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型炼厂的问题来源和解决思路探讨

2016-03-12 05:16:43路念明吴增光赵东风
当代化工 2016年12期
关键词:炼厂企业

路念明,吴增光,赵东风

(1.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北京 100713;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机电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80; 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化学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80)

石油化工

城市型炼厂的问题来源和解决思路探讨

路念明1,吴增光2,赵东风3

(1.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北京 100713;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机电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80; 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化学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80)

随着历史和城市的发展,一些石化企业已经从工业区布置关系转变成工业和居民混杂相间,形成靠近石化企业被城市包围的格局,不仅使生存环境面临社会强烈的负面舆论,也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就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从城市化进程和安全规划等方面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其带来的安全环保风险提出了解决思路,以期对有相似处境的企业寻求发展道路提供思考。

城市型炼厂;防护距离;风险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逐渐加快,导致一些在建厂之初位于相对偏僻环境的石化企业周边出现越来越多的居民区、学校等人员集中的敏感区域,有的企业甚至与上述敏感区域的防护距离已经不能满足国内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形成了城围石化这一现象[1]。由于前期缺乏合理的规划和诸多历史原因,诸如此类的城市型炼厂不仅对自身的风险管理带来了难题,也影响到了周边居民和设施的公共安全和居住环境。甚至一旦引发重特大事故,将严重威胁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天津港“8.12”事故的严重性不得不使人们重新聚焦城围化工这一现象。就如何解决这一现象带来的问题和降低其风险,是现今社会的舆论热点和研究热点问题。本文从城市化进程、安全规划的缺失和监管不力等方面探讨了问题的来源,分析了城市型炼厂带来的多方面风险,并结合国家政策和行业动向总结出了两种城市型炼厂的解决途径,对提升政府和企业安全监管部门对区域风险的全面了解,和为城市和行业管理者的相关决策提供思考。

1 问题的来源

1.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加速,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使得城市规划滞后于城市化发展的问题更加突出。而城围化工现象正是在这过程中,一定时期与阶段下工业化遇到城市化的特殊产物。

一般认为,城市化的概念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业地域转化为非农业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而城市化的过程是与工业化紧密相关的,城市化需要通过工业化来实现,而城市化集聚了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为推动工业化提供了需求条件。

因此在集聚人口和生产要素的同时,企业为考虑到职工生活的便利性,解除职工在日常起居、医疗和子女教育后顾之忧,工厂周围的居民区、医院等敏感目标便应运而生。此外,城市化的进程也包含了新城市的形成和原城市的向外扩张,使得原本处在城市偏僻地段的炼厂也逐渐被城市扩张所带来的敏感目标包围。

1.2 城市规划中关于安全规划的研究不足

城市型炼厂问题不仅仅是城市化进程造成的,也与目前我国在城市安全规划的研究与应用的严重不足有关。目前面临城市型炼厂困境的企业项目建设期大都处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此时项目选址仅仅考虑了原料供应、区域产品消费能力、水电资源供应和交通运输条件等项目满足生产的条件,忽略了区域的环境的承载能力、工业布局和城市规划的要求。

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目前欧美国家主要采用基于后果或风险的方法,并结合本国家的土地使用规划准则加以使用。

我国学者从“十五”开始开展了区域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在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应用的研究。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的目标、主要内容、基础要求和技术要点,用于指导我国关于城市安全规划和重大危险源选址、布局的工作[3,4]。

1.3 安全规划的法律的缺失及监管乏力

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法》于2008年施行,其中关于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的内容较少,也未对城市安全规划做出较明确的要求。

其次,目前关于危化品生产规划和储存监管的法律法规有《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从项目规划到实施,涉及监管环节多、涉及部门多,法规规范多,往往造成安全环保监管乏力。同时,现行法律法规对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违法行为处罚较轻,单位和个人违法成本极低,低成本的违法效应导致政府的公信力下降,最终的处罚达不到惩戒、震慑和追究事故责任的作用。

