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飞
卢梭曾说:“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他所指的就是“体验”。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表现为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内在意义的交流。体验是实践活动中人的内心情感活动,是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经验与新认识,并发展学生适应自然、适应社会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一、走进文本,优化体验的方法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个生命情感的世界,学生阅读的作品,往往有生动的人物形象,对每一个人物形象进行角色体验,能够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能够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进而提高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当学生读到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时,第一次读抓住了“怒吼”声音特别响亮,然后联系上下文,联系长征的艰辛,孩子的读不是简单的“怒吼”,更透露了一种不舍,一种无奈,可见,此时的学生已经把自己当做彭德怀,走进彭德怀的内心,从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和对战士的感情出发,不再是游离角色之外,感受到人物的复杂情感。
语文课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投入其中,在其中动口、动手、动脑,不仅有外有成功的愉悦,而且有内在享受的心理体验。比如,《草原》的第一小节是要求背诵的,如果说不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只是死记硬背的话,就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简笔画的形式,帮学生记忆。首先画一大片开阔的草地,然后画一个人,在草地上画上小丘,白色的羊群,牛。一时间,黑板变成了翠色欲流的大草原。接着请学生上讲台,按照这幅简笔画的顺序进行读、背,学生兴趣盎然,在两次朗读中就能掌握写作顺序,熟练背诵。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的过程正是他们感悟语言的过程。
二、超越教材,拓展体验的空间
1.弥补课文空白
清代邓石如在论及书法创作时说:“字面疏处可以走马,密出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学生的阅读活动也是一种创造,让学生在创造性地弥补课文“空白”,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比如《生命桥》这篇课文最感人的地方就是年轻羚羊得救了,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简单的一句话写了一个画面,老羚羊坠往悬崖。可是,获救的年轻羚羊回首看到往下坠的老羚羊,会有什么表现呢?文章并没有写,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练习:“看着往下坠的老羚羊,年轻羚羊你有什么想说的?”同学们扬扬洒洒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话语,配上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语句,同学们一个个都流下了炽热的眼泪。
2.放飞学生想象
语文学科是一个诗意的世界。人的情感是丰富的、复杂的、细腻而婉转,繁杂而易变,这正是生命的特点所在。因此,我们要在开放的思维空间放飞学生想象,这种想象是对生命的肯定,是人之发展的驱力,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学完《望月》时,我先让学生朗读了小外甥对月亮的遐想:“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接着一点拨:“夜晚,来到旷野,看到月亮,你觉得月亮像什么?”同学们兴高采烈,各抒己见。“我觉得月亮像一个弯弯的香蕉,甜甜的。”“月亮像一位魔术师,一会儿圆得像玉盘,一会儿弯得像一把弓,一会儿又像一叶小船,一会儿又像一个苹果被虫子咬了一口,真是变化多端,千姿百态。”“弯月像一把镰刀,像少女那弯弯的眉毛。”看,学生的想象多丰富,体验多美好。
三、动态生成,迸发体验的活力
通过对教学中生成资源的把握,语文学科语文教学及语言活动便就成为对生命的一种关怀,一种鼓励,一种资源,为此,教师必须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动态生成的活力,从“执行教案”到“互动生成”,做到“以学论教”。例如:《掌声》一课,在教学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时,请看以下课堂实录:
学生1:我从“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红了”这些地方看出小英很紧张、难受,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
学生2:我来补充,因为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小英的情况。小英怕自己走路难看的样子受同学嘲笑,被老师瞧不起,而表现出非常自卑的样子。
学生3:同学非但没有嘲笑她,反而一起把目光“注视”到小英身上,同学的目光是真诚的期待,是默默的鼓励。
学生4:此时,我体会到:同学们仿佛在说:“小英,你是好样的,别害怕,勇敢些,我们一定会支持你的。”
学生5:我从“小英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是发自每个同学的爱心,是对小英“终于”走上讲台演讲的真诚而又宝贵的支持,是同学对小英热情而又充分的肯定。
学生6:小英在同学的掌声里“感动得流下了眼泪”、“镇定了情绪”说明她从掌声中获取了力量,鼓起了勇气。
学生7:“深深地鞠了一躬”、“在掌声中微笑着走下讲台”可以看出小英已经获得了演讲的成功,彻底甩掉了“自卑”心理,变得自信起来了,她内心非常感激同学。
学生8:这笑容是自信的,是充满感激之情的,与前文的“眼圈红了”形成了鲜明对照。
学生9:我知道这都是由“掌声”引起的,所以这掌声是支持,是关心,是尊重,是鼓励和帮助。正是因为有了这份爱心,才使得小英变得活泼、开朗、自信起来。
不知不觉中,学生已将文章的内涵了然于心。最后进行朗读训练,使体会到的感情更深刻,得到升华。
以上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向合作与交流,这是大家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也是大家情感交融、人际交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氛围里,教师更多的是启迪学生思维,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并对“发现”这一动态资源作出反应、疏导,进一步引导学生自我发现、相互评判发现,让学生在发现中寻找更深刻的发现,从而使课堂迸发出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