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彩虹角度的几何计算

2016-03-12 07:30韩玉龙
考试周刊 2016年8期

韩玉龙

摘 要: 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空气中的水滴受到太阳光照射,光线被折射及反射,从而形成七色光谱,雨后常见。作者利用斯涅尔定律对球形水滴进行几何处理,对彩虹形成加以分析。

关键词: 彩虹角度 斯涅尔定律 几何计算

太阳光谱除了一些暗线以外,基本上是连续谱,它所发出的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混合起来,给人的感觉是白光,经常指具有和太阳连续光谱相近的多色混合光。能够为人眼所感受的波长一般认为在380nm~760nm之间,即可见光谱。

彩虹形成是因为太阳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光的色散及反射而成的。太阳光射入球形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内也是以不同的角度反射。其中以40°至42°的反射最强烈,形成人们所见到的彩虹。

假设太阳光平行于水平面,选择其中一条窄光束照射一球形水滴,如图1所示。光束到达A处发生反射和折射,这里仅考虑折射光线,其入射角用i表示,折射角用r表示。根据斯涅尔定律[1],以荷兰物理学家威理博·斯涅尔而命名,是一条描述光的折射规律的定律,即:光入射到不同介质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入射光和折射光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并且与界面法线的夹角满足如下关系n■·sini=n■·sinr(n■为空气折射率,20℃时,760mmHg时的折射率为1.00027,在工程光学[2]中常把空气折射率取1计算;n■为水的折射率取1.3330计算)。光束到达B点时,处于水和空气两种介质之间,会有部分折射光线射出,同时有部分光线在球形水滴内部反射,这里仅考虑反射光线,当光线到达C点时,同样会产生反射和折射,这里仅考虑折射光线,由几何关系易知在C处入射角为r,折射角为i。

太阳光水平射入A点,于C点处射出,所以光线角度的改变量为δ,φ角度为其互补角,由光路图可知其满足几何关系δ=180°+2i-4r。现在考虑所有可能射入球形水滴的窄光束,显然当入射位置于球心时,入射角i为0°,当入射位置位于最顶端时,入射角i为90°,故而入射角i取值范围[0,90°]。通过计算可知入射角i与折射角r以及光线角度的改变量δ之间的关系,当i=0°时,δ=180°,然后到达最小值约是138°(φ角度最大值约为42°),此时入射角i约为60°,随入射角i增加,δ又开始慢慢增大,这是解释彩虹的关键部分。

假如有一球形水滴,太阳光以所有入射角i射入,入射角i可以取[0,90°]中的任意值,由于是球形水滴,故光路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可认为是绕轴线旋转构成,上文已给出φ角度最大值约为42°,那么返回太阳所在方向的光线会经历A、B、C路径后射出,光束以一个锥形的方式射出,并且锥形顶角的一半应该是42°左右。由几何关系可知φ角度不能大于42°,因此在圆锥面的外部是没有反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只能存在于圆锥面的内部。

重点之处在于水中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是有区别的,现已知红光(653.3nm)的折射率是1.3311、黄光(589.3nm)的折射率是1.3330、深绿(486.1nm)的折射率是1.3371、紫光(404.7nm)的折射率是1.3428等。由前文给出的几何关系可以计算φ角度与入射角i之间的关系,红光(653.3nm)φ角度最大值约为42.35°;黄光(589.3nm)φ角度最大值约为42.07°;深绿(486.1nm)φ角度最大值约为41.48°;紫光(404.7nm)φ角度最大值约为40.67°。上述结果可知,圆锥面顶角的一半取值范围约为40.67°至42.35°之间,且最外侧为红光,最内侧为紫光,当我们的视野在40.67°至42.35°范围内即可看到各种颜色的光,当视野在小于40.67°内,各种颜色的光均可反射,此时我们看到的便是白光。这便是彩虹几何原理的关键部分。

综上,若以太阳光方向为参考线,会在偏离参考线约42°的方向看到彩虹,稍高一点是红色,稍低一点是蓝色(紫光实际上并不容易观测)。如果太阳靠近地平线,彩虹就会在地平线上较高的位置,当太阳慢慢升起,彩虹会慢慢下降,当太阳在地平线以上超过42°时,将看不到彩虹,所以太阳越高,看到彩虹的可能性就比较低。彩虹的明显程度,取决于空气中球形水滴的大小,体积越大,形成的彩虹越明显,小水滴体积越小,形成的彩虹越不明显。一般冬天的气温较低,空气中小水滴不容易存在,且下雨的机会也少,所以冬天很少出现彩虹。

参考文献:

[1]赵凯华.光学(新概念物理教程)[J].2004.

[2]工程光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构建工科类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的典型案例库”资助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