最后,规划选址过程中,企业和政府并没有就选址事宜告知公众,忽视居民利益诉求的表达,漠视了公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决策权,公民缺乏有效的途径参与到决策中,未能与企业、政府及评价机构进行公开平等的对话协商,让公众的生命财产面临巨大的风险。

2 城市型炼厂带来的风险

2.1 防护距离不足

安全防护距离是预防危化品发生重特大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5],卫生防护距离则直接关系到企业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而部分企业周边敏感场所较多,个别距离甚至不足50m,不能满足《石油加工业卫生防护距离》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防护距离的不足,不仅影响到企业周边居民和设施的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而且周边社会活动的影响同样威胁企业的生产安全。除此之外,企业改扩建项目因卫生防护距离不能满足而迟迟不能通过环评,导致出现“未批先建”的违法行为。

2.2 安全风险集聚

石油化工企业具有工艺流程复杂、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且具有强腐蚀性的特性,因而石油化工行业极具危险性,很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而城市人口密度高、社会经济高度集中、资产密度大的同时也增加了城市安全的脆弱性,随着企业与城市逐渐融合,使得高人口密度与高财产密度的地区易受攻击和破坏,事故的后果也会因为人口聚集和建筑物密集而被扩大。

同时大量危化品物流是由槽罐车通过道路运输,近年来运输道路周边设计及居民用地越来越密集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都在客观上增加了道路事故的概率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一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导致危化品爆炸或泄漏将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自“9.11”事故以来,恐怖主义威胁日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加之近年来“三股势力”活动日趋猖狂,已经对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而城市型炼厂作为化学物质和能量聚集的工业设施,目标大、设施多,加之我国对化工设施遭受恐怖袭击的风险认识不足,存在容易被利用的漏洞,并且缺乏针对行的应急响应预案,因而很可能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引起人群的心理恐惧,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2.3 环境风险与舆论压力

城市型炼厂布局在环境敏感区域附近,一旦发生泄露或者火灾爆炸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遗留的大气、水体特别是土壤污染难以修复。

除此以外,城市型炼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水、大气污染物和废渣,因处理措施不当而排放超标,噪声也不能够有效控制。因此造成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问题,都会因城市型炼厂周边的存在大量人口聚集的敏感点而更加突出。

从数学这一学科来看,他本身就具备抽象性强、逻辑能力大、结构严谨等特点,同时随着知识点的不断深入,基础知识的作用与日俱增,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是后期数学学习中知识点掌握难易的关键,就目前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即使是小学数学,复杂繁琐的知识、难以理解的术语、抽象的图案,让本就思维逻辑能力不够的小学生学起来更加困难,以至随着学习的不断加深,知识点的不断累积,小学生在难以理解致使跟不上进度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换句话说,复杂繁琐的知识点,是制约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障碍。

此外,城市型炼厂属于典型的负外部性的设施。随着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使石化企业和周边居民的矛盾容易激化,引起公众群体性抗争行动,一旦突发环境事故,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的风险加大。这些冲突不但使公共利益受到了巨大损害,而且对社会秩序的稳定造成负面影响,也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6]。

3 解决途径

此类企业的存在,已经对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与周边敏感点的距离也已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于这些企业的存在和继续发展,目前存在着两种解决思路,一种是异地搬迁,进驻化工园区;另外一种是原地转型,走清洁生产和本质安全之路。

3.1 退城入园

我国早于 2005年就启动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需要搬迁情况的调查研究。我国于天津港8.12事故后加速推进了位于城镇人口密集区高风险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通过搬迁改造解决企业转型升级和安全环保隐患的问题。截止2015年10底,各地上报危化品搬迁改造项目共1 350个,目前已从这些项目中遴选了3批共238个项目,纳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

但搬迁并非完美的解决方案,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当其中的便是搬迁成本巨大,资金筹备困难。其次,土地置换难、搬迁政策不完善、职工安置问题都是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不可回避的难题。

搬迁也非一蹴而就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安全环保等多个领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本身、政府和行业共同努力和协作完成。

