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梅(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大学公共计算机课分类教学研究
徐 梅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摘 要: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是高校各个专业所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但许多大一学生进入计算机教学时水平高低不同给日常教学带来两极分化的困境。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对专业分类,对学生进行分层进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以此激发各层次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分层分类教学;模块化
伴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计算机的作用越显重要。高校各专业相继开始计算机公共基础类的课程,其中包含大学一年级的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语言类的课程。
进行分层分类教学的主要依据在于:一是新生计算机理论基础及操作能力有区别。二是各学科的学生应用计算机及逻辑分析能力不同。第三,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原因,充分考虑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和专业差异性,有必要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行分层分类教学。
2.1专业分类模块化教学
基于我院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在不同专业开设时可以按照专业进行分类模块化教学。例如,在大一上学期就统一开设计算机基础。我们发现,“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各个专业门类的学生都首先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及 office三大组件。由于这些模块是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技能与知识,因此,这三大模块可以作为本课程各专业必须掌握学习的基础模块部分。其次,各专业有各自的专业方向及学生培养目标,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内容及程度也应该有所不同。例如财务专业的学生在后期教学及工作中对数据库和excel操作技能要求就比较高,其他专业可能在这方面要求就比较低。鉴于以上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特色及发展方向,将“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内容模块化。
2.2同类中按标准分层
在新生入学之初,对大一新生通过摸底考试,我院在实施时主要采用学生平时上机所用的省一级模拟平台进行考核;根据不同学生考核结果可以分成:100分~80分优秀学生(层次1),80分~60分中等学生(层次2),60分以下基础较差的学生(层次 3)。根据不同层次的同学在本学期的上机过程中分配不同难度(难,中,易)的练习,给予不同指导,确定三级上机目标。
其中层次 3的学习目标是熟练掌握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了解相关专业技能模块;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更有耐心,多指导多关注,作为学生同时也要进行多练习。层次2中等的学生要求是在熟练掌握操作系统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前提下,能够额外掌握专业后期所需要的相关软件和技术,例如网页制作、网络连接等。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多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自己寻求解决的问题的办法,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在开学初考试确定某一层次后,也不能长期固定不变。
2.3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
(1)教学方法的优化。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引导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主要抓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启发讲解、课后多看多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法,主要抓以下五个环节:预习准备、讲解分析、实验操作、分析讨论、总结讲评。
(2)教学手段现代化。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将平时课堂的多媒体教学和课下通过网络辅导教学相结合,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除在课堂上当堂解答学生疑问,同时还可以多利用网络平台,例如 QQ、电子邮箱,BBS论坛等多途径加强与学生联系,实时对学生进行跟踪辅导。
2.4设置合理的考核方式
为了保证计算机公共课分层分类教学,课程考核手段非常重要。对于平时成绩主要是学生考查课堂表现,出勤率及作业实验完成情况。最终成绩的评定可以采取上机考试,包含理论题和操作题,充分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除此之外,为了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对高层次的学生在考试总评中进行适当加分。
3.1存在的问题
(1)容易产生消极的态度。由于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入校后摸底测试来确定等级,对于传统科目的分级可以根据高考相应成绩来确定。但计算机不是高考科目,仅通过一次入学考试来划分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同时也会使部分学生产生消极的态度。
(2)教学管理及实施存在一定的难度。分层教学模式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考核方式等都应该有所区别,这就给具体的课程实施及教学管理环节带来一定的难度。
(3)学生相互合作范围缩小。分级教学使得学生之间学习的内容及难度不同,在完成具体学习任务时,学生们选择合作的对象往往是本层次内的,很少有机会与能力较强的同学讨论,获得帮助,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3.2采取的对策
(1)消除个体消极的情绪。针对层次较低的学生容易出现情绪消极,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在分层之初就做好分层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层次较低的学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树立信心,消除不良情绪。
(2)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互帮互助。由于低层次的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普遍较低,在平时学习中如老师不能及时帮忙解决问题往往会大大的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常与学生保持联系,帮助解答疑问,其次,还可以鼓励高层次的学生帮助低层次的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不仅巩固了教学内容,同时也为高层次的学生树立了信心。
(3)加强教学管理。对于参加分层的教学班级要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各个层次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低层次学生的上机操作时间,增强辅导,使其在学期末顺利达到本门课程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中采用分层分类教学将有效的解决学生入学时参差不齐的现象,带动各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目前只是处于试点阶段,还没有大面积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还许多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胡晓敏. 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J]. 广西教育.2013(7): 55-56.
[2]崔彦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3(4): 78.
*基金支持:安徽新华学院2013年校级教学研究改革项目(编号:2013jy007)
(责任编辑:张时玮)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7304.2016.01.094
文章编号:1672–7304(2016)01–0203–02
作者简介:徐梅(1983-),女,安徽巢湖人,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与技术。
Research on Classification of public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XU Mei
(AnHui XinHua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88)
Abstract:The public basic course of Computer Science is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of all majors in College. It is also a compulsory course. However, the levels of computer skills of freshmen is different. It has brought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Science into the plight of the polarization.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classify the students of different majors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computer skills, and how to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Keywords:Course of Computer;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teaching; Modularization