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宜州市三岔镇中心小学 韦向英
教学目标:
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能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全面正解地认识这对母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怎样的妈妈。
教学难点:
如何正解地认识麻雀母子,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教材简析:
《小麻雀》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只还不会飞的小麻雀住在屋檐下的窝里,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妈妈不断地告诫他要小心,掉下去会很危险,但是他不听劝告,果然掉在窝下的一只大花猫旁边,麻雀妈妈为了救它,奋不顾身地用身体挡住大花猫,最后导致自己的尾巴被花猫咬掉的故事。根据新课标的第三阶段(5~6年级)的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童话特点,重点是对整篇课文进行把握,弄清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童话特点的了解及简单运用。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四年级时我们学过课文《麻雀》,让我们看到了动物中伟大的母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课文《小麻雀》。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著名的大作家高尔基的这篇童话又会让我们有收获到什么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
电子白板展示部分学生预习成果:生字新词的的圈画、词语解释的誊抄、多音字的组词、同(反)义词,学生齐读。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主要讲述的是一只还不会飞的小麻雀住在屋檐下的窝里,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妈妈不断地告诫他要小心,掉下去会很危险,但是他不听劝告,果然掉在窝下的一只大花猫旁边,麻雀妈妈为了救它,奋不顾身地用身体挡住大花猫,最后导致自己的尾巴被花猫咬掉的故事。查参考书知道;阅读课文;上网查询;和爸爸一起学习课文知道。)
本文哪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中心句: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
生成问题:请按小麻雀吃亏前、吃亏时、吃亏后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师:普季克是怎样的的母子呢?让我们到普季克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分角色朗读(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心,读出普季克的天真与幼稚)。
用创意朗读指导学生美读(教师引读,女生读妈妈说的话,男生读小麻雀的话读出小麻雀的固执与自作聪明)。
2.感悟
师:从中体会到小麻雀是怎样的人?麻雀妈妈是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小麻雀对外界好奇,求知欲强;固执、自以为是、自作聪明。麻雀妈妈对孩子关怀备至、苦口婆心,爱孩子)
3.质疑
学完这部分,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可能生成问题:①样样按自己的意思解释,行得通吗?②自作聪明,不听劝告会产生什么后果?
默读第14—18自然段,思考: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么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谈体会。
PPT展示小麻雀遇险及妈妈救它的动画过程。
问题一:小麻雀为什么遇险?(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问题二:麻雀妈妈为什么不顾生命危险救小麻雀?
品句:品重点句子一。
课件出示句子: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她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品词:结合动画,在课文中找出麻雀妈妈的一系列动作(“扑下来”“推”“竖起”“张大”“直瞪”),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将“扑”换成“飞”吗?为什么?(将“扑”换成“飞”后体现不出麻雀妈妈心中那种急切,为了孩子奋不顾身的深深母爱)。然后让一学生分别做“扑”和“飞”的动作。
品读:读句子,读出急切的语气。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妈妈的勇敢无畏,感受到伟大的母爱)
过渡:还从哪儿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品重点句子二:出示句子: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一点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重点体会“好像一点儿也不在乎、欢天喜地”等词语,从中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大花猫的语言,读出懊恼的语气。
让我们在读中再次感受那母爱。(齐读14—18自然段)
说话训练,体验角色。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你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普季克终于学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用“因为……所以……”句式表达相同的内容。(因为普季克终于学会飞了,所以感到十分高兴;因为普季克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普季克为什么感到“十分高兴”,“又觉得鼻子酸酸的”?让学生谈体会。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怎样的妈妈?要把自己的理由说明白。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吃亏前 固执、自作聪明虚心听取劝告
小麻雀 吃亏时 母亲舍命救学会飞 明白了 不自作聪明
吃亏后 感恩父母、懂事了敢于质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