工信部提出搬迁改造项目要在 2025年前全部关闭,全部进入安全环保设施齐全的园区。因此,要在搬迁的过渡期内,企业应要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区域定量风险评估,明确企业与周边风险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管理与救援措施,并向当地安监和环保部门备案,严防城市再次突发恶性事故,保证居民生活的安定与和谐。

3.2 原地转型之路

3.2.1 确定科学合理的隔离方案

城市型炼厂的存在和发展,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基本前提之一。因此若同城市共同和谐发展,就必须满足防护距离的有关要求。企业应根据《石油加工业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在周边敏感区域处在可接受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的情况下,确定好周边的隔离和改造方案。

可以隔离区域内的土地均由企业征购或租赁,作为企业与城市居民区和其他市政设施的隔离,但该区域禁止企业用来建设所有与企业生产系统相关的生产装置、储运设施和其他共辅设施,可考虑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和不影响企业应急救援的前提下在隔离区内进行绿化、美化,实现企业生产区域与市政区域的和谐融合。

3.2.2 提高城市型炼厂的本质安全水平

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采取完善、可靠、先进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风险控制措施发挥最大的效力。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生产,努力做到“零事故、零伤害”,实现装置的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

加强危化品运输的从业人员、车辆管理,选择运输路线时避开风险高发地段和敏感区域,避免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加强在风险高发路径的风险管理和事故救援力量,将可能造成的风险化解在苗头阶段。

对厂外油气管道可能造成的城市安全、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并进行合理布局,减少对城市及公众的影响。充分协调石化企业厂外管道规划实施过程中市政规划、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应急救援体系是城市型炼厂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措施[7]。因此企业必须要增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力量,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整合区域应急救援资源,同政府和安监环保部门做好应急管理的协调性工作。在事故发生时减轻事故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控制事态扩展蔓延。切实做到守土一方保平安。

3.2.3 完善环境治理措施

企业是污染来源的同时也是解除污染的直接行动者。企业必须坚持环保优先,注重绿色发展,才能成为生态型的炼厂。企业应该依据国家相关当地政府出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结合国外先进水平的石化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标准,控制的各类废气的排放。

在依据标准结合现有设施的处理能力和实际排放情况的基础上,从源头控制、燃烧和工艺控制、末端治理、烟气集中排放、无组织排放控制、火炬系统优化等方面制定废气达标行动;从源头控制和污水处理工艺方面考虑改造方案。

对全厂噪声进行综合治理,根据厂界噪声监测结果,进行高噪声源的分布和厂界达标分析,从改变平面布置、选择合适的工艺管线和设备、局部安装隔声屏,确保厂界噪声达标。

城市型炼厂往往建厂多年,埋地污水管线存在腐蚀残损现象,厂区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可能性极大,因此要在地下水调研评估的结果上对生产装置区地面、罐区地面及罐底、污水池壁池底等处做防渗处理,污水埋地干管进行管道材料升级、信息化管理或“可视化”改造等工作。

生产装置开车停车期间是炼化生产管理的特殊阶段,也是事故易发和多发的关键环节。因此要制定城市型炼厂装置开停工及检维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加强装置开、停工及检维修过程中的环保管理,确保污染物受控排放,杜绝环境污染事件和扰民事件的发生。

3.2.4 承担社会责任、接受公众监督

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应尽的义务,除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之外,将企业或配套社区的公共设施向社会提供福利,让位于城市型炼厂周边的居民享受到炼厂存在带来的便利和优势,是提高企业社会认同与公信力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化解邻避效应的关键在于破除以往选址规划决策中权力、利益和信息等不对称的格局,促使公众、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协商、沟通和对话[8]。由此看来,让企业坚持“开门办企业、开放办企业”,在涉及影响区域风险的决策时,建立和推动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与途径,及时公开决策过程和风险信息,特别是环境监测数据和治理业务,积极向社会宣传和展示企业新形象,避免无端猜疑。

4 结束语

防护距离是事故状态下确保周边居民生命安全的首要措施,在非事故状态下则是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坚实屏障。因此任何情况下都要严守防护距离这条不可逾越红线。

