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俊平,杨昌英,张 锐
(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地方高校理工科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聂俊平,杨昌英,张 锐
(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试点学院改革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实施试点学院改革以来,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总体思路的指导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课堂教学形式的更新、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联合培养的实施等方面作出了一些变革,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以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的一些具体做法为例,力图探索地方高校理工科学院人才培养的可行模式,以为其他地方高校提供参考。
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在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新变化。社会发展要求高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已任,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1]。为此,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实施更有利于优秀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也成为每所有社会责任心的高校的不二选择。
三峡大学是一所区域性的地方本科院校,其生物与制药学院是在原化学、生物科学、生态学等传统的理科类专业基础上组建的一个理工结合、重点向工科发展的学院。近几年来,学院在工程教育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生物工程专业获批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制药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为响应教育部和湖北教育厅关于实施试点学院改革的意见,三峡大学在校内选择了三个学院进行试点,生物与制药学院2014年被批准为校级试点学院后,在学院整体改革中,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培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改革。
生物与制药学院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性意见》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校试点学院改革的意见》中的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确定学院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联合培养人才等[2]。
面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系统工程,学院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知识构建为基础,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提出大类培养与分流、“一生双师”的导师制、实施特色试点培养计划、培养个性化人才、加强实践教学等理念并制定了《试点学院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细则》、《大类培养和专业分流实施细则》、《专业导师制实施方案》等系列服务于试点学院改革的制度文件,在全院广泛宣传,争取老师们的支持和配合。
2.1 更新理念,合理设计,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实施改革措施后,生物与制药学院于2014年系统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深厚理论基础的培养目标,系统性的优化课程体系。新版的培养方案以学院已有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省级实习实训基地为基础,依托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宜都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和宜昌生物产业园,努力构建“五共同.一体化”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以往的培养方案,新版的方案一大特色是减少课内学分,加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学科竞赛获得学分的比重;另外,除传统的实习、见习外,每个专业都增设了科学研究训练或专业综合实训等课程,几个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达到了40%;第三,为培养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管理人才,学院在两个工科专业中实行卓越工程师和行业管理精英培养计划,为培养基础宽厚、综合创新与竞争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在三个理科专业实行本硕贯通培养计划和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每个专业都将一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拓展课程拿出,邀请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授课,并在培养方案中予以明确,对于双语授课课程也在方案中加以明确的标注。学院对每一门课程都确定了建设负责人和课程团队,组织老师们按每门课程对应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认真的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并以教研室为基础,扎实进行核心课程的课程建设。
2.2 全面发展、突出个性,试行“一制三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试行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的改革措施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14级开始,学院打破以往的各专业分别开课的模式,第一年分大类开设专业基础课,同一门课程有多名老师在同一时段同时开课,学生自主选择自已心仪的任课教师,大大激励了教学竞争机制。
进入二年级后,学院通过双向选择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专业导师既可以是校内的专任教师,也可以由合作企业的高级管理、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导师负责对同学们给予生活上的关心、情感上的关注、学业上的指导、专业上的引导。
与此同时,学院大力推动本硕贯通培养,积极为本科生搭建科研平台,很多二三年级的同学也开始跟着自已的专业导师进入实验室,加入导师的科研团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
为培养学生国际化的视野,学院除对固定的课程进行双语授课外,邀请了许多国外专家进校讲学、鼓励本科学生积极争取交换生的资格,另有部分课程安排本科生与留学生一起同堂学习。
2.3 自主探究、教学互动,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从长远看,一所大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不断增长的教师能力——教师个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还有他们的协作性及对学校的贡献”[3]。教师的发展只有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生物与制药学院在整个教改中,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从原来的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老师不能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也不能再像木偶一样坐在那里观看PPT。为此,学院动员一批老师率先试点讨论式、案例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的老师在课程中设计了一个个一环套一环的问题供同学们讨论,在层层深入的问题中加深对整个课程的理解;有的老师将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与枯燥的理论相结合,让每节课的知识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一个落脚点;也有老师将部分章节拿出来让同学们查阅文献、分组讨论,最终各个小组推荐人选在班级中讲授,让课堂完全变成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殿堂。还有部分老师实施了考试方式的改革。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对这些课堂授课模式的改革持欢迎的态度,课堂热闹了,同学们发言积极了,学习主动了,学生倾听、记录、讨论、质疑等学习行为逐渐成为课堂常态,学生主动学习、深入学习的意识逐步形成。
