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
——德配“召父”泽南阳
杜诗(?—38年),字公君(亦说君公),东汉河内郡汲县(今河南汲县西)人。杜诗青年时期就才华出众,以“公平”闻名乡里,曾历任侍御史、沛郡和汝南督尉等职。由于他办事果断干练,深受赏识,建武七年(31年),光武帝擢升杜诗为南阳太守。
杜诗任南阳太守后,公正廉明,执法严厉,打击了郡内一帮豪强恶霸,树立了威信,整治了民风。同时,杜诗非常重视发展农田水利事业,“修召信臣遗迹,激用滍(音zhì,今河南鲁山县、叶县境内的沙河)、淯(yù,河南省白河,为汉江支流)诸水,以浸原田万余顷。分疆刊石,使有定分。公私同利,众庶赖之”。“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后汉书·杜诗传》),南阳水利事业进一步兴盛,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为此,百姓将他与西汉末年的南阳郡太守召信臣相比,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经过召信臣和杜诗两位太守的苦心经营,南阳地区逐步形成了陂塘星罗棋布、沟渠串联其间、“长藤结瓜”式的独特水利灌溉工程体系。如在淯水上筑坝引水的召渠,长9km,串联起樊氏陂、东陂、西陂、豫章大陂等。其中豫章大陂就“灌良畴三千许顷”。在沘(bí)水(今唐河)上还有大湖、赵渠等陂渠。这些串联起来的陂渠,统一使用,使灌溉效益更有保障。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张衡(78-139年)在《南都赋》中曾盛赞南阳水利说:“于其陂泽,则有钳卢玉池,赭阳东陂。贮水渟洿(音tíng wū指水聚集不流),亘望无涯……其水则开窦洒流,浸彼稻田,沟浍(音kuài,田间排水道)脉连,隄塍(音chéng,田埂)相君(qún相连之貌)。”在他的笔下,南阳的水利真可以说是盛况空前。
杜诗在南阳还有一项重要发明,就是水力鼓风设备——水排。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杜诗发明水排,大大减轻了冶铁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大量铸造优良的农业工具、发展南阳的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至魏晋时期,这一水力机械已经普遍推广。水排的发明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一大成就,对后世发展水力机械具有重大意义。它比西方水排的出现早了1200多年。
杜诗治政有方,功绩卓著,他在南阳郡任职的7年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同时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还发明了水排以提高生产效率。但他从不居功,7年里曾两次上书,自请“退大郡,受小职”,即另任较低的官职,以开贤者升迁之路。他还经常向朝廷提出有益的建议。建武十四年(38年),杜诗病卒。由于他为政清廉,没有任何田宅,死后竟然“丧无所归”,最后由郡府负责安葬。真可以说是:恩泽沐于当时,美名传之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