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英
当一个5岁的女童能流利地背诵诗经,一个6岁的男孩能快速地计算,当很多小神童在电视屏幕上一一展现自己过人的才智时,有些父母会因为自己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还不会写字、不会算数而心急如焚,便开始逼着自己的孩子学习,将这种希望寄托于学校,希望孩子在学校能学习更多知识,希望幼儿园的老师能提前讲授小学知识,并觉得这种希望和要求合情合理,认为自己是“重视”孩子,其实,他们更重视的是自己。当父母重视孩子的学习,希望孩子出人头地的时候,其实往往重视的是自己的虚荣;在重视孩子的成长,希望孩子实现自己未完成的理想的时候,其实重视的是自己的愿望;在重视孩子的未来,认为“我是为孩子好”的时候,其实重视的是自己的判断。当父母的总觉得孩子还小,没有自己的思想,于是把一切自认为好的东西都强加给孩子,何曾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呢?
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对前途的忧虑,只有对游戏和玩伴的憧憬;没有对知识的希冀,只有对零食和玩具的期盼;没有探求真理的欲望,只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所以,我们应该维护孩子心灵世界的那一方净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让他们自由成长,快乐成长。
高尔基曾说:“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可见,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如果大人违背孩子的这种天性,强制他按成人的兴趣、习惯和思维方式去生活、去学习,就是将成人的烦恼痛苦给了自己的孩子。
那么,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究竟有哪些危害呢?
首先,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行为,是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的,是对孩子的一种摧残。当幼儿的认知力、理解力还没有达到小学生的水平的时候,孩子对于那些知识只能死记硬背,单一的学习模式让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一点乐趣,其后果是孩子过早地对知识充满厌倦,对学习产生恐惧。幼教专家也曾提及: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还发育不健全,注意力太集中大脑容易疲劳,这样的行为会使神经系统遭到伤害。专家认为幼儿长期处在机械的模仿状态,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的发散思维在这种死记硬背的训练方式中受到限制,创造力也得不到发展。
其次,促使孩子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幼儿提前学习了小学知识,等正式上一年级之后,由于对知识没有了探求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就会减少,一些不良习惯就会相应产生,如精神不集中,不喜欢回答问题,东张西望打扰别的同学;放学后记不住作业,不能专心写作业,粗心,等等,这都充分说明提前学习败坏了孩子的学习胃口,一旦在基础教育阶段养不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再次,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提前学习了小学知识的孩子,在最初阶段确实能显出一些优势,对新知识的接受及反应能力要强一些,但随着年级的提升,这种优势逐渐减弱,到了高年级优势几乎为零。所以说,提前进行学前教育只能让孩子一时优秀而不能一直优秀,当这种优越感逐渐消失的时候,当孩子力不从心的时候,就会觉得有种挫败感,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极其不利。
最后,当孩子因为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或暴躁或萎靡不振,或被看成是“问题儿童”的时候,家长也会觉得苦不堪言,也会变得焦躁不安。既想让孩子多学点知识,又心疼孩子,所以幼儿教育小学化不仅让孩子身受其害,而且让家长痛苦不堪。
幼教《纲要》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幼儿园要让孩子在各种游戏中完成其学习任务,并在保育教育并重的基础上保证幼儿的语言表达力,空间想象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创造力均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所以,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极其不科学的,是错误的,要严格制止,尤其是一些私办幼儿园。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清楚地知道,幼儿教育绝不仅仅是让孩子多认识一些字、多算几道题那么简单,真正的幼儿教育是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并形成懂礼貌、有爱心、乐观、坚强、自信、宽容的好品质,为幼儿今后的成功发展奠定基础。
所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真诚地呼吁,给孩子一片自由天空,让他们自由飞翔,不要剥夺孩子玩的时间,作为父母和教师,我们应该做的是将学习娱乐化,在同孩子做游戏的时候将知识融进去,做到寓教于乐,这样孩子才会喜欢学习,才会自主学习。其次,父母必须有正确观念: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激发孩子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幼儿阶段,我们注重的应该是素质教育而不是知识的学习。一个人身上的好习惯或坏习惯都是在幼儿阶段养成的。所以,在幼儿阶段,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如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背诵百家姓、诗经、唐诗、圆周率等内容最好不要在幼儿时期刻意追求。
良好的个性远胜于卓越的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