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预防术后失血的效果

2016-03-13 08:22蔡穗东符瑜亮陆武泽
海南医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氨甲环酸氨甲环酸

蔡穗东,符瑜亮,陆武泽

(东方市中医院外科,海南 东方 572600)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预防术后失血的效果

蔡穗东,符瑜亮,陆武泽

(东方市中医院外科,海南 东方 572600)

目的 探讨术中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失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外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在术中缝皮后向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则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输血量、输血率、血红蛋白浓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d的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102.1±3.9)g/L、(91.0±2.1)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分别为(141.1±44.6)mL、(258.5±77.6)mL、(380.0±50.0)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3.1±54.2)mL、(371.6±55.4)mL、(760.0±25.0)mL,术后输血率为21.88%(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1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能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失血,降低术后输血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失血预防方法。

氨甲环酸;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失血;关节腔注射

近年来,随着自体血回输、微创手术、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技术的应用,使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失血量有了明显减少,但仍有不少患者需要在术后输血[1]。怎样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出血量和输血率,一直都是骨外科医务工作者的一大热点研究课题。我院为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血,在术中向关节腔内注射了氨甲环酸,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首次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术前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检查结果均正常。(2)排除标准:患侧有过髋部手术史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过器官移植手术史者;对氨甲环酸过敏者;有深静脉血栓病史者;有抗凝药物应用史者;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或肾/输尿管实质性病变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59~74岁,平均(65.2±10.6)岁;病程1~11年,平均(3.6±2.5)年;体质量指数(25.2±3.5)kg/m2;股骨头坏死20例,股骨颈骨折12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63~78岁,平均(67.7±9.1)岁;病程2~14年,平均(4.0±3.3)年;体质量指数(25.8± 4.0)kg/m2;股骨头坏死24例,股骨颈骨折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需凝血功能、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胸片等相关检查,手术均由同一组临床经验丰富的手术医师进行。手术入路选择后外侧入路,假体均选择德国Link公司生产的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假体。患者取健侧卧位,消毒铺巾,麻醉方式为静脉复合麻醉或硬膜外麻醉。麻醉后,在患侧髋关节后外侧做一长10 cm的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筋膜逐层切开。贴近股骨近端,沿着外旋肌群入路,经臀大肌肌纤维间隙,使髋关节囊充分暴露出来,对前后方的挛缩关节囊、结缔组织进行松解,上下分别剥离至髋臼缘和股骨近端,然后将关节囊切开。使用电锯将股骨颈锯除,取出股骨头,将股骨头圆韧带剪断。在髋臼周围四个方向(2点、5点、8点、11点)分别放置髋臼拉钩,对髋臼进行清理,使用髋臼锉对髋臼进行锉磨直到髋臼内表面有少量均匀渗血,模具试放位置良好。将人工髋臼外杯前倾15°~20°,外翻40°~45°放入髋臼内,旋入两枚螺钉,再放入内杯,固定牢靠。根据截骨线对小转子进行截骨,使用髓腔锉逐渐扩大股骨上段的骨髓腔,将假体试件、假头装入,复位,活动关节,试件不易脱位即可。将试件取出,插入假体柄,再安装人工股骨头、复位,活动关节。最后止血、冲洗,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1.2.2 用药方法 观察组在缝合伤口后,将10 mL生理盐水与1 g氨甲环酸(陕西京西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0133)混合均匀,向髋关节腔内注射稀释后的氨甲环酸溶液;对照组在缝合伤口后,向髋关节腔内注射10 mL生理盐水。两组在用药后均夹闭引流管,2 h后开放。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术后1~2 d内开始进行患肢主被动功能锻炼,术后1~3 d拔除引流管,皮牵引持续6周。两组患者均在术后1 d进行血常规复查,对于血红蛋白水平<80 g/L者,需输入悬浮红细胞,将血红蛋白水平纠正至120 g/L(男性)或110 g/L(女性)以上。

1.3 观察指标 术前1 d、术后1 d,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可见出血量(纱布垫称量的增加净重)、引流量、输血量、输血率(输血人数/总人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肺栓塞、疼痛、伤口感染、髋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浓度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1 d的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浓度比较(±s,g/L)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浓度比较(±s,g/L)

组别 术前1 d 术后1 d观察组(n=32)对照组(n=32) t值P值128.0±6.6 127.7±7.9 0.165>0.05 102.1±3.9 91.0±2.1 14.176<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的可见出血量、引流量和输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可见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的可见出血量、引流量和输血量比较(±s,mL)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的可见出血量、引流量和输血量比较(±s,mL)

