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方法探究

2016-03-13 14:03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高级中学张君如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中学生精神思维

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高级中学 张君如

一、创新教育与创新精神

创新一词起源于中国古代,其基本意思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到了20世纪初,国际上开始出现了创新的概念,是将新的思想与方法引入到经济生活之中,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新基于并非单纯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明创造的技巧,而是通过全方位的改造教育,以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究其所面对的对象而言,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的教育,兼顾了教育的过程与结果。在中学创新教育中,其基本出发点是创新精神与品质的培养,以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创新精神包括了创新的意识与品质,既需要动机与兴趣,更需要坚持与进取,以及必要的合作与独立。

二、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严重制约了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对于学科成绩过于重视,而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却被忽略。学生所学的知识面较窄,自身的智力潜能尚未达到全面挖掘,不利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其次,课堂教学中严重的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对于实验教学等实践环节长期忽视。知识与智力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被剥离,学生因此缺乏了体验与感悟,难以获得有价值的直接经验。最后,在思维方面过度追求统一规范,对求异思维与创新思维忽略甚至排斥,不利于人的个性发展。

同时,课程的内容上,偏重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且灵活性与针对性不足。当基础知识的难度过大时,容易造假中学生的学习负担,难以使其掌握新的信息。教师始终牢牢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并非学习的主体,因此而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现有的教学评价模式,主要是总结性评价。将考试分数作为主要的评判指标,检验与鉴别的作用比例偏重,忽略了激励与教育功能。

三、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过度的追求考试的成绩,以应对高考的需求。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高考是改变中学生命运的重要途径,寒窗苦读十余载,最终体现在高考的几张试卷之中。尽管一直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理念,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收效甚微。

(二)传统观念的束缚

儒家思想在中国经历了几千年之久,中庸之道的哲学依然根深蒂固。在生产与生活方式中,大多数人都采取了保守的意识,对变化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理。相比于创新行为而言,更习惯于墨守成规,凡是以传统和经验为主。在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下,学生往往选择随波而逐、处处小心的行为方式,而不敢用对创新进行尝试。

(三)思维方式的局限

就当前的情况而言,中学教学的思维方式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非言语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等的培养较为忽视。而对于创新力来说,这些又恰恰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同时,演绎思维的功能在于帮助学生接受以往的知识,却不利于新知识的探索。而对演绎思维的过度重视,也对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产生了约束。

(四)教育思想的偏失

我国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受前苏联的影响较大,不仅办学体制僵化,教学模式也较为单一。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而对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起到了负面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对基础知识过分重视,使得课程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其价值属性也就此消失。对于教育的本质与功能,缺乏全面的认识,难以对学生的潜力进行充分的开发。

四、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对策

(一)创新观念的树立

创新观念所包含的内容较广,涉及到价值观、文化观、知识观、思维观、以及人才观。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让其树立创新的价值观念,充分认识到创新是一切文明的力量之源。在创新精神的发展中,积极的文化观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更是教育传递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动态的知识观,有助于创造力水平的提升,通过自觉的认识变化,才能更好的适应与成长。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积极探索多种思维方法,以实现学生思维空间扩展的最大化,促使其独立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当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重视中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针对当前中学教学中创新精神培养不足的情况,应当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进,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与能力。在教学方式中,尽可能采用探索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达到理想的境界,更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进而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充满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与气氛之中,将学习视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其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学习的效率也因此而提高。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

(三)管理模式的转变

转变当前中学管理的模式,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同时,尝试教学学分制管理。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不仅形式多样,且工作细致而繁琐,需要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调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教学需求。学分制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充分承认了人的差异,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以及选择与发展的空间与平台。

(四)创新氛围的营造

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影响,应当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创新的氛围。通过民主施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尊重与信任,要爱护出现的创新火花,引导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敢于提问、乐于提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激发其对学习产生追求和向往,从而促使其创新意识的产生。对于创新的时空环境进行积极的拓展,在为学生灌输更多鲜活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多为其提供一些动手的机会。

五、结语

创新是一切发展动力的源泉,创新更决定了未来。随着知识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越来越为重要,关系到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中学生群体而言,创新精神的培养,应当以敢为人先、追求新异、用于自责的品格,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中学教育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方法,以促进中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中学生精神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