次重复演示同一动作,指导顾此失彼;(3)学生动作不规范,操作不到位;(4)部分学生学习倦怠。

5 资源开发与整合

技能大赛对竞赛范围、类型、流程及比重等作了详细说明,有助于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整合[4]。为使教学内容衔接更具逻辑性和突出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具实效性,我们结合学生未来工作环境和岗位实际需要,按照“有趣、有理、有用”原则,针对重点环节“调配”制作了中药调配动作规范软件(包含操作要领的文字说明、动作规范的演示图片、真人演示视频、3D仿真动画等),中药调配操作要领语音识别软件,中药调配操作规范视频纠错软件等多种可视化资源;基于动态捕捉技术自主开发了交互性能良好的中药调配动作规范训练软件。

将以上软件及教案、学案、课件、作业、测试等资源一并整合至网络学习平台。该平台适合多种操作系统,支持多种终端登录。学习效果评判采用了较规划教材及中药调剂员国家职业标准更高的技能竞赛“中药调剂”小项的要求。评判标准与分值安排均事先植入网络学习平台及相关软件,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学生的练习、考核成绩,系统都会如实记录,计入平时成绩。

6 教学程序

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5],竞赛设计和教学设计的同质性决定了技能竞赛可以作为教学设计改革的参考[6]。下面是以中药调剂竞赛过程为蓝本,结合学情,同时参照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及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要求拟定的教学流程。

6.1课前

(1)学:利用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向学生分发学习讲义与导学案,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理论作业并提交。

(2)看:学生打开学习平台上的中药调配动作规范软件,观看动作规范的图片、真人演示视频、3D仿真动画等(视频与动画均附操作要领的文字说明,可随时暂停、回放、慢放、快进),并点选提交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

(3)说:学生打开学习平台上的中药调配操作要领语音识别软件,选择任意操作单元或完整操作单元,进行操作要领复述,系统会自动评分。

课前,学生通过完成习题复习上次课的内容,巩固前导知识;通过学习导学案,了解本次课知识点,借助网络平台上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源,形成感性认识,提前掌握浅显易懂的内容,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6.2课上

(1)做中教:根据学生课前提交的难点,结合往届学生易出错的地方,教师现场操作演示,边做边讲解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侧重诠释重点、难点步骤。

(2)做中学:学生登录网络平台,输入学号,首先打开中药调配操作规范视频纠错软件,通过找出视频中的错误来强化学习效果;视频纠错考核合格的学生可进入中药调配动作规范训练软件窗口,选择“练习模块”中的完整操作或单元操作,在镜头前边做边学,软件会随时提醒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并记录。学生可查看自己练习时的出错环节,并在平台直接搜索、调阅相关资源,从而有针对性地练习自己的薄弱环节。教师通过现场巡视及网络监控,关注学生练习进程,并将学生最易出错的环节再次进行讲解与演示。学生也可主动将自己克服不了的难点通过口头或平台报告教师,请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3)做中评:学生进入“考核模块”后,选择完整操作或单元操作,在摄像头前的规定位置完成考核,教师管理端能显示全班学生的考核影像及数据。考核过程中的错误不作提醒,只记录,待完成后系统根据事先设定的分值标准对每名学生打分并排名。

课上,应用“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理念进行整体设计引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环境,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主导课堂,而学生也可以完全自主学习,真正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评”。

6.3课后

(1)学:教师根据平台的统计信息,向理论薄弱的学生发送补充学习材料,要求其完成相关任务。

(2)练:根据课堂训练统计结果,训练效果良好的学生以技能竞赛标准继续训练;多次考核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降低学习目标,以中药调剂员高级工考核标准继续练习。学生在课后练习的次数与成绩依然会录入平台数据库,并纳入学生本节课的平时成绩。

课后,针对课前与课上教学效果进行教学目标的二次设定,让掌握不佳的学生有提高的机会,掌握较好的学生有提升拔节的机会。

7 反思与结论

技能竞赛的项目设置及竞赛标准极大地丰富了专业教学的内涵[7],本次课程改革借助信息技术突出了“学与做相融合,学和考相同步”的教学思路,按照信息化大赛要求优化了“教中有学、学中有做、做中有评”的教学方法体系。在有效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始终着眼于学生的难点和易错点,认真分析学前学情、学后学情,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策略及课后目标分层。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导入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数字化学习平台、碎片化学习资源、结构化课堂设计,使得教学过程完全对接岗位实施过程。这种“即时共享、协同融合、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适应学情特点,有效破解了传统教学难题。

此次改革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以2014年为例,我校学生荣膺中药传统技能项目省技能大赛一等奖,中药调剂员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和优秀率也创下新高;教师以本课程改革成果参加江苏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医药卫生类专业组比赛及全省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程“两课”评比也分获一等奖和示范课称号。

[1]卢萍红.中药调剂工作中发生差错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0):2958-2959.

[2]裴慧荣,黄欣碧.中药调剂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

[3]王裴芳,许保海.我院药房中药调剂差错原因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6(18):232.

[4]谭碧.从技能大赛的角度探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4(27):143-144.

[5]钱亚琴.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J].职教通讯,2014(24):35-36.

[6]杨理连,刘晓梅.现代职业教育下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的协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1):4-9.

[7]李明宇,刘柏霞.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8):33-35.

G420

A

1671-1246(2016)01-0139-03

注:本文系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苏教师[2014]23号);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5—2016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技能竞赛引领下《中药调剂技术》的信息化教学改革”(XHDY2015055);常州卫生高职校课题“技能竞赛引领下《中药调剂技术》的信息化教学改革”(CW201508)

猜你喜欢
调剂调配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 07:50:56
养猪饲料巧调配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大气调配师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9-03 01:08:50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及相应措施探讨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调配工人
读写算(下)(2015年11期)2015-11-07 07:21:09
张馨予调配
Coco薇(2015年7期)2015-08-13 22: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