组别 可见出血量 引流量 输血量观察组(n=32)对照组(n=32) t值P值141.1±44.6 363.1±54.2 17.891<0.05 258.5±77.6 371.6±55.4 6.710<0.05 380.0±50.0 760.0±25.0 38.453<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输血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有7例输血,输血率为21.88%,对照组术后有16例输血,输血率为50.00%,观察组患者术后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3,P<0.05)。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髋关节脱位、血栓栓塞,观察组3例发生血肿,6例疼痛,对照组有疼痛6例,血肿4例。观察组的血肿发生率为9.38%,对照组为12.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0,P>0.05);观察组的疼痛发生率为18.75%,对照组为18.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

3 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大型手术,该术式操作复杂,再加上髋部周围的血运丰富,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大量出血,而扩髓腔时的髓内出血以及软组织渗血又不可避免,所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失血量通常较大[2]。有文献报道首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平均失血量高达1 900 mL[3]。因此,在术中及术后积极地采取出血预防措施,对于减少术后出血,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具有重大意义。

氨甲环酸(也称抗血纤溶环酸、氨甲基环己酸)是赖氨酸的合成衍生物,其化学名称为反式对氨甲基环己酸,其能对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分子上的赖氨酸结合位进行可逆性封闭,而赖氨酸结合位是纤维蛋白与纤溶酶原结合的必要位点,只有二者结合才能激活纤溶酶原[4-5]。因此,在氨甲环酸封闭纤溶酶原上的赖氨酸结合位后,纤溶酶原就不能与纤维蛋白有效结合,纤溶酶原活性不能被激活,就可有效止血。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术中向关节腔内注射了氨甲环酸,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的可见出血量明显低于未应用氨甲环酸的对照组(P<0.05)。这也证实了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确实能起到有效的止血作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隐性失血(如停滞在关节腔内的血液、外渗组织间液、溶血导致的血红蛋白丢失等)均会对术后恢复造成不良影响[6-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输血量、输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术后1 d的血红蛋白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董锋等[8]的文献报道结果相符,提示氨甲环酸不仅能够有效止血,减少可见出血量,还能有效控制隐性出血,减少血红蛋白丢失。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比如假体松脱、感染、出血、疼痛、肿胀等等。在围术期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通常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氨甲环酸的观察组,术后未发生伤口感染、髋关节脱位、血栓栓塞,有3例发生血肿,6例疼痛,疼痛及血肿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并不会增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风险,尤其是血栓风险,提示局部使用氨甲环酸不会对机体的APTT、PT产生明显影响,其不会明显干扰凝血系统其他因子的功能,说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0]。

综上所述,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能有效预防术后失血,降低术后输血率,并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失血预防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傅峥,张健,姚海,等.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4):359-361.

[2]张弛,乔志,刘宏建,等.术前单一剂量氨甲环酸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4,31(4):900-902.

[3]岳辰,康鹏德,沈彬,等.氨甲环酸用于首次髋关节置换术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2):1167-1172.

[4]傅峥,张健.氨甲环酸使用时间与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临床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6):541-544.

[5]潘宁,熊鹰,熊君宇,等.氨甲环酸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5):548-550.

[6]Martin JG,Cassatt KB,Kincaid-Cinnamon KA,et al.Topical administr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in primary total hip an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The Journal ofArthroplasty,2014,29(5):889-894.

[7]Gilbody J,Dhotar HS,Perruccio AV,et al.Topical tranexamic acid reduces transfusion rates in total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J].The Journal ofArthroplasty,2014,29(4):681-684.

[8]董锋,严实,禄代锋,等.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疗效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5,49 (4):331-334.

[9]涂杰,张炳东,梁东科,等.氨甲环酸对心内直视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J].海南医学,2012,23(19):9-12.

[10]秦建华,张雪蓉,朱钧,等.氨甲环酸对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患儿凝血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5,26(9):1345-1346.

R687.4

B

1003—6350(2016)17—2846—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6.17.031

2016-03-01)

蔡穗东。E-mail:suidongc@163.com

猜你喜欢
氨甲环酸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在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
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疗效观察
认识一下云南白药牙膏中的『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给药方式比较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氨甲环酸用于脊柱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单髁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局部注射联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