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个体幸福 强化积极理念
——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16-03-13 03:29高园园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猴子个体政治

高园园

关注个体幸福 强化积极理念
——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园园

(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性功能”为本位是不完善的,关注个体幸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价值追求。强化积极理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提升教育者综合素质、发挥家庭教育积极作用、改善教育外在环境4个方面来实现。

积极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幸福;积极理念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幸福的科学,从人的积极情绪、积极特质、积极的自我、积极的组织系统等方面来研究如何使人生活更幸福,社会更繁荣。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的创造力、好奇心、思维开阔、热爱学习、洞察力这些美德[1],以及坚持真理、为之挺身而出的无畏精神和毅力,强调把人培养成富有责任感、热忱、宽容、感恩、仁慈、善良、正义、克己的社会公民。将积极心理学理论与观点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个体幸福,强化积极理念,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力。

1 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性功能”为本位是不完善的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过于看重管理,轻视了育人功能,过分强调其政治性、社会性,压缩了学生的心灵空间和成长空间,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效果甚微,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教育实践中过于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是一种“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的消极被动应对方式,往往只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症”。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括政治信仰教育,还能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使其具有高尚情操以及对现实敢于批判、敢于怀疑的精神。只有尊重学生,把学生摆在首要位置,以学生为主,才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和个体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高质量的人才。

人活着就是想要得到幸福[2]。人们采取积极行为的原因是人的需要被满足后能够体验幸福,也就是说,幸福感吸引着人去行动或强化人的行动。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迷箱”实验总结出学习定律:人的活动伴随着愉快的体验时,这种行为就会得到加强;相反,如果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与行为相联系,就会使个体回避这种行为或者失去行为的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也是这样,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经常与个体积极的情感体验相联系,如愉快、满足、希望、幸福等,那么与此相关的认知和行为将会被强化与激励;相反,如果与不愉快的体验相联系,与此相关的认知和行为会被淡化或失去动力,造成个体认知与行为背离,直接影响教育实效。关注个体幸福,重视个体功能,尊重和关心学生,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功能的发挥。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一致。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使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利益的思想政治素质,既要反映国家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要求,又要充分考虑促进大学生发展的目的,维护个人权益;既要考虑社会目的,又要尊重人的发展,重视个人感受,关注个体幸福。

2 关注个体幸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价值追求

幸福是指让人感到心情舒畅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对生活积极的评价和认知的心理状态。马克思提出“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3]。幸福的主体是人,是不同时代和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有生命的鲜活的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4],思想政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所以思想政治根源于每个人的利益需要。脱离了人的需要,忽视了人的感受,也就丧失了最终意义;而增进每个人的利益、实现每个人幸福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目的,即思想政治教育的间接目的、最终目的、个体目的[5]。

幸福的教育在于让受教育者在主观感受和客观实践中知觉幸福,在快乐体验和意义实现中悟出幸福,在愉悦享受和人生发展中提升幸福,在个人付出和社会奉献中追求幸福[6]。因此,个体幸福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社会和谐。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性,人在幸福状态下创造力最强。在充满温馨和爱的环境中长大、生活幸福的人,对人更加友好、宽容和信任,表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更具合作与自我牺牲精神,其社会化程度往往更高,具有较少的反社会倾向。积极、幸福的体验不仅有利于工作和人际关系,而且能够促进健康,使人延年益寿。“三分药物七分心情”,幸福还是治疗疾病的良药。

“社会性功能”本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个体幸福,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心理学上有个非常有趣的“控制猴子”实验:把5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方有一串香蕉,连接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探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所有猴子。有只猴子去拿香蕉,结果所有猴子都淋湿了,之后每只猴子在尝试几次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成协议:谁都不许去碰香蕉,以免被水淋湿,于是大家共同遵守相安无事。之后,实验者拿出一只猴子,换进一只新猴子A,A初进笼子看到香蕉想去拿,结果遭到其他4只猴子的暴打(害怕淋水),只好作罢。之后研究者又拿出一只老猴子,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B进笼子后试图取香蕉,多次被包括A在内的其他4只猴子暴打,不同的是A比其他猴子打得都用力。这个实验证明个体幸福会导致个体亲社会倾向,个体不幸福的体验会导致反社会倾向,正因为A有过痛苦的体验,所以比其他猴子更具攻击性[7]。

