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记者 刘水平
罗小玲:集社会之力,疏教育之困
文_本刊记者 刘水平
构建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环境,协助家长切实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题,深圳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走出了教育公益普惠发展的深圳路径。
目前,我国沿海发达地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外来工涌入城市,造成外来人口数量远远超过本地户籍人口,进而导致教育配套资源严重不足。这一现象在深圳尤为明显,据统计,深圳市常住人口达1077.8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仅占30.8%,外来人口则占69.2%,多达745.68万。尤其近年深圳城市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外来人口“窘况”不断加剧:在深圳的宝安、龙岗、龙华、大鹏等区,由于存在大量的流动人口,适龄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深圳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罗小玲告诉记者,深圳城市发展速度很快,但教育资源的配套速度跟不上,现在每年都在递增学位,学位依然是严重不足,我们基金会正在努力扶持民办教育,尤其在民办幼儿园师资培训方面加大力度。
深圳目前共有1300多所幼儿园,其中公立幼儿园约60所,占比仅约为4.8%,远低于全国其他城市约30%的比例,与之对立的却是深圳每年新生儿数量超过20万。
罗秘书长表示,深圳民办幼儿园占全部幼儿园数量的95%以上,公办教育资源不足,民办教育师资力量又参差不齐,为了提升民办学前教育的办学质量,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基金会把重点放在了“儿童梦想中心”的建设上。
据记者了解,该公益项目主要是帮助深圳市民办幼儿园构建适合儿童发展需要的活动设施,改善普惠性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
深圳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陈光理事长曾指出,以前我们对民办幼儿园的帮助,可能只是给他们一笔基金,但实际上很多受资助的民办幼儿园并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这笔资金,所以我们对民办幼儿园的帮助最后往往得不到最好的成效。
自2014建立20个“儿童梦想中心”后,基金会在2015年再次积极推进40个中心的建设。罗秘书长表示,通过“儿童梦想中心”一年多的运行实践,该中心已经成为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实现孩子的快乐梦想,实现教师职业提升的一个有效的切入点。
为了保证项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基金会在推动中心硬件建设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对教师进行理念和实际运用方面的培训。基金会联合深圳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教研团队,相继开展教师队伍的二次培训,并积极在实践中探索各类活动的组织、游戏、教学及亲子互动等方面的经验与方法,大大促进了教师的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在2015年度阶段成果总结交流会上,深圳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王琪琪曾这样总结,“儿童梦想中心”得到了各级领导、家长、老师的肯定和赞扬,特别是促进了孩子们的发展、教师素质与教育能力的提升及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深受孩子们喜爱,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这个公益项目,出资出力,支持深圳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发展,为深圳的孩子创造更优越的成长条件和环境。
罗秘书长告诉记者,基金会将在2016年继续再建设40个“儿童梦想中心”,惠及更多深圳外来人口。
儿童梦想中心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在从孩子出生到人格的养成这一阶段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家庭存在对子女教养不当的问题。
基金会也关注到了这一社会问题,罗秘书长表示,为了帮助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做智慧型父母,配合学校教育,给孩子一片灿烂的天空,基金会和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了“幸福成长”家庭教育系列讲座。
该讲座邀请国家、广东省或本市教育心理学的专家学者开讲,通过介绍家庭教育特别是与家长教育相关理论体系(或系统方法),针对家庭教育中,因家长对孩子的不当教育而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剖,帮助家长努力实现科学的家庭教育。目前,讲座在全市中小学校已经举办45场,参与的家长达到上万人次。
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联动,在基金会全力支持下,打造出了深圳市教育系统第一批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截止目前,已经有 60位教师成为深圳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活跃在“深圳晚8点•家长有约”、家庭教育进校园系列讲座等活动中。
很多家长在活动后反馈,讲座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的家风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更为他们今后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
罗秘书长告诉记者,家庭教育讲师团将于2016年再增加60人,基金会将依托120人的讲师团,开展100场系列讲座,逐步覆盖全市180余万中小学生。
一直以来,深圳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正是通过汇集社会资源,致力于促进教育发展,并积极开展奖教奖学、扶贫助学、“儿童梦想中心”建设、“幸福成长”讲座、“教师之家”活动、“机器人创新体验中心”活动等公益项目活动,使教育基金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深圳的未来铺下了一块块重要基石。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