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利华,廖鹏,黄晓霞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探讨
聂利华*,廖鹏,黄晓霞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揭阳522000)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培养学生临床合理用药及处方调剂等职业能力的关键课程,与本专业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后续课程紧密衔接。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强、概念繁多的课程,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对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人体生理学等学科有机组合而成[1]。人体解剖生理学描述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位置毗邻,阐述了各系统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及影响因素等,它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潮汕地区高职高专院校中为数不多的开设药学专业的学校,本专业依托当地的普宁中药材专业市场(是首批国家批准的8个国家定点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及诸多药企、医药公司及医院等设立,其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药品生产与检验、药品销售、药品调剂、合理用药指导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近些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向着重操作、重职业技能训练、轻理论的转变[2-3],我院药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中,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教学时数不断减少,而实践教学因条件所限也进行了压缩。为了在有限的学时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积极探索,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现总结如下。
我院药学专业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理论教学学时从最初的72学时调整至目前的60学时,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如下调整。
1.1教材建设
目前国内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众多,面向专业也各不相同[4]。我院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更换了多次,最初选用的是郭少安等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该教材在内容上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人体生理学的内容进行了合理取舍并有机结合,教材突出实践性,根据岗位需要设计内容,与生产实践、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是一本非常适用于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教材[5],但本教材各系统章节中删掉了调节内容,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呼吸运动的调节等,而这些内容对理解药学专业后续课程药理学的外周神经系统药物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院选用的是宋悦宁等主编的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1],此教材的优点是加进了调节的内容。此外,本教材也注重与药学专业后续课程所需基础知识的联系,前后呼应,采用“小贴士”等形式适当拓宽知识面,课后设置了各种目标测试题,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1.2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生理学主要描述了人体各组成部分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活动两方面,针对药学专业特点和课程的设置,应以生理功能的内容为主,形态结构部分为辅,通过形态结构阐明生理功能,将两者有机结合。人体的血液与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能量代谢及体温、泌尿系统与药学专业后续课程药理学的药动学章节、心血管、消化、泌尿系统药物章节及解热镇痛抗炎药物等核心章节联系密切,应该重点讲解。细胞章节也是人体解剖生理学细胞分子层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所涉及物质跨膜转运方式、膜受体功能及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和药物在体内的跨膜转运、药物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受体机制)及心律失常药物等知识点的理解密不可分,也应作为重点。神经与内分泌系统作为机体的调控部门,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人体解剖生理学各版本教材中,神经系统的篇幅大,知识点繁多,是教学最困难、学生最难学的部分,在简单介绍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结构后,将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控,尤其是神经递质与内脏上相应的受体结合特点以及觉醒与睡眠时相的生理机制作为重点讲解,因为这些关系到药理学中外周神经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重点章节的理解,而神经系统对躯体的感觉与运动功能的调控等内容不必讲得过多,简单描述即可,以此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6],为药学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未来所从事的相应工作岗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高职高专教育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为一门不直接与工作实践相联系的课程,如何培养职业能力、突出应用性,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传统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应用、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笔者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利用图片、3D动画与实物充分展现人体结构方面的知识,教学中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PBL结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及微课与翻转课堂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1PBL结合启发式教学
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7]。“问题学习”就是把问题引入课堂,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合作讨论,从讨论的过程中达到获得知识的目的[8]。而启发式教学也是提出令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然后再逐步引出所讲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边听课边找答案[9]。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是将教学内容进行问题设置后展开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为先导,突出启发式教学的思想,结合两者精心设计授课思路。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很多基本知识、概念都可以直接设置成相应问题,但太抽象,不易被高职高专学生理解,而且思考的空间也较小,为此,笔者利用多媒体工具,结合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准备大量的图片、3D动画与视频、模型等资料进行展示,在学生直接的观察中,结合相应知识点进行启发或提出疑问。如运动系统骨的形态、数目、分布特点等知识点通过学生的观察来依次回答;正常与先天性心脏病图片与模型比较心脏各腔的结构;消化管各段的图片与模型来指出各器官名称及结构特征。人体很多脏器的生理功能的过程也能借助图片及3D动画演示,在学生观察中进行启发或设疑,如渗透压的动画,引出半透膜与血浆渗透压、胶体与晶体渗透压等知识点;血液循环动画引出大、小循环;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及心脏泵血的动画分析心动周期及其机制;馒头在各段消化管中的变化动画来学习口腔、胃、小肠的机械性与化学性消化生理;肾脏的结构及尿液生成动画演示分析肾单位的结构及尿液生成。上述这些问题,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直接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共同讨论进行回答,也可以把相关资料、课件及问题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资料查找及小组分析讨论之后以课堂汇报的形式进行学习。
