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前《伤寒论》版本的“固瘕”诠释学研究*

2016-03-13 09:03刘超武刘桂颖朱振刚王泓午
天津中医药 2016年12期
关键词:康平伤寒论中医药大学

刘超武,刘桂颖,朱振刚,王泓午,张 涛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宋以前《伤寒论》版本的“固瘕”诠释学研究*

刘超武1,刘桂颖1,朱振刚1,王泓午2,张 涛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固瘕”见于《伤寒论》原文191条。历代注家学者因方法不同,莫衷一是。诠释学作为西方研究文本技术的科学,在其理论与方法指导下,借助宋以前《伤寒论》版本进行诠释学循环,对“固瘕”一词进行诠释学研究,发现其可以从多层面角度得出不同诠释结论,虽不一致、也不矛盾,呈现出诠释结论的历史性,符合诠释学意义要求。

伤寒论;燥屎;诠释学;宋以前版本

“固瘕”一词,在《伤寒论》中仅出现一次,且无关方证,本不属于重点病名词汇,然而其所在条文的“阳明中寒”关乎阳明病证候的分类,故为学者所重视。无论是历版统编教材,还是古代前辈,近、现代学者多有阐发,今借诠释学方法,试以讨论。

1 “固瘕”诠释概况

历版统编教材,对于“固瘕”的解释大体可分两类。1)五版教材[1]:“因胃中虚冷,水谷不消而结积的病患,其特征为大便初硬后溏。”新一版教材[2]以此为基础还强调“日久不愈”。四版教材[3]与五版基本一致:“是由于寒温不适,水谷不消,与脏气相搏,结于腹内的疾患。”2)六版教材[4]:“胃肠虚寒的久泻。”

笔者以“固瘕”为主题词,进行论文检索,发现近年仍有学者关注此词的研究。戴玉[5]引古代伤寒注家观点,认为可分三类:成无己、钱天来的癥积说;张志聪的久泻说;柯韵伯的初硬后溏说。施小平[6]引《伤寒溯源集·阳明上篇》“愚以固瘕二字推之,其为坚凝固结之寒积可知,岂可但以溏泻久而不止为解?”及临床所见作为依据,指出:固瘕证可称之为“寒结旁流”证。代文[7]在综合各家后,认为:“固瘕是以泄泻为主症并伴有纳差、肢凉等全身寒性症状的长病程疾病,其排出大便的质地可能为稀便与硬便混杂,也可能纯为稀便,但肠中必有硬便结滞。”武冰[8]以康平本《伤寒论》为依据,指出:原文仅有“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必大便初硬而后溏”28个字(笔者按:其实康平本原文为“大便初硬后溏”,无“而”,仅27个字),其余皆为旁注和小注。“第191条阳明中寒证中,由于胃中虚冷,不能化燥成实”,并依字意认为“固瘕其实解释为坚硬的大便所形成的腹中硬结更为合理,也就是‘燥屎’的别称。”

2 诠释学的方法引入

凡研究以何种方法进行常直接影响结论。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9]有言:“吾国他日文史考据之学,范围纵广,途径纵多,恐亦无以远出三类之外。”即“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前两种方法,均限于材料与实物的支撑,第三种方法给我们以启发。诠释学(Hermeneutics)是“研讨对文本的理解技术的古典学科”[10],诠释学循环是其重要的方法之一。哲学家狄尔泰[11]认为诠释学的循环包括相互依赖的三种关系:单个词与文本整体的循环;作品本身与作者心理状态的循环;作品与其所属的种类与类型的循环。《伤寒论》流传至今,所存版本较多,以1065年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校版为佳,宋以前各版本也多有补充,所以本研究主要选取宋以前诸版,进行“固瘕”一词在诠释学多版本循环下的研究。

3 宋以前《伤寒论》的“固瘕”

现学界所公认宋本《伤寒论》为最佳版本,然而宋刻本,早已亡佚,世所称宋本,实为明代赵开美于1599年复刻于《仲景全书》的《伤寒论》版本。中医文献学家,对《伤寒论》文献有深入研究的钱超尘教授[12]“深感北宋治平二年以前八百余年间《伤寒论》的流传,乱如纷丝”,著《伤寒论文献通考》一书,研究考证除宋本外的7种重要版本,为本研究提供文献学基础。因“固瘕”在《脉经》、《外台秘要》、《敦煌残卷》中未记载,故以《千金翼方》、《太平圣惠方》、《金匮玉函经》、《康平本》为文本基础,原文见表1。(为方便阅读与研究,将内容转为简体字,标点为笔者所加。)

综合几个版本,发现其中略有出入,笔者先分别讨论如下。

1)《金匮玉函经》的诠释意义。如前文所述,张志聪与六版统编教材将“固瘕”作久泻解释,原于“固”的字面意思,以及原文中的“初硬后溏”。其实“固”与“坚”的不同,原是避隋讳所致,实为“坚”字。定《金匮玉函经》为六朝传本与宋本不同,此证据之一[12]。所以,将“固瘕”解释为长泻是不正确的。

2)《太平圣惠方》的诠释意义。“固瘕”在《太平圣惠方》中作“坚癥”。余云岫[13]《古代疾病名候疏义》中,引“《说文》训为女病”,并借训诂方法,指出汉时“不分为两疾也”,提出:“瘕本女子生殖器之肿瘤,引申之,凡腹中有结块。”方法合理,结论可靠。《太平圣惠方》作“坚癥”也可佐证余氏观点,而且原文用桃仁承气汤泻热逐瘀,医理相合。

