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汲取需要一个过程,在获取知识的一段时间内,经过仔细的消化和吸收,再通过反复的提炼才,能真正转化为自我认知。我们可以将融汇到自身的核心认知设计到计划、应用等运营环节,并且不断改善,不断优化,进而从细小环节变动,引发大级别的效能优化,形成管理领域的“蝴蝶效应”。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蝴蝶效应”,它的直白描述是亚洲蝴蝶轻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从IT角度来说,我们同样渴望自己的行为也能达到信息界的“蝴蝶效应”。
我们可以将硬件级、软件级、系统级、网络级的故障汇聚到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库系统,员工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在系统中及时找寻到解决方案,减少IT运维人员无谓的、重复性劳动。
提高员工信息水平的同时,也有效减少IT人员的运维时间,IT人员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高级别的顶层信息架构中。如系统推广到整个集团或者其他兄弟工厂,解放的将是更多的人、更多的事务。
小小的系统可以引发较大级别的信息变动,可以看出蝴蝶振翅的动能在放大,接下来势必会引发更多的传导性改变。
运维时间的节省,会让信息管理人员有更多的精力重新审视管辖区域内的硬件资源。相信很多企业,生产型服务器资源只使用了20%到30%的运转比率,支撑它工作环境的运转效率无疑会更低,低效率运营的同时,企业还为空置资源产生的能耗成本“买单”。
“资源池”的应用可以快速整合工厂内的硬件资源,“计算资源池”和“存储资源池”会将CPU、内存、硬盘集中统筹在管理平台,按需向用户支付,且可以最小颗粒地交付给每一个用户,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
进入高度虚拟化和池化的环境,通过策略驱动的智能软件管理平台,会让资源的切割和聚合非常自由,预配置和预扩展会让数据中心变得更加自动、灵活、高效和统一。
“资源池”建设会让IT的投入和产出有了更好地量化指标,同时也有了更加完善的财务核算机制,企业IT逐渐走出“成本中心”的阴霾,信息成本最终也会走向战略业务资产。
要具有竞争力,企业必须不停地降低生产成本,简化生产线,缩短生产周期,,这就要应用柔性制造系统(FMS)。而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永远保持最高标准,就必须部署质量管理系统(QMS)。要融合这两个系统,实现企业敏捷制造战略,就需要建立反应更快、弹性更高的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如需要探明市场动向和消费者意愿,还需要配合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
与此同时,SAP系 统、KMS系统、BMP系统、E-mail系统在不断渗透到企业的信息环境中,“信息辅助业务”的大趋势已经形成,通过系统可以将以往“多人、多工时”的低效能转化为“单人、低工时”,甚至零工时的优化状态。
信息运营人员和管理人员随着时间的解放,会在IT生命周期内产生更多的思路和亮点,动能演化的速度要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想。
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不断冲击着传统的IT领域,举个例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可用性、安全保护、多渠道开发平台和不计其数的应用……,在云端可以很轻易地找寻,并且可以迅速地部署到我们的业务环境、办公环境、生活环境中,以往周期过长,费用过高、效率过低的信息行为被彻底颠覆和取代。
作为IT未来的破规者,信息人员需要从全局的角度来审视IT技术的应用,从而达到“信息支持决策”的最终目的。
事务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部分是可以预知的,如何预知,就需要商业智能和大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数据尘封不动,将不会带来任何实际意义的帮助,这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收集、分析和挖掘数据。数据需要转化为知识,再通过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OLAP工具等方法对有用的数据进行抽取(Extraction)、转换(Transformation)和装载(Load),将数据合并到企业级的数据仓库内,形成全局性视图和分析报表,呈现给管理者,为决策过程提供依据和支持。
若能如此,信息的关键气质已经很好地展现,但是蝴蝶振翅,是需要我们开始建立一个系统吗?
NO!
是需要我们“动”起来!我们需要充分审视职业道路,根据自身优势设计未来职业路径,力争实现最大价值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