2.2案例教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阐述的是我们人类自身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学科,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日常生理现象及常见疾病不陌生,但缺乏专业认识,因此,教师结合这些生理现象及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的互动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过程则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资料,课外进行资料查找及主动学习,课内进行师生互动,之后教师进行最终总结。例如,讲述静脉压与静脉回流时,提出生理现象“为什么有的人从长时间卧位或蹲位突然站立时会出现头晕、眼发黑的现象”、“为什么足球运动员容易下肢静脉曲张”;学习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与神经调节时,引入高血压与抗高血压药物等相关资料;学习胃液的成分、作用及调节时,引入消化性溃疡等相关疾病。
2.3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法是由著名教育家施瓦布(J.J.Schwab)等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对问题的主动科学探究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教学情境,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实施和总结,以此来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因此,探究式教学法实质上是将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课堂,在这种方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10-11]。人体解剖生理学中的生理学部分是研究人体各部分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本质的学科,实验性很强,很多知识点可以设计成若干个教学情境,安排学生设计自主实验。例如,口腔的消化作用设计成探究馒头在口腔的变化,具体过程为:首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馒头在口腔中会有什么变化?通过启发学生,得出馒头在口腔中会变甜、变小;其次提出假设,这些变化是否是因为口腔中的舌、牙齿及唾液所导致的,然后提供刀片、玻棒、试管、馒头及碘液等;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口腔的消化作用及其特点。
2.4微课与翻转课堂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视频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12]。翻转课堂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自主学习,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13]。翻转课堂由美国的学者提出,之后随着互联网的传播,到近些年已被众多教师所熟识,并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育模式[14]。引导学生通过微课的视频与课件资料完成自主学习,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现有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笔者在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中,也尝试着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安排在简单易理解章节及重点章节复习方面。例如,能量代谢与体温章节,准备微课资料:录制视频(花生种子释放能量的体外实验),制作PPT课件,设计要点问题(人体活动需要的能源来源?机体散热的方式?机体生病如何退热?)。指导学生分组,要求学生课后就教师提供的微课资料,自己查阅教材与网络、图书馆等相关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每一小组选择一个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汇报方式可以是就某一问题进行口头表达,也可以是小组组员设计情景剧进行表演等,方式不限),之后师生之间进行讨论、总结。
通过上面这些教学改革的尝试,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变得不再枯燥乏味,课堂气氛融洽而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增强,本课程的知识要点也能更快更好地被学生掌握。在这些年的实践教学中,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成为我院药学专业非常受学生重视且喜欢的一门课程,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提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今后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提高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1]宋悦宁,王光亮,聂利华,等.人体解剖生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尹家明,万碧波.教学理念更新是高职教育创新教学模式的关键[J].江苏大学学报,2005(4):39-41.
[3]王中发,邵元纯,徐蕾.以人为中心教学理念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7):147-148.
[4]陈杰,彭东,陈禹.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的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3(7):130.
[5]郭少安,武天安,林忠文,等.人体解剖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6]罗明.护理专业解剖生理学精品课的创建[J].知识窗,2015(10):40-42.
[7]Wikie K,Burnls L.Problem based Learning:A handbook for nurses[M].London:Palgrave Macmilian,2003.
[8]陈海燕.“问题学习”在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丽水学院学报,2013(5):100-102.
[9]李婷.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生理学教学效果[J].长治学院学报,2010,27(2):76-77.
[10]李云姝,胜利.研究探究式教学理论在高校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特点和原则探讨[J].中国培训,2016(4):100-101.
[11]韦伟,胡尚勤,郭霞.高师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思考[J].微生物学通报,2016(1):217-221.
[12]李娟,刘明朝,郭海涛,等.微课和翻转课堂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33):6572-6574.
[13]董黎明,焦宝聪.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7):108-113.
[14]周贤波,雷霞,任国灿.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项目课程中的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1):97-102.
(*通讯作者:聂利华)
G420
B
1671-1246(2016)20-0051-03
广东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JGYB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