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节水农业走生态之路
——威县实施地下水压采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2016-03-13 03:35:59威县水务局局长林金颍
河北水利 2016年1期
关键词:威县节水灌溉

□威县水务局局长 林金颍

建节水农业走生态之路
——威县实施地下水压采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威县水务局局长 林金颍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安全,强调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地下水超采问题。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是事关全省发展大局的命脉工程、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承担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任务,是河北的重大机遇和重大责任。

威县地处黑龙港流域,总面积1012km2,辖8镇8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22个行政村,人口60万,耕地114万亩,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惟一的县级综合改革试点,也是全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威县属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前几年每年超采约5600万m3。

面对水资源极度缺乏的严峻形势,我们深刻认识到,水资源是城市边界的基础之基础,在四大班子联席会上响亮喊出“如不抓紧治理,20年后威县将不适合人居”的口号。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历史的眼光、良心的担当,倍加珍惜地下水超采治理试点机遇,并作为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控水、节水、补水、蓄水“四措并举”,配合种树涵养水、留住雨水、回用中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县财政支出260万元专项资金,制定了集调水、供水、防洪、生态“四位一体”的现代水网规划。特别是实施地下水压采工程以来,我们按照“三并(开源与节流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创新与改革并行)”、“六化(规划设计长期化,方案编制实际化,招标投标公开化,工程建设责任化,内业资料齐全化,管护主体明确化)”的要求,实施了“六位一体”责任制(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乡级责任单位、村级责任单位),圆满高质量地完成了工程和压采任务,2014年减少地下水开采1395万m3,并代表河北省人民政府接受了国家四部委专家组验收。威县2015年地下水压采项目计划投资1.132亿元,实施地表水灌溉项目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1.8万亩,高标准管灌项目3.1万亩,实现地下水压采量778.32万m3。全县2015年地下水压采项目共分19个标段,其中田间工程10个标段,水工建筑物7个标段,货物购买2个标段,现已全部进场施工。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90%以上。其中,10个田间工程标段和2个货物标段已全部完成,7个水工建筑物标段已完成70%以上。

1.机制改革“控水”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中这个名句体现了古人的哲学思维。它充分表明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同时也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对于威县的地下水压采工作而言,这句古语正诠释了实行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威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在充分认识到全县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局势后,形成了一个共识:减少水量开采,必须在改革上下功夫。一是开展水权确权登记,对农业灌溉年分配总水量、年亩均分配量全部确权,发放水权证11.2万本,今年7月份通过相关验收。二是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县内渠道、水闸、供水站、扬水点、机井的摸底调查,颁发“两证一书”1739套。再次,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启动以“公司(协会)运营、三级调控”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高效节水区依托引进社会资本组建的项目公司实施“公司运营”,在县辖地表水灌溉区域内的42个村庄均成立了“村用水者协会”,实行统一灌溉、统一管理、统一养护、统一收费的“四统一”管理模式;推行“水权分配额、灌溉定额、灌溉超额‘三级价格调控’”,水权以内的节1m3水奖励1元,水权至灌溉定额之间的不奖不罚,灌溉定额以上的每方加收0.1~0.2元水资源费,用价格杠杆调节节水机制。通过机制体制综合改革,把权、责、益有机捆绑融合,从而有效地激发了群众、企业和政府等各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根本上控制了水资源使用。

2.模式创新“节水”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这是《资治通鉴》中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既然威县是缺水地区,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必须把节水放在首位。结合全县建设沿西沙河20万亩林果带、沿106国道20万亩设施蔬菜带、沿金沙河畜禽养殖带和4.5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三带一园”现代农业产业结构总体布局,我们大力实施地下水压采水利项目,全县共谋划80万亩。2014年压采项目总投资1.08亿元,重点实施了地表水灌溉、调整种植模式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完成节水面积9.86万亩,节水1395万m3。其中,在高效节水区谋划实施了“建管服一体化”智慧节水灌溉PPP模式,总投资6.52亿元、实施面积17.6万亩,其中社会投资3.35亿元。县政府通过成功引进河北开源节水集团社会资本,联合组建项目公司,按照“三化一平台(自动化、信息化、水肥一体化和智慧农业平台)”标准,负责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日常维护及管理运营,对农业灌溉、施肥、喷药等各个环节升级改造,仅开源节水一个项目,2014年就完成投资1800万元、实施项目6000亩,节水42万m3,项目为政府节省财政资金17%以上,节约灌溉费用30%以上,实现了政府、社会资本、用水方的“三方共赢”。

3.五水入威“补水”

“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荀子富国》中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开源节流的意义所在,开源节流也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富国富民的经验总结。在地下水压采工作中,我们坚持节流与开源“两手抓”,依托境内老沙河、东风渠等7条干渠、16条支渠,我们自主谋划了总投资13亿元的引水项目,现已投入资金3亿多元。通过县内老沙河、卫西干渠、威临渠等入境河渠,从邯郸引黄、引江、引岳城水库、引东武士水库,从临西引卫运河五个水源,实现“五水入威”。分别与临西县、邯郸市签订了年不低于1000万m3和3000万m3的引水协议,加上南水北调分配定额,每年至少有5000万m3的可用水量,能够满足16万亩的农田灌溉需求,也实现了引进地表水、压采地下水、涵养浅层水的目标。

