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来勇,汤群珍
中医伤科学教学适应基层人才需求的探析
邹来勇,汤群珍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抚州 344000)
从精简教学任务、突出重点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情景再现教学,重视实践操作、角色扮演练习方面探讨中医伤科学教学如何适应基层卫生人才需求。
中医伤科学;基层人才;动手能力
中医伤科学是中医院校各专业的临床课程,是阐述中医伤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在中医临床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课时有限、专业性强,许多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使中医伤科学教学适应中医药卫生教育需求,特别是适应农村及社区基层卫生人才需要,使其与临床有机结合,是摆在广大卫生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中医伤科学是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及针灸推拿等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伤科学基础、骨折、脱位、筋伤、内伤和骨病等内容。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不是专业主要课程,中医伤科学课时安排较少,教学任务重。若要详细介绍该课程全部内容,往往顾此失彼,效果较差。因此,精简教学任务,突出重点内容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基础类知识以动诊、量诊、特殊检查、复位手法、理筋手法及固定手法为重点,为骨折、脱位及筋伤等专业知识学习打下扎实基础;骨折、脱位章节重点讲解临床常见、容易操作及治疗安全有效的骨折疾病,如锁骨骨折、栳骨下端骨折、指骨骨折、肩关节脱位及小儿栳骨头半脱位等,使学生在临床上能学以致用;筋伤章节则重点讲解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及踝关节扭伤等常见病和多发病,使学生掌握一定理筋技能;骨病章节重点讲述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等老年性疾病。将一些难掌握的内容压缩精减,使学生有充分时间学习有效、能用及可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传统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说教式讲授理论知识,以课堂讲授为主,而正骨手法、固定方法、理筋手法等内容难以用语言阐释清楚,教师即使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似懂非懂。学生对骨折、脱位及筋伤等疾病缺乏直观认识,看不到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不易理解和掌握,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这种教学方法不适应临床需要,教学效果不理想。
情景再现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如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是中医骨伤临床诊治的特色,通过多媒体录像播放,慢镜头分解,能直观、清晰地了解每个细节,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讲述肩关节周围炎内容时,可先播放一段患者进入诊室讲述病情、医生诊断疾病的情景录像,然后提出该如何进行体征检查及辅助检查,给出初步诊断,并说明需要和哪些疾病进行鉴别,最后如何治疗和调护。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诊断问题解决后,教师现场进行示范操作或播放相关录像,使学生对该病治疗方法有更好的掌握,也为实训课打下坚实基础。
中医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尤为重要。实践操作是学生较感兴趣的部分,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抓住这点,通过实践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骨折、脱位及筋伤的诊治,要做到《医宗金鉴·手法总论》中所说的“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以手摸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开展角色扮演练习,在实践课上模拟患者就诊情景。学生4人一组,1人扮演患者,1人扮演家属,1人扮演医生,1人扮演助手。参照医生常规诊断及治疗模式进行教学,实训教师及实验员巡回指导,并就重点进行讲解和操作示范,使学生掌握询问病史和查体技巧,提高操作能力。
总之,目前农村仍然缺医少药,由于劳动强度大等原因,中医伤科疾患往往在农村较为多见,如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而农村中医伤科医生相对缺乏。故需要培养能够诊治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分辨危重病并及时转诊的中医骨伤科医生,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突出重点,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G420
B
1671-1246(2016)17-00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