因此,不管是从幸福体验的积极影响还是不幸福的消极作用来看,关注个体幸福都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价值追求。

3强化积极理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1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是与美好生活有关的人格特质,具有重要的道德价值。通过激发和强化个体各种现实能力与潜在能力,使之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8]。积极人格特质包括富有创造力、具有批判性思维和怀疑精神、追求真理不畏艰险的无畏精神、保持本真、坚韧不拔的毅力、公平、善良、爱与宽容等。以鼓励赏识为主,重视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与追求真理的决心,塑造高尚的情操,最终实现大学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感恩与生命教育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到图书馆及数据库查阅文献,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悟感恩与生命的意义,通过组织小组活动、情景剧表演、撰写调研报告或论文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懂得感恩。

积极人格与个体幸福感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Barbara Fredrickson教授提出了积极情绪的扩展和构建理论,认为积极情绪会扩展即时思维——行动范畴,建造更多持久的个人资源,有助于个人成长和发展。持久的个人资源是指个体思维与行动方面的持久资源,也就是个体独特的行为与思维模式,即积极人格。积极情感体验反映了个人的幸福感,通过增强个体幸福感,可以有效促进积极人格的形成。积极心理学发现,可以通过有目的地从事某个活动来增进幸福,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有规律地进行身体锻炼,与伙伴共同参加放松活动,从事有趣且充满挑战的工作,戒除有损健康的习惯,结交朋友。在挫折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正确归因,把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内在因素,如能力、人格,把失败或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的因素,形成乐观型人格。

3.2提升教育者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中依靠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和教育能力,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在充满尊重、真诚、关爱、理解、信任的关系中,将学生当作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引导其关注自身潜能和自我完善,激发积极体验,在智慧的浸润下思维和想象空间逐渐灵动、开阔,成为成熟稳健的人。正如著名教育家多罗茜·洛·诺尔特所说:“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里,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孩子生活在嘲讽里,他就学会害羞;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耻里,他就学会罪恶感;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里,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里,他就学会欣赏;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因此,只有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中,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获得真诚、尊重、关心、公正等思想品质,才能在发展中充分发挥积极力量,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遴选思想政治教育者时,首先要考查其教育能力,其次要有发表论文的潜力,能把新知识带给学生。教育者要自觉地将家长的期望和信任内化为自己的责任,增强与学生的交流,不断丰富内涵,用智慧的语言、高尚的人格和热情的态度影响学生。

3.3发挥家庭教育积极作用

家庭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系统,是道德教育的起点,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道德形成起到示范作用。我国大学生在经济上依赖父母,在情感上对家庭过分依恋,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持续不断的支持。随着单亲、再婚家庭的增多,家庭德育环境建设亟待加强,父母需要给予孩子除资金以外的精神支持、温暖和关爱。身教胜于言传,假如父母在任何时候都能充满理性地与孩子进行对话与交流,将性情教育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么孩子就能够心平气和地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养成健康乐观的个性、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家庭尤其是早期生活经历对个人性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重视并了解原生家庭中哪些事件对大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互动,促使家长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持续的道德教育。

3.4改善教育外在环境

目前,复杂的国际环境、战争、恐怖主义、邪教以及国内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我们胆颤心惊,不禁要质问我们的社会道德出了什么问题?执法部门的权威在哪里?电视台为提高收视率和经济效益,通过娱乐节目大肆渲染拜金主义,扭曲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拜金主义背后反映出的是我们的社会没有给年轻人平等的上升渠道,让他们经过个人的努力、奋斗得到优质生活。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急需改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高教育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政府深化改革,公正司法,对违法事件持续跟进,强化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加强对违法事件的处罚力度。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媒体除了考虑经济效益,更要注重自己的社会责任。改善教育外在环境,需要政府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群策群力。

[1]Alan Carr.积极心理学——有关幸福和人类优势的科学[M].丁丹,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威廉·冯·洪堡.论国家的作用[M].林荣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王海明.新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陈浩彬,苗元江.幸福与幸福的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7):45-48.

[7]孔维民.关注个体幸福,重建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目标[J].教育科学,2006,22(1):34-36.

[8]Seligeman M E,CsikszentmihalyiM.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 [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5-14.■

G447

A

1671-1246(2016)17-0158-02

猜你喜欢
猴子个体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猴子出海
永远的新猴子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