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芸(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云浮 527200)
大学环境法制教育改革研究
李健芸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云浮 527200)
摘 要:高校的环境法制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以及十八大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布局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前提下,本文分析高校环境法制教育的历程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以更新教育的理念、完善课程设置、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等改进高校环境法制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环境法制教育;问题;对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法治将会成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建设法治中国的大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环境法制教育也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方式。高校应该顺应时代要求,通过开展系统化的环境法制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将来的环保事业的发展和国家法制化建设的道路添砖加瓦。
“环境既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场所,也是为人类提供生产和消费所需要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1]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必须依赖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类又可以改造环境。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环境其实包括了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环境法制教育是指:为了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调节和规范人与环境的关系,使公众自觉地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及其他公害,以保证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各种环境以及与资源保护法律教育的总称。”[2]环境法制教育融合环境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在高校推行环境法制教育,使人们的环境法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普及,形成正确的环境法制观念,逐步增强用法律的方式保护环境的能力,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战略和推进法治国家战略添砖加瓦。
2.1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就是以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通过教育内容的设计和实现到达教育教学的目的。做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的环境法律素质教育,只有通过环境法律素质教育才可以使大学生掌握环境法律的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具备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及社会环境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在内可以内化成自己的环境法律信仰,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外化为保护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自觉行为。因此,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必须要加强环境法律素质的教育。
2.2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的需要
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栋梁之才,他们对环境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环境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会引领着整个社会群体对环境法律知识的关注方向。因此,通过环境法制教育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具有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于将来的环保事业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环境法制教育的地位尤其凸显。
2.3构建“两型” 社会和美丽中国的需要
我们党曾经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境友好型社会。当代大学生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执行者,他们的环境法制意识会直接影响到未来在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等方面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因此,在高校实施环境法制教育,不仅可以推动“两型”社会及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且可以为高校的教育模式及内容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及法治人才的实现。
3.1高校环境法制教育的发展历程
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通过的决议中决定在全国大专院校里设置环境保护的专业和课程,培养环境技术人才"。这个决定成为了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的开端。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将环境法与其他的法律部门区别开来,此后环境法开始以独立的法律部门发展,并趋于完善。在此基础上,从1979年到1993年这十几年的时间内,国内部分高校经历了由单纯开设环境法课程到申请环境法硕士生、博士生培养研究点的转变与完善,这些事件标志着高校开始重视环境法制教育,并且形成了以专业教育为主的发展特点。此后,1996年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中国明确提到环境教育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此规定标志着高校环境法制教育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3.2高校环境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环境法制教育受重视程度低。环境法制教育的起步较晚,虽然不少大学都开设了环境法课程,也有不少环境法的硕士培养点,但是环境法制教育在高校中还是处在表面热,实际冷的尴尬局面。在环境法制教育方面的教学投入严重不足,装备普遍较差、办学经费不足成为了许多高校的共同特点。在开设有环境保护法专业的高校中也存在着对环境法制教育本质认识不全面的情况,环境法制的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也存在偏差。具体表现为环境法制教育主要是在环境保护法学专业的学生中开展,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将来可从事环境法律事务的专业人才。但是,环境法制教育本身就具备了交叉学科的特点,环境法制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存在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环境人文关怀精神。如果仅仅只是集中于环境法律专业教育,就无法培养出具有较高环境法律意识的人才。
(2)环境法制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目前,绝大多数的高校在环境法制课程的设置上都存在不合理不完善的情况。环境法制的教育内容尚未有综合性的教材出现,导致出现教育教学内容缺乏内在的连续性,与环境法制教育的重要地位无法匹配。比如,对于非环境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能够接受到环境法制教育的内容仅仅集中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当中的两章,学习的课程空间非常小。此外,大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都没有将环境法制教育课程列为非环境法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个别院校会将环境法制课程列为选修课开设;学生接受环境法制知识的教育缺乏系统性、广泛性和全面性。这样出现的后果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法律意识,未来无法承担起推动我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事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目标的重任。
