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怡伟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叙事学视阈下语言学作品审美价值的理论解读
——以《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为例
丁怡伟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的一个缩影,它充分勾勒了美国内战后旧南方人的没落与精神危机。作者在小说中运用的叙事手法给小说带来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本文用叙事学理论时间对该小说进行文本分析,从时间的顺序、跨度、频度和独特的时间意象剖析叙事魅力和小说的审美价值,及其对主题的彰显。
福克纳;叙事学;时间;意象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讲述杰弗逊镇没落女贵族艾米丽离奇的婚恋故事,是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该小说语言含蓄、简洁、斟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它的要求近乎绝对精确,”“几乎每一个字都必须完全正确恰当”(福克纳,1959)由于小说的时间顺序却被打破,使读者读起来信手拈来又带着重重疑惑。而这种阅读魅力的玄机就藏在福克纳独特且天才的叙事手法中,小说的错综复杂的叙事时间给故事带来了峰回路转的玄妙。同样,错乱的叙事手法也与福克纳时代的美国南方所处的深刻历史背景相互融合。本文从叙事学角度,《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这篇小说的叙事时间着手,分析这篇小说的叙事艺术及主题意义。
小说一共有五部分,不仅各部分之间出现时间倒错,各个部分中间也出现时间倒错,多以倒叙为主,也出现了预叙手法。前面的四部分看似不相干,也没有什么顺序,支离破碎,实际上是福克纳的巧妙布局,他带着读者像一个侦探一般抽丝剥茧去解开一个个谜底。
小说第一部分第一段只言片语对“当下”的叙述为小说的结尾埋下了伏笔--“女人们主要是想看看她房间里面什么样。整整有十年,除了一个园丁兼厨子的老仆人,谁也没进去过”。读者和村民一样猜想到底她是怎么死的,她是什么样子,她的房子是什么样子。接下来呈现在村民眼前的是大宅的外貌,村民的回忆将叙事拉倒到了艾米丽生前,以倒叙手法叙述艾米丽免税和拒纳的经过。第二部分就把事件拉到了三十年前艾米丽家令人无法忍受的臭味上,这种倒叙又为读者创造一个悬念,为何一个身份如此高贵的女人会发出如此难堪的臭味事件,房间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回忆道她不愿接受父亲已死的事实,还插入她父亲生前阻挠艾米丽择偶的插曲以及两年后艾米丽与情人的行踪,这一件件小事都引起人们无限的猜想—这些都让人不尽将艾米丽和她的爱情及这栋大房子联系起来。
第五部分是解释全篇小说疑云和秘密的高潮部分,在村民们的敬意中艾米丽安然入土,当那扇四十多年没人打开过的门轰然倒下,村民们被这间像“坟中瘴气笼罩了这间装饰成洞房的屋子”惊呆了:艾米丽三十年前买的新婚用品在房间里重新出现,而床上竟是一具男人的干尸!尸体的“脸上深沉的咧嘴笑着”,“显然一度曾卧在谁的臂弯里”(福克纳,2001),并且被“坚强”的尘土覆盖;而紧挨颅骨的枕头旁还有一缕铁灰色的长发。小说就在这极为惊悚的气氛中戛然而止,直到这里读者和村民们才恍然大悟的揭开一宗宗悬疑的谜底:艾米丽在重重阻挠下为守护自己爱情,保全自己的身份竟然买砒霜毒死了自己心爱的情人荷默,并与尸体共枕四十多年。这时读者也会隐约觉察到原来福克纳错乱的叙事时序把故事的开始发展和结局的自然时序打乱是为把小说最引人注目的关键——南方的破败让艾米丽迷失了自己的身份定位,父亲的阻挠和爱情的破灭更导致她变态的心理和她独居生活的真相;同样也是对艾米丽小姐变态的心理和异化的人格及她不正常的人生经历的主题相照应的。
文本时间跨度的变更分为促进和延缓。在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出现了很多文本时间的促进,甚至将时间的过去和现在融合在一起形成多片的“空白”。小说中艾米丽七十四年的生命力处在不见阳光的房间内“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我们看着那个挎篮进出的黑人渐入老境”这婚后三十多年的空白,她就在“这样度过一代又一代,高贵、宁静、无处不在、不为所动、刚愎反常”的时光里死去,其间应该是发生了很多或许琐碎的小事,一个人三十年都就这样在几句话的概括里过去,这种叙述既拓展了故事的广度,又引起读者的推测来填补时间的空白:这三十年里艾米丽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为什么头发一直也不变颜色?直到结尾作者才把各个环节连在一起,又在最后戛然而止,是读者根据线索和想象得出了答案的同时又余韵未绝的回味这个故事和艾米丽这个人。
“灰”这个字眼频频出现,贯穿整篇小说。福克纳在小说的第一部分就这样形容艾米丽的大宅:“迎面是一间昏暗的大厅,一架楼梯从那里爬进更浓重的阴翳,到处是灰尘和闲置的味道—一种封闭的、潮湿的气味”,房子都散发着灰暗的色彩和阴森的感觉,房子的主人亦然。第二、三部分艾米丽的爱情有起色时,叙述者没有在提到灰色或灰尘。而第四部分有突兀的出现艾米丽的头发,她的头发“变灰了”,“发灰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后来就成了“铁灰”,一直到七十四岁死去都是“生机勃勃的铁灰”跟活人一样。热奈特提到重复“意味着排除每次发生的事件的特殊性,只保留他与类似的事物的共同性质而获得的精神上的构成物”,灰色在不同的叙事者,地点和时间频频出现,是否是一种象征呢?笔者推测灰尘与灰色这些意象和艾米丽不明朗的心态、小说中的奇怪事件还有南北战争后尚未形成的道德原则是有一定的指涉。艾米丽几十年来不变的铁青的头发也象征着她那倔强不愿向新的时代潮流妥协的病态心理。同样,小说中对艾米丽和情人荷默每逢星期天就旁若无人的一起乘着黄色轮子的轻便马车出游。这件事持续了两年,但在文中却被反复的叙述四次,这样的重复又意味这什么,迄今还没有明确的定论。
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在时间上,艾米丽试图用主观颠覆外在客观的时间,用陈旧的南方规则来驾驭现实世界的变化,到头来她只能通过虚无的幻想、与世隔绝的逃避、和变态的行为来挽留已经逝去的乐园。而福克纳也巧妙的通过对叙述时序的倒错来成功反应出艾米丽精神的错乱、崩溃,并以足够大的留白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力去猜想、推测小说的原委和结局,还加上不断重复的事件作为独特而深刻的象征,让小说悬念迭起,充满恐怖和紧张的气氛。用萨特的话来说“福克纳的哲学是时间哲学”,这句话形容福克纳和他的作品再恰当不过。。
[1]威廉•福克纳.福克纳在大学[M],夏洛茨威尔: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1959.
[2]雷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当代诗学[M]赖干坚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
Narrative works of aesthetic valu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s theory——to "dedicated to Emily rose" as an example
DING Yi-wei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jian Fuzhou 350108)
The narrative technique of“A Rose for Emily” is not only a great bold experiment but also bringing a crucial point to the theme of the story.This thesis detailed analyzes the text from the order,duration and frequency of text time and different focalization,and explore the narrative charms of Faulkner’s writing and the aesthetic value of this short story.
Faulkner; Narratology; time; image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1.062
1672–7304(2016)01–0133–02
本文系福建江夏学院青年科研校级基金“《八月之光》的后现代地理学理论解读”(项目编号:JXS2015019)的部分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张时玮)
丁怡伟(1989-),女,江苏徐州人,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