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蕾蕾
摘 要: 青年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一个人的青年时期更是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价值多元化与西方思潮不断渗透的背景下,了解当代青年思想的新特点,进而探讨新时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新时期 青年思想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
1.引言
当代青年生活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时代的新特征必然对他们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是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环节。
2.当代青年群体思想特点
2.1思想更开放
在全球化背景下,新时期各国各地区的联系不断加强,而我国的国际化和开放程度逐步提高,青年人的思想更开放,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传统观念逐步在他们的意识中淡化,他们反对故步自封、闭关自守,要求开放与进步。对于接触不同事物的要求更强烈,对于存在的不同观念也能有包容的态度。
2.2成熟和理性并存
当代青年人心智不断健全,更趋于理性。他们价值取向积极向上,务实进取,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主动按照社会的期望塑造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清晰,自我价值实现的意识强烈。他们对社会发展及历史进程的前进方向有比较客观的判断。对于新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逻辑严密,表现出理智和成熟。
2.3自主意识提高
新时代的青年人具有较高的自主意识,独立性比较强。他们独立有主见,并且注重个人价值。他们注重自我感受,对待事物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比如在就业方面,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自主创业。他们崇尚独立的思维判断,不愿依附他人。此外,他们个性张扬,注重实际,对形式性和口号性的东西表现出蔑视和排斥。
3.当前青年思想中的消极因素
3.1责任意识与辨别能力弱化
首先,部分青年人社会责任感缺失。他们不是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而是把个人利益摆在首要地位,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淡薄了,不太考虑社会需要和社会责任。其次,青年人由于生活阅历较浅,缺乏社会经验,对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简单化、片面化,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做出错误选择。
3.2政治信仰淡化
部分青年人过于功利化,对政治漠不关心,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的,共产主义信仰在个别青年的心中失去应有的影响力。一些不健康的观念在影响和误导青年。青年人对政治的参与度不高,对时事政治不关心,政治敏锐度降低,缺乏对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在入党党动机上,有一部分并非完全出自政治信仰,而是作为为自己谋利益的手段。
3.3利己意识不断膨胀
价值观方面的偏差导致青年人思想上出现利己主义、唯利是图的现象,表现为功利主义倾向浓厚,个人主义膨胀。例如在竞选或者升职中,部分人采用贿赂甚至于诋毁竞争对手等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利益。当代青年人自我意识强烈,热衷于实现自身价值无可厚非,但需要有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1]。
4.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4.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必须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是,如何把人们的思想引到积极、健康的方向。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加强其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的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祖国未来的发展都意义重大。
4.2重视道德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使个人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帮助个人塑造健全的人格。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人正确的道德观,提升和丰富青年人的精神世界,帮助青年人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要做好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加强青年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4.3科学利用网络媒体
媒体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手段、开辟新空间和新渠道。多媒体是各种思想斗争的主要阵地,要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力量对社会重要问题积极引导,必须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角度,加强对媒体的管理和引导,尤其是注重互联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途径的作用[2]。
4.4加强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落实的最终保障。只有尊重受教育者,才能吸引教育对象的积极参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调动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改变单纯灌输的做法。只有青年人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5.结语
青年人处在思想多变的时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新时期的青年思想教育任重而道远,搞好青年人的思想教育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只有研究新一代青年的思想特点,尊重青年人的发展个性,切实地做好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提供良好的思想环境,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孙彬.青年思想教育的时代审视[J].青年探索,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