环境法制教育还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情况。目前,环境法制教育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学院、系、专业为框架进行,环境法制专业以外的教育一般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在教学方式上,高校的环境法制教育课程一般采用填鸭式教学为主,辅之以讲座,重在理论灌输,轻实践。没能体现该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渗透性的特点。其结果是导致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环境法制教育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更不利于培养大学生自身的环境素质的培养。
(3)环境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环境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比较薄弱。一是我国环境法制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没形成系统性的教学模式,高校尚未将环境法制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之中。二是环境法制教育涉及的是交叉综合性学科,“各学科知识内容庞杂,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只经过海量的学习和认真钻研才能把握住其中精髓所在。”[3]我国对于环境法制教师的培养力度不够,很多讲授环境法制课程的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因此即便是出身于环境法学专业的教师队伍,其本身环境法制素养也需要不断加强。
4.1更新教育的理念
目前,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依然严重,新老环境问题重叠出现。为了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目标,首先我们要更新环境法制教育的理念,高校从领导高层到普通的任课教师都要充分重视环境法制教育,采用各种方法提高环境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其次,高校应该加大对环境法制教育的资金投入,加大对环境法制教育科研力度的支持。再次,结合环境法制教育要体现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设立环境法制教育机构,专门负责管理环境法制教育和科研的开展。改变环境法制教育一直以来在高校中长期被冷落的局面。
4.2完善环境法制教育课程设置,转变教学方式
首先,改变当前环境法制教育各自为政的做法,将环境法制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体系中,纳入学生的必修课范围之内,提升环境法制教育类课程在高校课程中的比重,使每个高校大学生都能接受环境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改变以往只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开展环境法制教育的情况,拓展学生的受教育空间。使学生能够系统性、广泛性和全面性地接受环境法制知识的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环境法律意识。其次,教师要尽量避免单一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取,将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取得的新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环境形势和环境问题,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环境法律意识与环境法律能力。结合课程的教学,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在课外多开展与环境法制教育有关的讲座,利用学生社团的活动等方式进一步强化环境法制教育的理论知识。“校园社团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正规课程教育的一种必要和有益的补充,高校应当充分扶持校园社团的建立和发展,对社团进行适当的引导,配合课堂教育开展各种讨论、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进行环境法制教育,丰富校园环境法制文化,使其成为辅助高校环境法制教育的有力臂膀。”[5]再次,利用网络的手段开展环境法制教育。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学习的方式也由现实的课堂拓展到了虚拟网络。教师应充分利用 QQ、微信、网站等手段开展环境法制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环境法制教育,提升环境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4.3强化对环境法制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环境法制教育的核心资源和关键因素。要保证高校环境法制教育的有效性,不可忽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一是通过不定期培训,提升教师的环境法律意识和教学水平。二是引进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完善环境法制教师队伍的专业培养。逐步消除由非专业学科教师“兼职”授课的情况。三是开展校际合作,各高等院校可以建立校际合作的平台,促进各高校之间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师教学、学术研究经验的交流。各高校之间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校环境法制教育的发展。
总之,在高校改进环境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法制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法律信仰,教导学生学会用环境法律知识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对于我国建设法治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建设目标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运思.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
[2]马桂新.环境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3]江晓晖.高校环境法制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D].漳州: 漳州师范学院,2011.
[4]孙中艳.论高校环境法制教育的缺失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6(6):170.
[5]陈晨.首都高校大学生环境法制教育模式构建[D].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2012.
(责任编辑:吴 芳)
中图分类号:G61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7304.2016.01. 102
文章编号:1672–7304(2016)01–0219–03
作者简介:李健芸(1980-),女,广西玉林人,讲师,研究方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leg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LI Jian-yun
(Luod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unfu Guangdong 527200)
Abstract:The environment of legal system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legal quality, in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 proposed the strategic goal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rule of law" and the eighteenth big expanding socialist construction layout for, including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ive one" under the premise of general layout,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leg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o update the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perfecting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of curriculum, strengthening of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education faculty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countermeasures of environmental leg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vironmental legal educ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