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技能大赛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2016-03-13 16:43:46王宪宁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大赛情绪比赛

王宪宁

护理技能大赛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王宪宁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1)

从认知、情感、意志3个方面分析护理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并结合护理技能大赛的特点,针对选手的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心理调适方法。

护理技能大赛;心理问题;参赛选手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成为职业院校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展示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改革成果和进行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培养、选拔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1]。因此,各所院校都十分重视技能大赛选手的培养。我校在历届省级、国家级护理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回顾历年比赛培训,笔者发现,除了选手的理论、技能水平,心理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如何及时发现选手的心理问题并正确进行心理疏导,是值得每位指导教师深思的问题。笔者将这几年的经验总结如下,期待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 主要心理问题

1.1认知

认知方面主要表现为对比赛认知不足与对自我认知不足。

1.1.1对比赛认知不足表现为一些选手没有意识到比赛的重要性,训练时不认真刻苦,尤其是第一次参加训练的新选手,对比赛没有概念,只是被动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训练。还有一些选手在中职阶段参加过技能比赛,升入高职阶段后没有认识到高职护理技能大赛相比中职护理技能大赛的要求和难度均有所提高,仍然用中职阶段的思维和方式进行训练而导致无法达到高职护理技能大赛的要求。

1.1.2对自我认知不足有的选手表现为不够自信,认为自己水平不如别人,这种心理在新选手身上多见,也常见于往年参加过比赛但成绩不理想的选手。对自身信心不足会导致选手在训练时缺乏积极性,容易因为心理负担而分心,不仅影响培训质量,还会导致比赛时出现情绪紧张,影响发挥。还有的选手则表现为过度自信,尤其是在往届比赛中取得过好成绩的选手,表现为骄傲自负,认为自己的水平与经验已经高于其他选手,平时不重视训练,操作水平未得到提高,比赛时不能取得优异成绩。

1.2情感

情感方面主要表现为焦虑、紧张和压抑。

1.2.1焦虑焦虑是最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职业技能大赛对选手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其压力可想而知。每位选手都想拿好成绩,求胜欲越强的选手焦虑越显著,并且这样的心理会随着比赛日期的临近而日益明显。

1.2.2紧张有些选手在日常训练中发挥良好,可一旦到了赛场上就格外紧张,具体表现为忘记操作步骤、口齿不清、动作迟缓,甚至出现操作失误,如心肺复苏多做或漏做一个循环,静脉输液排气、进针失败等。紧张的情绪和选手的性格及参赛经验直接相关,第一次参赛的选手尤其明显,陌生的比赛场地和比赛时严肃的氛围都会增加选手的紧张情绪。

1.2.3压抑为全力以赴备战技能竞赛,选手均进行封闭式训练,每日重复同样的训练内容,训练时精神高度集中,长期枯燥繁重的训练使选手精神压抑,表现为训练状态不佳,缺乏训练激情,敏感多虑,一些小事就会使他们情绪波动。尤其是参加国家级竞赛,若参赛选手只有一名,训练期长期缺乏训练伙伴,更会由于孤独感而加重抑郁情绪。

1.3意志

意志方面主要表现为意志不坚,承受力差。护理技能大赛不仅要求选手操作动作精准,还限定了完成时间,选手为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得又快又好,就要在训练中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然而日复一日的高强度、高标准训练,对选手的意志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比赛选手均为在校生,缺乏社会历练,有些选手的意志力较薄弱,无法经受住严峻的考验,从而出现逃避、倦怠等消极情绪,给比赛的训练及发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 心理调适方法

2.1调整认知

2.1.1正确看待比赛护理技能大赛是一项高标准、严要求的比赛,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训练时严格要求自己,注重每一个操作细节,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换来赛场上的出色发挥。同时,也要让选手认识到比赛的真正意义,参加比赛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技能操作水平,奖项是一种肯定,但不是唯一的目标,应避免用功利的心态看待比赛,保持心态平和才能全身心投入训练。