风险评估是高风险危化品企业搬迁的前提,只有明确企业和区域风险并严格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才能保证搬迁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石化企业和城市并非水火不容,通过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和采取严格的污染治理措施,达到“安全受控、环境友好”的环保型、生态型炼厂的目标,是可以实现与城市的和谐共存。

简单的搬迁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企业维持现状原地发展也只能使已经凸显的问题加剧,因此走产业升级、清洁生产和本质安全之路才是现今石化企业的唯一选择。

[1] 林文枪. 城市型炼厂的困局及对策[J].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4): 9-12.

[2] 冯云廷. 城市经济学[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3] 吴宗之, 多英全, 魏利军, 等. 区域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及其在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中的应用[J]. 中国工程科学, 2006, 8(4): 46-49.

[4]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技术、方法与程序研究”应用报告[R].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2004.

[5] 高建明, 刘骥, 梁雪, 等. 因安全距离问题引发的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4(4): 60-64.

[6] 杨秋波. 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的作用机理与行为分析研究[D]. 天津大学, 2012.

[7] 曾明荣, 魏利军, 高建明, 等. 化学工业园区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构建[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4(5): 58-61.

[8] 马奔. 邻避设施选址规划中的协商式治理与决策——从天津港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谈起[J]. 南京社会科学, 2015(12): 55-61.

石墨烯是近年来备受各国重视的新型材料

从中科院官网获悉,日前,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马衍伟研究团队在石墨烯量化制备及高性能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方面取得进展,提出以二氧化碳为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成功实现了兼具高导电性和高比表面积石墨烯粉体的快速、绿色、低成本制备。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于国际期刊《先进材料》,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和PCT专利。

石墨烯是近年来备受各国重视的新型材料,但是高品质石墨烯的工业化大规模制备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目前,石墨烯粉体规模化制备的技术路线主要基于膨胀石墨剥离法和氧化石墨还原法,但是前者通常得到的是低比表面积的多层石墨片,而后者制备的石墨烯由于残留的氧官能基团和结构缺陷导致低导电性,严重制约了石墨烯的潜在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该团队采用二氧化碳为原料,金属镁粉为还原剂,纳米氧化镁为模板剂,通过镁粉在二氧化碳气氛中自蔓延燃烧方式,成功制备出富含介孔结构的石墨烯,如图1所示。目前所制的石墨烯电导率高达13000 S/m,比表面积为709 m2/g,综合性能优异,并在离子液体电解液中表现出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基于电极材料的比电容高达244 F/g,能量密度高达136 Wh/kg,功率密度高达1000 kW/kg,循环100万周后,容量保持率仍大于90%,如图2所示。该石墨烯制备方法反应过程耗时短、环境友好、成本低、易于工业化推广,将有力促进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等储能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Sources of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Urban Refineries

LU Nian-ming1,WU Zeng-guang2,ZHAO Dong-feng3

(1. China Chemical Safety Association, Beijing 100713,China;2.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 East China), Shandong Qingdao 266580,China;3.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 East China), Shandong Qingdao 266580,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and city, some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have changed from industrial zone to industrial and residential mixed zone, and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are surrounded by the city. This pattern not only makes the living environment facing strongly negative public opinion, but also has become a serious bottleneck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n this paper, sources of the problem were discussed from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safety planning,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risks were put forward.

urbanized refining factories; protection distance; risks

TE624

A

1671-0460(2016)12-2837-04

2016-05-10

路念明,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化工过程安全管理。

赵东风(196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安全工程与技术、节能技术及评估等方面的研究。E-mail:zhaodf@vip.sina.com。

猜你喜欢
炼厂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8期)2022-09-20 06:44:30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6期)2022-06-29 01:11:4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炼厂低附加值硫磺作改性沥青稳定剂的探索研究
石油沥青(2021年6期)2021-02-10 06:15:34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哈萨克斯坦炼厂220kV变压器安装工艺
炼厂增产柴油方法浅析
顶管技术在炼厂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