当然,学生毕竟还只是一些大孩子,有了老师的教,还要强化学生的学,为此,学院教学和学工紧密配合,共同出台了《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强教学环节的常规检查,委托学院督导组加强巡课,加强听课评课,收集来自任课教师、学生的反馈信息,经过多方位的努力,学院的教风学风也有了明显好转。
2.4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创建开放教学平台,强化实践环节教学
除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外,学院优化了实践教学体系,除课程实验、工程训练、认知实习、专业见习等基础实践环节外,学院还有课程设计、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生产实习等拓展性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专业综合实训、科学研究训练等综合性实践环节,这些实践教学环节既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围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有机的组成一个相互渗透的整体[4]。学生往往在导师实验室或实习企业或创新团队就提炼出了自已的毕业设计课题,在企业实习实践时就明确了自已的工作和研究方向,改变了过去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工作相互独立、分割的状态[5]。
另外,学院有众多的开放教学平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素质教育中心、湖北省实习实训示范基地、湖北省天然产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中心等校企共建平台、校内科研基地也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生物与制药学院的学子通过参与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学化工设计大赛、“挑战杯”创新计划大赛、“互联网+”创业计划大赛等有影响力的学科竞赛,在经过团队化、综合性的系统训练后,能提供一份高质量的有创新性的设计作品或是实践报告。
2.5 优势互补、联合培养,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也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大举措。一方面,学院拿出一部分课程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授课,东阳光药业、人福药业、安琪集团的10多名兼职教师都为学院学生进行授课或讲座。另一方面,学院突破教学计划,启动了四年级学生企业实践,并通过三方协议、双导师制、允许学生在企业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扩充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等措施,保障了实践任务的落实及对学生的管理。14、15年学院每年都有40名左右的学生积极参与3个月以上的企业实践,这对提高学生实践和就业能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生物与制药学院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以来,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制药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战略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学院与宜昌市生物产业园联合申报省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获得成功;《药物化学》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舌尖上的微生物》获批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学院老师成功申报两项省级教研项目,在各类公开期刊上发表教研论文50余篇。两年来,学院与企业联合开发了《工业微生物学》、《酵母的生产与应用》、《酵母生物化学》等课程,编写了《生物工程生产实习指导手册》,录制了中试放大规模的微生物接种录像、工厂布置设计录像等。
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2014-2015年学院学子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8项、省级学科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20多项。
实践证明,只要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性意见》,稳步推进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联合培养人才等,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可以期望的。
当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试点学院改革中,对招录方式、人事制度、治理结构等方面也有一些改革的要求,而且,人才培养是有自身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依据人才成长规律逐步改革,培养效果的显现也有其发展过程。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今后将发挥其与企业联合办学的优势,充分利用校、学院、企业的各类资源,积极调动老师、企业及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将改革工作向纵深推进。
[1] 程光文,龚园.突出行业需求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2(4):457-460.
[2]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校试点学院改革的意见[OL].2013.1.18,鄂教高[2013]2号,http://www.hbe.gov.cn/content.php?id=10772.
[3] 威廉·G·鲍恩[美].汲取经验:普林斯顿大学的反思[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3.
[4] 娄斌超,肖珍教.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践探索,2014(4):52-55.
[5] 杨昌英,郑泽俊,赵军,等.开放式培养,实践中成才,将实践育人落到实处[J].广东化工,2014,41(12):215-216.
Experiments of Reform for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mers in Local Colleg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IEJun-ping,YANGChang-ying,ZHANGRui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Hubei Yichang 443002, China)
Launching a pilot project of reforms on institutes is currently a hot topic.In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undertaking such a reform, positive results we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local colleg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king training programmers, changing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s, renewing the forms of class-teaching, optimizing practice teaching and performing the joint training programmers, under the direction of principle of training creative talents, an idea for the training creative talents and make part of practice was proposed, so as to provide
for talents development in other local colleg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ocal colleg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reativity; talents developments
聂俊平(1976-),女,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教学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G420
B
1001-9677(2016)022-0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