3)《千金翼方》的诠释意义。《千金翼方》与宋本明显不同的地方,除“固”作“坚”外,在于“头坚后溏”而非“大便初硬后溏”。“大便”一词可以非指一次排泄,附有长期的含义,可理解为初期大便硬结难出,后期稀溏;而《千金翼方》言,“头坚后溏”则必指一次大便排泄过程所出现的症状表现。另外,《伤寒论》各版本中,大便往往不用于排泄物形质的描述,在描述大便形质时,常用“屎”字。如“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山田业广[14]《伤寒论札记》:“夫屎尿皆直指其物而言之。其曰大小便者,汎言之。便,安也,注家又训利。假为大小便者,盖取通利之义也。”那么,《千金翼方》的“头坚后溏”则对于临床症状的明确具有重要诠释意义。

4)康平本的诠释意义。如果单从康平本原文入手分析,“此欲作固瘕”与“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均为后人注释,不能作为诠释学文本依据。原文去除掉注释所得内容,“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必大便初硬后溏”明显是阳明中寒的证候描述,可用于前面与“阳明中风”的鉴别。虽然钱超尘教授[12]认为康平本应是唐代传入日本,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然而并不是宋以前《伤寒论》流传唯一版本,不能仅以此作肯定结论。

4 结论

综合以上各版本依据文本文字的独立分析,没有得出肯定、统一的“固瘕”涵义,然而得出了不同版本在诠释学循环中的不同意义。诠释学的作用不在于找到答案,而在于每一次诠释,都有新的发现与获得。如果通过多版本的循环得到贯通一致的结论,最为满意,然而诠释学理论认为:真理永远处于一种“悬而未决之中”,如“六经实质”[15]问题已经不仅仅存在于自身的内部,而是具有了历史性,可以从更多的角度与层面进行诠释。每一次诠释结论的得出,都将是真理问题在不同层面的表现,都将进一步趋近“真理”,这就是研究“固瘕”一词意义的所在。

[1] 李培生.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29.

表1 宋以前《伤寒论》版本载“固瘕”原文Tab.1 The original text of“Gujia”in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 of the version before the Song dynasty

[2]熊曼琪.伤寒学[M].新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83.

[3]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选读(中医专业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02.

[4]柯雪帆.伤寒论选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10.

[5] 戴 玉.《伤寒论》欲作谷疸证和欲作固瘕证浅议[J].吉林中医药, 1985,6(3):45.

[6] 施小平.《伤寒论》固瘕证实质探析[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6): 328-329.

[7] 代 文,姜建国.阳明中寒证之固瘕探讨 [J].山东中医杂志, 2010,29(10):659-660.

[8] 武 冰,于 晓.再议《伤寒论》固瘕证[J].环球中医药,2014,7(1): 46-47.

[9]陈寅恪.《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247.

[10]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著,洪汉鼎,译.诠释学Ⅰ:真理与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30.

[11]金炳华.哲学大辞典(分类修订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1982.

[12]钱超尘.伤寒论文献通考[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1,73,672.

[13]余云岫.古代疾病名候疏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3:129.

[14]郭秀梅,冈田研吉.日本医家伤寒论注解辑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57.

[15]张 涛,毕虹博,张国骏.六经实质的诠释学思考[J].江苏中医药, 2013,45(8):7-8.

·消 息·

《天津中医药》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获教育部“2016年度中国高校优秀期刊奖”

教育部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主办的“2016年度中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评选活动”日前揭晓,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两本期刊均获得教育部“2016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本次评选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办刊水平,对高校科技期刊在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及其质量作出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以树立榜样、明确发展方向。

2016年10月26日,据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2016年度中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入选名单》文件获悉,经过资格审查、专家委员会评审、公示等规定程序,共评选出了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20种,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104种,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54种,中国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69种。天津中医药大学正式出版的两本期刊均获优秀科技期刊奖,本次《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的获奖也是该刊在历次期刊评价中获得的最好成绩。本次获奖与广大读者、作者的大力支持与厚爱密不可分。今后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在主编张伯礼院士的领导下,在各位编委的指导下,与各位作者、读者共同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Research of“Gujia”in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 of the version before the Song dynasty with the method of hermeneutics

LIU Chao-wu1,LIU Gui-ying1,ZHU Zhen-gang1,WANG Hong-wu2,ZHANG Tao2
(1.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2.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Gujia”exists in the original article 191 of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Because exegetes of past dynasties used different methods,the conclusion hasn’t been unified.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hermeneutics which is regard as the science of Western researching test technology,and with the help of doing hermeneutical circle on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 of the version before the Song dynasty,it is found that various conclusions could be drawn from multiple viewpoints by researching the word “Gujia”through hermeneutics,and although these conclusions had no accordance,but they were not contradictory,which showed the historicality of the conclusions through hermeneutics and m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ignificance of hermeneutics.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dry excrement;hermeneutics;the version before the Song dynasty

R222.2

A

1672-1519(2016)12-0729-03

2016-06-28)

(本文编辑:滕晓东,马 英)

10.11656/j.issn.1672-1519.2016.12.07

国家“973”计划子课题“中医健康状态精气神辨识法研究”项目(2011CB505406);天津中医药大学校级教改课题“《伤寒论》中外教材比较研究”(JC201308)。

刘超武(1982-),男,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慢性气道疾病中西医防治机制及诊疗研究。

张 涛,E-mail:zhangtaotcm@163.com。

猜你喜欢
康平伤寒论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陈康平、吴轲作品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康平张家窑林场长白山辽金遗址简介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康平博物馆馆藏金代石经幢浅析
康平纳:传统纺织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