2.1.2正确面对自己技能大赛的选手都是经过层层选拔后脱颖而出的精英,能参加比赛,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因此,选手对自己要有信心。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娴熟的操作需要时间的积累,不能一蹴而就。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也不能只关注选手操作上的问题,对于选手的点滴进步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当选手碰到难题时,应帮助选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加他们的信心,给予他们训练的动力。对于曾经拿过好成绩的选手,应该引导他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比赛,一山还比一山高,沉浸在过去的辉煌只会让自己停滞不前;而对曾经成绩不理想的选手,则应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们走出阴影,重塑自我,用崭新的形象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2.2调节情绪

2.2.1缓解焦虑首先,训练应讲求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每天都应给予选手适当的休息时间,让其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阅读、听音乐、运动、和朋友交流等,以缓解焦虑情绪;其次,可以鼓励选手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这种方法已经在国内外的重大赛事中得到广泛运用[2],如暗示自己“我可以做好”、“我是最棒的”,让选手能迅速放松心态,找到自信。

2.2.2克服紧张选手离开熟悉的训练场地,来到真正的赛场,环境、用物甚至场内的评委教师、工作人员都是陌生的,这很容易让他们一时间不知所措,尤其是第一次参赛的选手。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指导教师要经常为选手改变环境,不定期举行模拟赛是最好的方法,模拟赛的赛场布置、用物摆放都应尽量与正式比赛的赛场接近,邀请非本次指导的专业教师担任评委,为选手营造一种与平日训练截然不同的氛围,这样不仅能锻炼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也能发现他们正常训练时不曾出现的问题,及时补缺补漏。

2.2.3减轻压抑压抑的情绪如不及时疏导和宣泄,会给选手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指导教师可以鼓励选手表达内心想法,或者与自己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倾诉,还可以通过运动来宣泄不良情绪,甚至在心情极度压抑时,痛哭也是一种原始而又立竿见影的排解方式。此外,若为多人训练,应适当给予选手个人空间,让选手消化自身情绪、调整心态;反之,若为单人训练,则可适当安排陪练,以减轻选手的孤独感。

2.3磨炼意志

长期的训练需要选手具备坚定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态度,但意志的培养需要过程,指导教师不可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首先,指导教师可以根据选手的实际情况为其制订训练目标,如静脉输液操作每天练习至少5次、心肺复苏客观指标正确率达到80%、在28分钟之内完成所有操作等,随着训练的深入逐步提高训练目标的难度,使选手每天都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盲目进行训练。其次,可以让选手做好每日操作记录,在黑板上记录自己练习的次数,指导教师在每天训练结束前对每位选手进行点评,在团队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此外,指导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奖惩来强化选手的训练意识,但奖惩措施必须是积极向上的,如某个操作环节没有做好,这个环节必须练习10遍,或超时几分钟跑步几圈等,既体现了惩罚,又能进一步对选手的操作与体质进行强化,一举多得。另外,技能操作训练之余,指导教师可以用曾经获得比赛佳绩的同学的事迹来鼓舞选手,榜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指引选手摒弃浮躁情绪,刻苦训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成功。

2.4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指导教师和比赛选手之间的关系已经远远超过普通的师生关系,教师与选手是一个紧密的团体,共损共荣。作为教师,应先摆正自身对比赛的态度,不过分在乎比赛结果,避免把得奖的压力施加于选手身上。只有真诚以待,才能换来他们充分的信任;只有用心沟通,才能了解他们真正的内心世界;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他们的点滴变化;只有耐心引导,才能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选手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用最好的状态去迎接挑战,争取辉煌。

护理技能大赛不仅是参赛选手操作水平的竞技,更是指导教师指导能力的比拼。而选手心理问题的发现与引导,更是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用细心、耐心与爱心,帮助选手用最好的心态面对比赛,用最美的身姿在技能大赛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1]史文生.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2]谢利苹.职业技能大赛中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4(4):112-115.

G40-03

B

1671-1246(2016)20-0081-03

猜你喜欢
大赛情绪比赛
“鸟人”大赛
环球时报(2023-03-13)2023-03-13 17:18:39
插秧大赛
环球时报(2023-02-16)2023-02-16 15:18:41
发芽比赛
大灰狼(2019年4期)2019-05-14 16:38:38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智慧少年(2016年2期)2016-06-24 06:12:54
情绪认同
商业评论(2014年6期)2015-02-28 04: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