4.渠塘整治“蓄水”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句出自《慎子·知忠》的话,强调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威县年平均降水量513.7mm,“老天爷”的水是一大宝贵资源。水兴百业旺,水润民心甜。为有效缓解威县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尤其是解决威县多年缺乏地表水的问题,威县县委、县政府以地下水超采治理为契机,对境内23条干支渠、51座坑塘进行了扩容整治,成为枯水期的备用水源,蓄水能力达到1200万m3。其中,位于老沙河西岸、张官寨村东的坑塘,占地300亩,过去是一片历史形成的洼地,2014年12月动工,2015年4月完工,修建了每秒过水能力6.5m3的引水闸涵,建设扬水点2处,蓄水能力达到84.5万m3,地表水灌溉面积2050亩,年可实现压采33.8万m3,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5.经验启示

2015年9月28日,全省2015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暨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设推进会议在威县召开。省长张庆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沈小平主持会议并就抓好会议精神落实讲了具体意见。邢台市市委书记张古江、威县县委书记安庆杰分别代表邢台市、威县在大会作了典型发言。

会前,张庆伟、沈小平及参会代表分两路观摩了威县威旺蔬菜水肥一体化项目、张官寨村坑塘治理项目、赵村高效节水和农业水价改革项目、龙集梨园小管出流项目等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有关项目,并对威县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治理地下水超采的成功路径,同时,这项工作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一是转变理念是前提。俗话说得好,思路决定出路。思想理念创新与否,直接影响到事情的成败,因此,开展工作,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这一点,在政府层次上的观念转变尤其更重要。在地下水压采工作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必须立足县情,以战略的、发展的眼光去谋划开展工作。在实践中,我们努力坚持“五个不用”,即能用地上水不用地下水,能用浅层水不用深层水,能用喷灌滴灌不用管灌,能用管灌不用沟灌,能用沟灌不用漫灌。我们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表明,我们这种工作理念是正确的。

二是组织领导是保障。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交付的各项指标任务,威县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制定了《威县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业节水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以县长为指挥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主管副县长任副指挥长,各涉及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业节水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开展日常事务。同时,县政府专门印发文件,批准成立了威县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利项目建设管理处,下设5个科室,负责项目建设管理的日常工作。水务局、建管处成立了一套以主要领导负全责,责任到人的完整管理体系,并制定了“工程管理制度”、“工程例会制度”、“财务制度”等规章制度,为开展好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与制度保障。

三是规模经营是基础。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办企业,还是搞经营,零打碎敲式的方式往往缺乏市场竞争力,只有实行规模化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2015年6月,河北开源节水集团与威县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对威县17.61万亩耕地实施高效灌溉节水工程建设,通过农业灌溉信息化技术提高用水效率、降低用水总量。该项目采用PPP模式,实行“建管服一体化”方式,开展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的建设、管理、运营和服务工作,服务周期为20年。有关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先期投入运营的赵村乡项目区试点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节水效果。在地下水压采中,除“建管服一体化”智慧节水灌溉规模化运作外,喷灌、滴灌、小管出流等规模化运作方式,也避免了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致力于规模经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是改革创新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无论是水利建设资金、项目管理运营,还是用水调控等,必须探索新途径、新模式,以改革求突破。如我们先后成立了农投公司、农业担保公司,向农发行贷款1.8亿元,有力地助推了水利建设。为促进全县农业节水用水,遏制地下水超采,威县编制并批复了威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文件按照“先健机制,后建工程;土地流转,结构调整;定额管理,少奖多罚;市场管理,公司运营;协会运行、群众参与”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高效节水项目区和地表水灌溉项目区具体改革模式,确定了项目建设申报条件和申报流程。高效节水项目区实行“公司运营,三级调控;地表水项目区实行“协会运行,三级调控”。

五是智慧水利是方向。当前,在城市污水处理应用中,全国各地正在探索应用智慧水利方式,即通过数采仪、无线网络、水质水压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在地下水压采工作中,智慧水利理念同样适用,需要逐步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先进手段,实现用水压采与灌溉提质的“双赢”。

我们将继续做好水利改革这篇大文章,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和模式,继续巩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治理格局,不断完善“节、引、蓄、调、管”治理措施,深化超采治理,并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发展智慧农业、标准化农业和旅游农业,到2020年实现水资源整体平衡,争创“全国生态模范县”,为建设现代农业添彩助力。□

2016-01-11

猜你喜欢
威县节水灌溉
坚持节水
品牌研究(2023年3期)2023-02-09 11:34:24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云南农业(2021年10期)2021-10-22 01:13:10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云南农业(2021年9期)2021-09-24 11:57:06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云南农业(2021年8期)2021-09-06 11:36:44
威县饼卷肉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云南农业(2021年3期)2021-04-24 02:30:54
威县人大常委会 集中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走访调研”活动
浅谈河北威县新农村建设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